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后,我们回到了曾经出发的地方

 丁克姐 2021-11-16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忍不住回想起30年前我们的高中时代。

前阵子碰巧有机会,跟二宝妈一起回去了一趟。虽然学校早已搬迁N年,但我们还是每每固执地坚持要回到原址,这里已经成为永新中学,但它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孝感高中

2020年湖北是新冠疫情重灾区,时隔一年多,到我写这篇推文的时候,我所在的广州也正笼罩在疫情反扑的阴影之下。4月份返校时,我们都还习惯性地戴着口罩,也不出意料地看到久违的学校大门外,依然留存着这样的横幅和帐篷。


二宝妈特意在校门口留了张影。那天是周五,原本是不给外人随便进的,但保安一听我们是30年前的学生,便开了绿灯放行,只要求做好防疫登记。走进校园,迎面就能见到那座熟悉的教学大楼,好像一点都没变。



30年前的九月,我第一次踏进这个传说中的学校。在教学楼下意外遇到我的小学同学,初中时她举家搬到孝感,我们俩有幸在高中又被分在同一个班。我还记得班主任老师当时也在,他就问了我们一句话——来这里要吃苦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那个开学前的暑假,《十六岁的花季》热播,其中的住校生活让我们很是向往,对青春未来的美好憧憬远大过我们对“吃苦”的预期。不料第一次离家住校,发现我们的宿舍竟然就是一间大教室,放了10张高低床,用不知哪个同学的话说,一张床晃一下、其他19张都会跟着连锁反应。

我和二宝妈就是在这个大教(宿)室(舍)认识的,第一次我们住对面。一个月后搬到一个小院子住,我们俩成了上下铺,直到高中毕业,她都是睡在我上铺的姐妹。



那个年代读书有那个年代的辛苦。在这所以考卷出名的学校,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压力。我们班主任还特别会给大家搞对标,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背景、成绩基本相当的其他班同学来跟你PK,每次考试都会看双方排名波动。

好在我和二宝妈读大学的目标都无比清晰,我们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类特别认真的学生,三年住校时间在埋头苦读间很快也就过去了。

那时的我,眼里只有功课,几乎没有留意过校园的任何风景。比如说教学楼下的这株梅树,读书时我竟是从某同学作文里方才得知。他问我,难道你没有闻到过梅花香吗?我说没有。那时的我真无知啊,对梅花唯一的认知来源还是年节时分大家互赠的明信片。

为了印证梅花的存在,我又翻查了以前返校的照片。还真有,是腊梅,摄于2007年。

教学楼两侧的办公楼和实验楼前,分别有座假山和雕塑。但假山前的这个读书女孩像,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新增的了。


1995年我们读大学后第一次春节返校聚会的合影,就是在这个假山前面。



面向教学楼的右侧,是实验楼。我们曾在这里进行高考前最后的备考复习,那时已明确保送的同学,就给大家做后勤,切西瓜什么的。如今其中一位同学,已经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芯片专家,真真是令我等校友万分骄傲!

实验楼前这尊塑像,也是同学打卡留念的经典景点。话说我这可能也是第一次认真注意到雕像的背面,这个角度是不是也很有意境?



穿过这片小竹林,是靠近教师宿舍区的通道。在一面墙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倔强之美。



这是教学楼后门,是教学楼和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之间的必经之路。虽然保安要求我们不能进入教学楼,但二宝妈说,来都来了,必须得进去看看啊!我们踮起脚尖溜进去看了一眼,那个大楼梯还是水磨石的地板,和红色的手扶梯。两个人急急忙忙拍了几张照片,又赶紧溜了出来。这样偷偷摸摸的感觉,倒像是要逃课呢。


楼下有几张乒乓球台。我们读书时是石头的,后来都鸟枪换炮了。下图1是2014年的俯视图,图2是这次的照片。

乒乓球场旁边,原来是饭堂的位置,不知哪年给拆了。以前周末饭堂还放过电影,我唯一记得的一部是《中国霸王花》(下图电影海报图片源于网络)。

为什么只记得这部呢?因为我为这件事写过检查。那时我是班长,为了起带头表率作用,在某个班会上自己批评自己,说是没有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去学习,大周末的居然敢去看电影!我跟二宝妈提起这事,她居然一点印象也没有,这充分说明,她确实没看《中国霸王花》!

查了下老照片,至少2014年(下图1)饭堂就已变成了小树林,现在还添加了些运动设备(下图2)。

饭堂旁边以前是个水房,貌似有两排洗手池可以洗碗洗衣服,还有个开水房,不记得是否得凭票供应。

瞧,2007年时水房就已经成这样了。我、二宝妈和宿舍女生们曾在中间这个空地排节目,借了班里男生的皮夹克,跳的是林忆莲的一首热歌劲舞。很遗憾,二宝妈还是不记得这事,她可是当年的编舞之一呢!

