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文化展的背景墙上,藏着这些秘密

 丁克姐 2021-11-16

你还没去打卡广东省博物馆的红楼梦文化展吗?第一波喝了“头啖汤”的朋友,都已经计划要二刷、三刷了,实在是因为这个展览太太太好看,信息量也太太太太大了!


丁克姐为本展写的第一篇推文 看展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 是按展厅陈列顺序梳理的总体介绍,便于想去参观的朋友先有个整体概念。

今天,我们再来解锁一些有趣的小细节。就像红学研究有“索隐派”那样,我们也来看看这个展览设计的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一些“草蛇灰线”。

不过得先声明一句,本文内容仅代表丁克姐作为一个热爱红楼梦的普通观众的个人感受,并非粤博策展团队的官方解读。大家感兴趣一起看个开心就好。

一个神秘的名字

红楼梦文化展此前曾在国博展出,那时的展厅主色调为红色,也是大多数人们提到红楼梦时最容易联想到的颜色。

国博展厅图片,源自网络

这次巡展到粤博,不同的策展团队便有了不同风格的表达。粤博设计师选择了清代画家孙温绘的全本红楼梦中的若干画面作为背景,几乎贯穿全部展厅,氛围感十足。

粤博展厅图片,源自粤博官微

如果你对孙温有所了解,或者日后你来观展时听到有志愿者讲解,你会发现这个名字在整个展览中将会不时被cue到。他所绘制的红楼梦图既被用于展览背景墙设计,也与本展中的若干展品高度相关。

那么,孙温到底是谁呢?

孙温是位清代画师。据有关学者考证,他是河北丰润人,字润斋,号浭阳居士,绘红楼梦图始于清同治丁卯(1867年)。

孙温以当时流行的程甲本《红楼梦》小说为蓝本,历经36年完成,现存24册、230幅大幅绢本工笔彩绘,涵盖了全书 120 回内容(103至108回缺失),人物多达 3700 多个。


也有研究者认为,这部画册的作者还有孙允谟,他也是丰润人,是孙温的晚辈,但名气比孙温大。这些红楼梦图到底是孙温一人所画还是两人合作,还需进一步研究。

但无论是在红楼梦题材的绘画史上还是在红楼梦传播史上,孙温这部全本红楼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地位。该图册早先由上海文物部门收藏,后拨给旅顺博物馆,一直收藏在库房之中,2004年才首次公开露面。

背景墙上的故事


丁克姐之前也刚好入手了一本孙温的全本红楼梦,有天我带着书到展厅来一一对照观摩,便发现背景墙的画面选择还真是别有一番用心。

比如,以古籍善本为主的第一展厅,挂了一幅清人郑簠的书法,写的是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重点自然便是其中那“曲径通幽”四个字。

这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初建之时,贾政为了考验宝玉水平、让他题写的第一个匾额。丁克姐无意中发现,这个展窗背后的山水画,便是截取于孙温绘本中的相应章节。

大家可以对照全图,来找一下此处背景画所截取的具体位置。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就开始了一场图片对照考据工作,忙(玩)得不亦乐乎。

展厅二中,讲述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之外的另一部可能的著作《废艺斋集稿》,目前仅存的卷二是《南鹞北鸢考工志》。

展览介绍了曹雪芹和风筝的渊源,展示了一组复刻的“曹氏风筝”模型,以及一组放风筝的工具,背景图就恰到好处配上了红楼梦中放风筝的局部图。

戳下方点亮图片

此图对应红楼梦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看到这些风筝,也不禁让人想起几位才女的柳絮词,也着实佩服曹雪芹对不同人物的塑造——什么样的人匹配什么样的诗句,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黛玉感慨身世飘零,“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凭尔去,忍淹留”,充分体现了黛玉的气质、性格和语音风格。而宝钗的角度便截然不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同的性格、气度展露无遗。


展厅二、三之间的通道里还辟出来一个小隔间,模拟了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的书房内景,这里很可能就是他创作红楼梦的地方。一边墙上疑为曹雪芹留下的题壁诗,另一边背景墙用的则是孙温的红楼梦画面。

