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早期胃癌的利器——胃功能三项

 xu中华书馆 2021-11-16

2021-11-15 15:16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

胃功能三项检测是一项抽血检查,是准确诊断早期胃癌的利器。它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是一种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是反映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胃蛋白酶原不仅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是否萎缩,也可以明确萎缩累及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用以评估胃部疾病风险性的指标,在国际上,胃功能三项被称之为“血清学活检”。

科普 | 诊断早期胃癌的利器——胃功能三项

胃功能三项

胃蛋白酶原升高并不代表是胃癌,胃蛋白酶原高只能表明胃粘膜受损,许多胃部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胃蛋白酶原的升高。胃癌要确诊的话,必须要做一些胃镜或者是做一些病理的检查才可以确诊。如果出现胃蛋白酶原的增高情况,要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必要时做胃镜明确诊断,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平时如果有不适症状要及早的进行饮食调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养胃的食物如多喝米粥,少吃辛辣刺激食品,不要吃油腻,生冷的食物,要注意避免抽烟、喝酒、喝浓、喝咖啡等,平时要注意保持好情绪,生活规律。

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以及这二者的比值,主要用于筛查胃体部萎缩性胃炎;胃泌素17主要用于筛查胃窦部萎缩性胃炎。它们的适用人群主要是惧怕做胃镜,坚决不愿意做胃镜,或者无法配合胃镜检查的患者。常规做法是静脉抽血2-3ml,结果当天就可以出来,除了可以筛查萎缩性胃炎这类的黏膜病变之外,目前还推荐应用于上消化道早癌筛查,是除了胃镜之外的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临床意义

胃泌素17(G-17)

是指酰胺化胃泌素G-17,胃泌素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是人体内有生物活性胃泌素的主要成分。

参考范围:1-7pmol/L。

临床意义:G-17在7-15pmol/L范围内时,提示非萎缩性胃炎。

G-17≥15pmol/L时,提示胃体黏膜萎缩或胃窦增生的风险(需要排除PPI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影响)。

胃蛋白酶原Ⅰ

是由胃底主细胞和壁细胞分泌的。

参考范围:70-165ug/ml。

临床意义: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可用作胃体黏膜萎缩判断的参考指标,PGⅠ≤70ug/ml是胃体黏膜萎缩的诊断cut-off值,其中PGⅠ≤30ug/ml提示胃体粘膜有严重(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科普 | 诊断早期胃癌的利器——胃功能三项

胃蛋白酶原Ⅱ

来源于全胃腺(胃贲门腺、胃底腺、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腺,前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的胃蛋白酶原Ⅱ。

参考范围:3-11ug/L。

临床意义: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Ⅱ>11ug/L提示浅表性胃炎。

此外还可以通过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进一步判断胃黏膜的情况。当其比值明显下降时,应当高度怀疑是否存在胃癌。

幽门螺杆菌(HP)抗体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简称Hp。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临床意义

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用来测量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是否为阳性,来证明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属于非创伤性检查,方便快速,但是不能够反映幽门螺旋杆菌实时的感染状态,只反映既往是否有过感染。

科普 | 诊断早期胃癌的利器——胃功能三项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血清的抗体需要六个月才能降低至消失,为临床治疗初筛试验,其敏感性为88%至90%,特异性为86%至90%,需要检查的对象为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能够引起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反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通过体液免疫而产生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这一反应构成了特异性的降低血清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的基础,并通过血清学的方法用来诊断和评价疗效。

科普 | 诊断早期胃癌的利器——胃功能三项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的结果与胃泌素17的检测结果相结合:血清中G-17≤1pmol/L时,如果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阳性:提示重度的胃窦黏膜萎缩风险,如果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阴性:提示高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