如今这里是片杂草丛生的空地,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我几乎不敢相信,就是在这片杂草丛中,我们找到了好几片四叶草!



从水房继续向前,是操场区,我们念书时好像还植过树。毕业后操场整修过,一度建的很气派,边上还加了座新的豪华饭堂。接近午餐时分,果然有些奔跑的少年积极前来干饭。


打着30年的感情牌,我们有幸在这个饭堂吃了顿难忘的午餐。排的是九年级的队,十来块钱,有肉有菜还有汤。

当我发现这个汤居然是正宗的米酒时,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真是多年前的味道啊,是家里的米酒味道!我说我必须得无限续杯,可是我们一说话聊天就忘了,等我想起来时,米酒桶已经撤走了......



抱憾离开饭堂,看到操场又准备大修,围蔽带上不知刻着谁和谁的故事,看着莫名感人。


找出操场的旧照片,2007年(下图1)的操场就修得很好了。2014年国庆期间,返校的何同学还认认真真去跑了一圈(下图2的身影)。


说到2014年返校,还必须插播一个笑话。

那次三班同学大规模返校聚会,我们六班是非正式安排,只有几个人回来。走在校园里,三班一个我初中的老同学见到我就上来打招呼,导致他们班同学一致误解,把我当成了某位老师,逐个上来跟我亲切握手寒暄了一番。

这误会要怎么说呢?好吧,我只能说我自己长得比较德高望重吧?


从操场走回来,经过老的宿舍区。跟被整修的操场一样,这里正在等待大规模翻修。

下图1是2007年的照片,那时还干干净净的。图2是这次拍的,已经面目全非。这栋楼当年是男女混住,男生住一二层,女生住三楼以上,楼梯间有铁门隔开。




走上破破烂烂的楼梯,上到三楼我们几乎惊呆了。这个密斯同学曾经叫我们出来看蓝天白云的走廊,已被树枝遮盖了大半部分,所有房间的门、窗、墙都拆了,分辨不出任何特征。

而比较尴尬的是我知道我们班男生宿舍是107、108和109,但我们俩却都不记得自己宿舍是几零几。望着这些残破的空房间,一对在这里一起住了两三年的上下铺姐妹竟然一时无从定位。



旧宿舍楼对面是新宿舍楼(下图1右边是背面,图2 为正面),我们高三那年住了一阵。临近高考,那时更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学习复习,我对这个楼也没什么印象。



临走,保安说学校要大修了,预计半年时间。想到下次再回来只怕更不认得这个校园了,还是有些许伤感。

我们至今都没去过孝高新址。和二宝妈一样,只有这个越来越陌生的校园让我挂念。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无论那三年的求学体验究竟如何,这里都是我们人生梦想的重要起点。



三年之后同学们天各一方,三十年后更是天南海北。难得的是我和二宝妈重逢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虽然我南下广州,但我们奇迹般的一直保持深度联系至今,我们见证和分享了这些年来彼此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

三十年后,经历过2020疫情的考验,人到中年的我们还能在这样的时刻一起重回旧地,还共同发现了神奇的四叶草,真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了。

我跟二宝妈说,这里,就是我们的福地。



因是临时起意返校,时间比较匆忙,半天后我们就要各自返程。路上经过以孝感米酒闻名的槐荫酒店,天桥上仍挂有醒目的抗疫横幅,居家常通风少聚会。这次没时间在这里体验,就发两张2016年回来时的旧图解解馋吧,一个是糊汤米酒,一个是清汤的。


米酒馆大天桥的斜对面曾是老孝感车站。以前这是我们放假回家坐车的地方,我还依稀记得1991年国庆节第一次放假回家时的激动心情。老车站搬走了,隔壁这栋楼还一直在,图1是2014年的照片,图2是今年,变化不算特别大。



返程从孝感东站离开,这是我第一次在孝感坐火车。三十年后的交通条件跟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那时从我们各自从家到学校摇摇晃晃坐个汽车都觉得很遥远,现在有了高铁,两地之间朝发夕至都是常态。只是疫情阻隔,一度曾让局部交通停摆,只能遥相鼓励和祝福。





昨夜写到此刻,收到小区即将展开第三轮核酸检测的通知。5月里始料未及的疫情反扑,来势汹汹袭击了广州,我和二宝妈都十分庆幸,自己遵从了内心的召唤,在相对安全的4月底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旧地重游。

三十年很长,归来真不是少年。

这些年来感谢同学友人天南海北守望相助,这次广州疫情还有朋友从湖北早早给我寄来口罩和药,真是感动万分。

去年疫情时我们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这个夏天虽然又有变数,但我和二宝妈都依然坚信,我们大家很快还会再有机会,一起回到曾经出发的地方!

点击留言



我是恢复更新的丁克姐
欢迎继续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