戳下方点亮图片

毫无疑问,这是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孙温画了两幅,人物细节都非常精彩。


进入展厅三,通往内厅各色器物类陈列区之前,设计师借用了大观园全景图的部分画面,并设计了一个有多重玻璃折射的梦幻通道,营造出了一种时空穿越般的感觉。

戳下方点亮图片

此图便是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的首页,红楼梦大观园全景。细节如下:


展厅三展示红楼梦中宴饮场景和相关器物时,在一个巨大的玻璃展窗里,用了一幅超大画面作展示桌后的背景映衬。这么大的场面,画中又有一人着明黄衣饰,我们看上去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元春省亲。

粤博展厅图片,源自粤博官微

丁克姐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按着这个思路去认人的时候,就发现按品大妆(穿红衣服的)的人太多了,按座次尊卑去分析也完全没有逻辑,都没法判断谁是贾母。

对照绘画我才确认清楚,这不是元春省亲,而是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开篇提到的贾母寿宴。老太太八十大寿,“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

女客宴席设在荣庆堂,贾母一席在画面的左下角(在现场展示的一把椅子背后),一桌有5位红色衣服的人,最中间的便是老寿星贾母。

书中写道:“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序,便是众公侯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侍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鬟在围屏后侍候呼唤......"


大家对照以上文字,便可以清晰辨认相关人物身份了。不得不服,孙温就连竹帘外安排候菜的林之孝赖大家的等众媳妇,都画得清清楚楚,安排得明明白白。

主题展厅三、四之间的过道上,陈列了壮观的百米云锦,内容也是依据孙温的全本红楼梦制作,目前在这里展示出来的画面,才是元春省亲。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拿一段又一段细节去逐一对照,呕心沥血画了36年的画家孙温,和加班加点织了4年多的云锦匠人们,真真是了不起啊!


大家还可以把手机横屏,来看看两幅清晰大图,感受一下皇家出行的那种尊贵威仪,以及工笔彩绘之精妍细腻。

在云锦之外我还留意到右侧安置的装饰架,上面拼接了春夏秋冬四季。据说本展是有彩蛋的,不知这是否预示着展览期间,这幅百米云锦也会按四季画面进行切换?

只是,这套云锦几乎重达50公斤,到时这个移“布”换景的工作量可不小!丁克姐可真有点心疼粤博劳心劳力的策展团队啊!

说回春夏秋冬这四幅图,我们也可以在孙温的画中找到各自全图如下。居然,并不全都是大观园。

春景是大观园,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这一带景观宝玉题为”蓼汀花漵“,后被元春改为”花漵“二字。

夏景来自黛玉老家,在苏州。画面出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在走廊上隔着窗子教黛玉念书的那位,便是贾雨村。


秋景“凤尾森森 ,龙吟细细,一片翠(黄)竹环绕”,自然是潇湘馆了。这段画面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右侧是宝玉在照顾感冒发烧的晴雯,左边则是宝玉去潇湘馆,遇到宝钗、邢岫烟等在赏水仙,她们准备下次诗社以水仙为题。


冬景自然离不开最经典的白雪红梅。这段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

远处丫头抱着一瓶红梅,身边着凫靥裘的红衣美女便是宝琴,近处是贾母一等人,笑说这画面好像是老太太房里仇十洲的《艳雪图》(也有说是《双艳图》)。画面布局疏密有致,也仿佛是画中有画,看着着实令人心驰神往。

展厅五主要呈现红楼梦的广泛文化影响。不同展示区域的间隔处,也装饰了几幅背景。因为部分画面被门隔开,人物左右分布,猜起来还有点费心。

比如,下面这个站在门窗边的这个美女是谁?她明显还在招呼另一个人过来,那又是谁?不知道有什么新鲜事在吸引她们呢?

说实话,起初我也还没想到这个有点小“八卦”的背影,就是我们的林妹妹。


这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某日宝钗到怡红院来看宝玉,遇到宝玉睡着了,袭人有事要走开,宝钗居然也没说要离开,她留下帮宝玉赶蚊子,还顺手帮忙绣起了宝玉的鸳鸯肚兜......

