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人变了!身处购物天堂却依赖起网购

 超然姐姐 2021-11-16

超然

超然脱俗,不畏世俗真性情:卓群洞见,无涯学海泛轻舟

作为“购物天堂”,香港每年都会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血拼,不过,这里曾经也是“电商绝缘体”!因为购物太方便,运输成本贵等原因,香港人对于网购都不冷不热。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不少香港人突然发现,身边的人都变了!纷纷展开网购,且热度不断升温。在电子商务上,香港正借助疫情不断爆发出潜力。



香港网购平台营业额大增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网购平台HKTV mall的营业额大增,1月平均每天订单总商品交易额达1,090万元,日均做2.24万张订单,按年大升49.3%。2月份的数字又飞速提高,平均每天订单总商品交易额1,660万元,较1月份上升52.3%,按年则增加1.59倍,其中平均订单值510元。

在香港零售业遭遇寒冬,裁员现象此起彼伏的时间,HKTV mall却高调地开始了招聘,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由于网购订单激增,因此招募见习经理(Management Trainee),月薪达港币32,000元,公司招聘条件包括大学毕业,并少于两年工作经验、有意投身网购行业并为香港最大电商品牌工作等等,条件丰厚得让不少人蠢蠢欲动。

有消息称,疫情期间内陆快递行业派件量大增,堪比“双十一”期间,在香港,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字,但已经显露出很多迹象。2月初,香港邮政宣称,抵港的邮件量较平日突然急增七至八成,当中约七成为特快专递邮件。在街边的快递自取点,每逢下班时都能排起队伍,网购已经走进香港人的生活中了。

事实上,近两年来,网购在香港是不断发展的,网购平台SHOPLINE发布报告表示,其平台于2018至2019年期间,卖家成交总额大幅上升,增长超过100%,不只是初创品牌小店开设网店,不少知名企业,如杜蕾斯、海边走走等,均使用网购平台拓展商机。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加快了这一发展,也使得香港的网购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淘宝及京东不断抢占市场,尤其是疫情下,各平台均推出扶持商户措施;香港传统零售商也正加紧投放资源发展网购,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日前推出网购优惠,惠康、一田YATA等超市也都纷纷推出网店,药妆连锁屈臣氏和卓悦都透过网上更新防疫用品销售资讯,争取更多线上用户。



香港网购热度大增的三个原因

虽然网购在香港逐渐发展,但是距离真正普及还有不小的距离,疫情之前,香港人对网购的接受程度一直不温不火。香港零售业高度发达,在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五步一莎莎,十步一卓悦”外,屈臣氏、万宁等零售店星罗棋布,便利店密度极高,不少港人也习惯于在实体零售店消费,再加上移动支付没有普及,电商规模小议价能力低,租金人力物流成本高等,都制约了本土电商的发展。

根据2017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2016年香港只有23%人口有网购的习惯,远低于同年欧美的77%及中国内陆的67%。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有所增加,但也只有35.8%人曾网上购物。根据消费者委员会的2017年的调查显示,香港不参与网购的原因有三个,30%的人担心担心个人资料泄露,22%害怕购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22%,15%的人认为无需要网购。然而,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突然变化的外部环境给了香港人三个网购的理由。

1. 方便抢购防疫物资

香港网购的火热是从防疫物资紧缺开始的,疫情开始蔓延时,不少人未能于市面上购得口罩,淘宝等内陆平台的口罩不送往香港,很多人只能在各国的网购平台上搜罗防疫产品,亚马逊、eBay、日本乐天市场等等,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转运至香港。但海外代购存在风险,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有些国家会扣留物资,有时候商家也会突然停止或取消订单,还有不少人好不容易抢到防疫物资,却因为物流原因,数个月都收不到物品。

这时,香港本地的网购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不少平台开始不定期推出新的防疫物资供人抢购。数据显示,香港HKTVmall及屈臣氏APP从1月28日开始下载量大幅攀升,其中,屈臣氏推出网上登记实名制贩售口罩,而HKTVmall老板王维基则斥资20万美金购入口罩制造机,并公布下调口罩销售佣金,种种行为都推动了香港网购平台越来越受关注。

