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的本质是什么?由什么构成?

 z55j03b55 2021-11-16

    电子是整个浩瀚宇宙之中,最为基本的存在。它给认为是一个自诞生就在旋转(自旋为1/2)的基本粒子,不能再分。

    但对于电子,我们所知的极少。

图片

显微镜下的电子云。

    1897年,电子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122年了,人们搞清楚了原子、质子、中子的构造,但对于电子,却依然一知半解。

原因在于:

    一、电子太小了,一个质子就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

    二、电子时刻都在不停的转动,抖动的厉害,甚至在固定的时间点,它有好几个位置。

电子到底能不能再分?

    近些年科学家们的实验证明,电子完全是可以再分的。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电子可分裂为带磁的自旋子和带电的空穴子。

    另外,当电子以极高的能量与一个反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相碰撞,就会产生夸克、胶子、轻子、光子、中微子等各式各样的亚原子粒子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审查”,而且电子的能量不同,产生的粒子也会不一样。

图片

    说起粒子,我们总是将它想象成一个实体。但是微观世界的规则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想象中的粒子实体,其实是一“股”能量而已。

    经科学家们的论证,电子是一个无比圆的球体。在此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电子的形状可能是椭圆不对称的,这样才能解释,在物质产生之时,为什么正物质要远远多于反物质。但事实并非如此,电子有多圆呢?如果把它放大到太阳系那么大,那它已然是一个无比完美的圆球。

图片

    这个圆形严格意义来说,并非只是电子的形状。

    在电子的周围存在着众多虚拟粒子,这些虚拟粒子与电子不停地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它们已经成为电子的一部分。我们在测量电子的大小和形状时,实际上测量的是电子与它周围相互作用的虚拟粒子共同的形状。


图片

    什么是虚拟粒子。这些粒子是一种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幽灵粒子,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它们一会存在,一会又消失的无影无踪(量子涨落)。这些虚拟粒子可能是高维空间向三维空间中的渗透,它们时刻都在影响着电子。

    电子究竟是怎么构成的,或许这就是个伪命题,它不过是我们宏观的惯性思维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