”黛玉见了这个景况,早已呆了,连忙把身子一躲,半日又握着嘴笑,却不敢笑出来,便招手儿叫湘云。“只是我们的呆湘云关键时刻一点也不呆,她“想起宝钗素日待她厚道”,便叫黛玉离开。“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这段剧情,前后联系起来,真是内涵极其丰富,怎么看怎么想怎么有趣。想想后来宝钗丢下湘云一个人匆匆离开大观园,这素日的“厚道”竟是没留一分呢。

展厅五绘画部分间隔当代作品区域的通道上,用玻璃展柜陈列了改琦绘的宝、黛二人册页,背景墙则比较隐晦,取了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的画面局部。


戳下方点亮图片

此背景墙后面的另一幅画面仍是大观园,是走过“曲径通幽”之后,穿过石洞、豁然开朗的景致。不过这画面上桃花灼灼,我更愿意理解为这也是宝黛共读西厢的地方。


戳下方点亮图片

宝黛共读那一段故事场景,在孙温笔下的画面是这样的(见右上方远景):

你看那些房屋、桃林,是不是很接近呢?

只是这样安排的两侧画面,对照起来很令人感伤。明明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又偏偏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只好在,宝黛二人是真真互相懂得对方的。

转入最后一部分展厅,又是一个小隔断的设计。门的两侧,一边是个美女,另一边是宝玉。

我一开始以为左边是黛玉,右边是宝玉错把袭人当成黛玉表白,后来发现我又猜错了。那一回的关键道具是袭人给宝玉送扇子,正解如下所示。

而展厅门边这一段,其实是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完整画面如下:

书中写道:只见湘云又打发了翠缕来说:“请二爷快出去瞧好诗。”宝玉听了,忙问:“那里的好诗?”翠缕笑道:“姑娘们都在沁芳亭上,你去了便知。”宝玉听了,忙梳洗了出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

因此,左边单独走过来的这位,看她的服饰打扮,应该就是准备去找宝玉的丫头翠缕了。而包括黛玉在内的那些小姐们,早都已经聚在沁芳亭上了。

之所以认为是丫头,也是因为丫头小姐的装扮级别不同,而这几幅画中丫头的打扮都比较类似。

比如下图场景是”慧紫娟情辞试忙玉”,右下角是宝玉和紫鹃,紫鹃说大家都长大了要保持距离;右上是雪雁发现宝玉听了这话很不开心,在桃花树下发呆,左侧是紫娟急急忙忙去找发呆的宝玉解释。紫鹃这个服饰和姿态,跟前面翠缕的样子就很像。

终于快“考证”到展厅末尾了,再说一幅小小的背景图,用在87版红楼梦主题曲激光大碟的背后。据说,这也是国内首张LD。


戳下方点亮图片

没想到,这里用的是那年中秋夜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场景,水中有孤零零一只鹤,似乎也模模糊糊描了几笔淡淡的鹤影。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两句一念出来,就有点悲伤了。

讲到这里,就差不多是把整个展厅走了一圈了。这次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背景墙,整个展览基本都是以孙温绘的全本红楼梦为基础。

展厅的前言和结束语部分,使用的是非常接近的一组画面。层峦叠嶂间,悠悠流水绵延不绝,形成了首尾呼应。想来,这也是暗合了红楼梦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之意吧。

丁克姐每来一次展厅,都会有新的发现,也如同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每看或听一次《红楼梦》,都会有新的感悟。

感谢粤博和国博,把这样有份量的文化大餐带来广州;更要感谢粤博策展团队的用心策划和精心表达,让我们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充分感受红楼梦文化的魅力。

下周开始粤博将会提供本展的志愿讲解服务,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意官微上的排班表。

丁克姐关于本展的各类延伸文章也还会陆续更新。下一次,我们专门来聊聊展厅墙上的海棠花窗,看看里面又藏着哪些故事......

本文展览现场图片为丁克姐实拍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等资料图片源于网络

 点击下图,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