超然 超然脱俗,不畏世俗真性情:卓群洞见,无涯学海泛轻舟 2月17日,香港旺角一家超市发生厕纸抢劫案 光天化日之下的香港,竟然会发生持刀抢劫厕纸的奇事!有人觉得好笑,网上有段子称:香港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小马哥、浩南哥,如今这些小毛贼真给丢脸;有人感叹悲哀。一板厕纸在疫情下的香港有多紧俏,让劫匪也眼红?只有亲眼所见也许才会明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香港市民已经陆续掀起了多轮物资抢购潮。除了口罩等防疫物资外,厕纸忽然荣登抢购榜首,全城更是上演了哄抢厕纸的戏码。香港各区超市的厕纸都被搜罗一空。面对不断有顾客抢购的情况,部分超市甚至发出“限购令”。 网络上也不断流传着香港普通民众囤积厕纸的消息。有香港网友发现其邻居的窗台筑起了一道“厕纸墙”,最高的一叠至少有11条。港媒称这保守估计有超过130条厕纸,数量十分夸张。 网上流传的香港居民家中厕纸墙 有香港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调侃“洛阳纸贵都不及香港厕纸贵”,家里的存货要省着点。 港人为“纸”疯狂的背后,是什么在作祟? 其实,和抢大米等其他生活用品一样,港人哄抢厕纸的行为最先起源于一则2月初的谣言。在2月4日、5日期间,社交媒体What’s App群组中疯传消息,提到受疫情影响,内陆多条生产线停工,令超市各样物资都将会停止供应,其中尤其强调厕纸可能断货,各大酒店已经提前囤积纸巾。 谣言的传播,加上网络上本来就激发忧虑的各种猜测,瞬间就引爆了港人的焦虑,带来四个恐慌。 第一,港府随疫情严峻程度而不断升级的封关之举,令不少民众产生恐慌心理,2月8日起,为管控人流、加强新冠疫情防控,香港仅留3个出入境口岸开放,内陆入境香港人员全部需进行14天强制检疫。人进不来,会不会货也进不来?跨境运输因为人员隔离遭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成了民众最大的疑虑。 第二,即使早前传播的消息被辟谣,也有民众认为,内陆春节期间多个工厂复工延迟,对香港厕纸供货在短期内下滑是必然的事,就是以防万一近期厕纸取货或是涨价,都应该囤一点货,留在家中慢慢用。 第三,网上还有其他谣言称,厕纸和近期缺货的口罩原料相同,这使得民众担心,因为口罩大大增产,所以厕纸就会相应大幅度减产。 第四,更有民众担心,在内陆疫情不断扩散的情况下,春节复工后内陆工厂的复工者有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那么生产出来的厕纸也有可能受到污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抢购一批厕纸。 而大批向来就容易过度敏感的香港人在流言、猜测之下,更是暴露了心理的弱点。虽然香港并未经历过真正意义的物质大匮乏时期,但对于许多中产阶级来说,心里总有一种担心失去一切、打回原形的恐惧感。一到了危机时刻,就屯积备荒,彷彿这样才有安全感,加上一年多以来,港人对港府治理能力的不信任,自然进一步加重了危机恐惧意识,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放到厕纸这个天天要用的物品上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实实在在的“刚需”,遭遇了疫情之下的恐慌,背后自然就诞生了港人一波接一波的抢购。 面对厕纸哄抢潮不断,香港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16日再次回应了有关厕纸供应的相关问题。她指出,过去两周,消委会已与4至5个厕纸供应商保持联络,获供应商确认内陆厂房均已复工,并已供货予香港,同时也有供应商表示将从海外渠道进货来港,香港目前的供货、进口、价格都保持稳定。 既然货源充足,按理来说,各大供应商也可以按照需求加快市场上厕纸的补货,但是为何超市里的厕纸货柜仍然是空空如也? 而厕纸不像大米这样的粮食类货品,供应和销售都受到港府严格的规管,所以在此次疫情中,受到谣言冲击也最为严重,到现在仍处于缺货的状态。 当然,即便有供应商因应抢购行为来调整供货量,也因为社会上的恐慌情绪造成了供求的极度不平衡,使得实际供应追不上无法估算的需求量。 他表示,厕纸在内陆工厂是全自动生产,只要延长机器运作时间,不会有缺货问题,“但如果(市民)平日买一条厕纸,现在买10条厕纸,真是不够”。此外,他还指出,厕纸占用空间多,厕纸抢购潮之下,以往一部货车可放不同货品,现在只能放厕纸,或会同时延误其他货品的补货。 ![]() ![]() 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到,厕纸抢购在香港已经陷入了一个几乎无法破解的“魔咒”。更因为香港自由市场的选择,让这个恶性循环正在一直继续下去。寄希望于利用市场自身的规律,或者等待民众自己逐步回归理性,解决这道难题,实在可能性极低。而在这个恐慌情绪蔓延社会的时刻,需要港府出手,拿出魄力,打破魔咒,结束这个令香港混乱的循环。 稳定厕纸等生活用品的供应,稳定民心,对港府来说,也是最基本的责任,想要做好这些,也必须要有能落到实地、可执行的举措。 有人提出,像大米可以透过法规稳定供应,港府同样可以通过《储备商品规例》规定厕纸等生活物资的存货数量,稳住公众信心。港府理论上可通过“先订立,后审议”的形式修订附表内容,将政府认为有需要管制的货品加入相关条例中;由于这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政府亦可考虑列明相关的管制时限,疫情过后将会失效。 虽然这一提议最终受到质疑,被指出要和供应商、零售商统计销量和供应等数据,再按需要制定存量,费时过长,远水不能救近火,在执行上或会遇到一定困难,但这也为港府提供了一条思路:可以“特事特办”,在当前的特殊时期,采用非常规的办法来保障民生。 对于囤积货物以及惜售的供应商,港府应该予以适当干预,要求各大供应商在特殊时期,按照民众需求的上升量,尽量缩短补货时间,加大采购量,不让市民因为各个超市厕纸的断货而进一步加剧恐慌情绪的传播,增加新一轮抢购,避免羊群效应出现。 在厕纸断供的情况下,也应采取措施,为民众采取适当的配给制度,保证市民能买到或获得派送给自己的自己那一份。虽然不少商户少了一个赚暴利的机会,但将会给予市民最大的安心。 审视疫情下的香港,想要从长期角度,降低民众过度反应的恐慌情绪,不让缺乏理智的抢购行为再度重现,根源还是需要驱除普通民众对港府的不信任之感。只有这个互信的天平重新在社会架好,港府用更多的实际行动缓解纷争、嫌隙,面对严峻的疫情,香港社会才出现更多的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