随着疫情的蔓延,香港一度出现了抢厕纸、抢大米的行为,不少线下店面纷纷卖空,越来越多的人就将目光转向网购平台,在线上排队购买物资。后来物资慢慢充足,不少平台仍以防疫为卖点抢占市场,例如,2月中下旬,就有网购平台推出“米面纸安心套餐”,购买两套还能包邮,受到关注。

2.“宅经济”在疫情下兴起

除了抢购所必须的防疫物资,和内陆一样,疫情下,越来越多人出门的意欲减弱,香港“宅经济”兴起,例如,外卖平台foodpanda在香港的业务大增,农历新年后浏览平台的人次按周增长50%,假期间的订单有3倍增长。Foodpanda在去年底还推出了自己网购平台,并且在农历新年后,其方便面及啤酒销量增长了7倍。

即使是上班工作,香港民众也大多响应“Work from home”,避免外出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在手机市场,影音类、游戏类APP近期使用量有显著成长,让娱乐产业成为疫情中的赢家。网购自然一样,在“宅经济”的影响下,香港人减少出门购物,因此生活购物类APP的下载量开始大势兴起;另外,早前受到内陆多个城市封城影响运输,客观上促使了香港人从淘宝转向关注本地平台。

3.新模式受到欢迎

香港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同城运送费用都需要几十元港币,一些偏远地区费用还要高昂,一定程度上减低了人们网上消费的欲望。现在,越来越多的网购平台都采用了设立自取点的方式推拓展业务,如果选择在自取点取货,运送成本将大大减低。例如,早在疫情之前,淘宝官方的集运公司就提供送货上门﹑自取点取货服务,而选择自取点取货服务,快递费用会便宜许多;HKTVmall在各区设门市自取点,如果买够港币200元就可以在门市自取而不收运费;而屈臣氏的网上平台购物后,可要求其送往指定门店自取,减少运输成本。

一些网购平台还提供折扣及免运费优惠,或推出限时快闪活动,提高网站流量及增加消费者消费意欲。就连商家也纷纷借鉴,例如,香港乐高玩具早前也推出网上下单免运费的活动,购物满800元可免运费,员工将会在1至2个工作天内直接送货到家。



香港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香港的零售业大受打击,但也让不少中小企和卖家看到了商机和转型机会。在发展电子商务上,尽管香港还有不足,但是潜力也十分巨大,除了本地市场尚有发挥的空间,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和区内物流枢纽,具备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香港接近内陆货源和消费者的优势、对海外市场和产品的了解。香港贸易商拥有广泛的贸易网络,可将香港从中国内陆产品出口的转口港,转变为中国进口产品的枢纽。比如,尽管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等主要跨境平台都表示商品来源真实可查,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倾向于直接从香港发货的产品或从香港平台订购,香港货品对内陆消费者依然具有极大吸引力。

其次,现有资源方便整合电商供应链。香港可以作为电商的中转港,汇集国内外货物进行分拨库存管理,并根据客户订单将产品发往目标市场。香港可吸引更多电商平台在此设立物流仓储。

此外,香港可成为电子商贸进口基地,由于公司所得税低,香港本土品牌也可以通过自有平台或内陆电商平台直接向内陆消费者销售商品。在监管保障方面,香港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保证了商品的存放和企业数据的保存。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在香港设立了保税区,云计算部门的阿里云也在香港建立了数据中心,都彰显了香港对电商的吸引力所在。

香港的电子商务领域有巨大的潜能亟待发掘,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曾预计,香港地区2019年电商领域会产生价值48亿美元的收入。2019年至2023年,这一数字将以7.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4亿美元,电商领域未来4年发展潜力巨大。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了一个节点,不仅仅带动了香港人网购的习惯,更能激发出香港发展电子商务的潜力,或许很快,香港也能出现自己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