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家长到“民工”,我们如何身体力行? ——示范班家长民工体验日活动纪实

 Richard_X 2021-11-16

家长的身体力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不愿吃学习的苦,就去吃身体的苦”,彻底断掉孩子的后路,国际今日示范班家长在落实“少林武校”和“打工学校”计划前,主动发起了“民工体验日”活动。短短半个月时间,家长们深入各行各业,深度体验了底层工作的辛劳。

下面就来看看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的真实体验吧!

黄苓雅妈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快递员体验)

本次民工体验日,我体验的是做快递员。经过快递站点负责人面试后,开始体验整个快递流程。

先是进入快递集散仓库,将包裹扫码入库。临近双十一,快递包裹堆积如山,环境脏乱差。操作员都是全程带着口罩、手套,因为来自全国各地快递包裹一路携带了太多灰尘和细菌。分拣操作员们的聊天,无非都是下班后去哪里放松吃饭,哪家饭店有优惠又好吃等话题。

扫码入库后,根据派送的不同小区,再次进行分区域的二次分装。将包裹装进一个又一个大大的邮袋,然后再搬上三轮车。一趟三轮车至少承载了200-300公斤的快递包裹。快递包裹必须用麻绳捆扎结实,丢失一件包裹就要照价赔偿,快递员一天挣的钱还不够赔偿损失的。

快递员要熟背沿途小区和写字楼线路,虽然现在有了丰巢快递柜,但还是有些客户写明要投递到户,这样就增加了快递员很大的工作量。要熟悉各个小区门牌号,不熟悉还要问路,就会耽误很多时间。快递员是根据每日派送投递包裹数量来拿计件工资的,所以不停地催促我动作要快,这个小区送完就赶紧赶往另一个小区,吃饭都是在路上扒两口自己带的冷饭。

一天下来,干得是腰酸背痛。工作环境差,纯体力活,装卸货,踩三轮车,爬楼梯,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这行业原本男性多,但现在越来越多女性也加入了快递行业。通常老板还要扣一个月工资作为丢失快递的押金。做得好的快递员,一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不给交社保养老金,万一身体不好了,就干不了这行了,属于底层身本家的生活状态。

这些快递哥大部分都没什么目标,干一天算一天,干完活晚上就是喝酒抽烟。除了身体的承压,更无法和拥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这些快递员普遍学历是初中文化,或者农村出来打工的,交流的话题无非是吃喝。第二天,继续循环往复这样枯燥乏味的工作流程。这一天下来,真正体会到了“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范怡伶妈妈:

 

(餐馆服务员体验)

我去餐馆做了一天服务员。去之前提前跟店主说明,让她安排一位员工明天休假,我会替代她做所有的工作。这家素食馆到今年己经开了九年,是我所住的龙岗区里最大,也是开得最久的一家斋菜馆,能同时接待两三百人就餐,我也是这里的VIP老会员。老板娘、店长都跟我很熟,以前都是客人的身份让她们服务我,这回是第一次成为工作人员去服务所有来宾。

早上九点半就去素食馆开始上班,要检查卫生,并负责所有餐台餐桌的摆放,帮厨房洗菜备菜。时间过得很快,中午十一点后,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客人。我既要接待端茶倒水,还要负责点单,到厨房出菜囗拿菜、上菜。以前看服务员做这些很简单,自己做一遍才知道,还挺要手劲的,拿着托盘同时捧着两道菜这个重量着实也不轻。特别是加上一大罐滚烫的汤时,压力更大。到中午一点多还有客人进来,光这两个多小时的工作量就令我满头大汗了,到两点时我看了一眼手机上的运动步数,居然有8000多步了,难怪腿有点酸胀。

中间空下来休息时,老板娘跟我说,我的表现令她很惊讶,什么都不用她教,我就能驾轻就熟的像个老服务员。我说来得多了,就算没做过也都看会了。我是以换位思考的角度去服务每位客人的,也是以主人家招持客人的心态去服务大家的。

到下午两点半,去厨房帮阿姨洗完碗后,我才休息了两个半小时,等待晚餐时的工作。洗碗本来不是我的工作,厨房有专门负责洗碗的阿姨,为了让自己不闲下来,主动帮阿姨分担一些。

晚上九点半,完成一天所有工作才下班回家。工作时间八个多小时,看似简单的工作,与做家务活差不多,可回到家后却感觉到浑身疲惫。

在深圳的龙岗区,这样的餐厅服务员工资只有3000元,包住、包吃两顿。如果我需要靠这个工作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简直不敢想象。所以,思想的高度也决定了生活的高度。而一个人的思想信念,与从小的教育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又是那么息息相关。看来,本周末与孩子通话可以好好分享这个话题了。

刘与宁妈妈:

图片
图片

(客房服务员体验)

我去的是一家如家的连锁酒店,第一次打扫陌生人住过的房间,内心有些不适应。比如房间的味道,还有清理垃圾、刷马桶等,真有一些恶心的感觉。除此之外,要更换床上物品,换下来的床单被罩,要把它包裹在一起。要按照标准铺床、摆放物品。还要对房间物品进行检查和补充。这是一个既需要体力又需要细心的工作,不能有任何疏漏。

整个房间打扫下来,用了四十多分钟,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这里的服务员每天需要打扫15到20间房,如果每个房间需要20到30分钟的话,算下来一天需要八个多小时,可以说是满负荷工作,工资收入2000多。

通过跟服务员的接触,感受到他们表情冷漠,语气生硬,不太爱说话,可能是急着干手上的活吧。由于他们所做的工作比较枯燥单一,既不与人接触,也不需要用脑思维,只是机械性的一间一间地打扫房间。试想一下,如果每天面对这样的工作,人真的很难有成长的可能啊。

王怡乔和宋和轩家庭:

图片
图片
图片

(流水线体验)

10月30日,我们两个家庭一起组织了一天8小时的工厂流水线体验活动。工作是三个人一组,打螺丝,点胶。流程及工作极其简单,没有体力劳动的辛苦劳累,但是连续几个小时站立,肢体酸软,腰背疼痛,眼花眼涩。加上无数次的重复动作,心情也感到郁闷,枯燥无味。

10年前我也做过智能电子产品硬件设计,但没有真正体验过生产线的工作,只是偶尔在生产线走一下过场。每次看到流水线工人有条不紊的工作,工友们配合得也天衣无缝,以为是很轻松的工作。通过这一次的劳动,我才体验到,底层工作枯燥、没有自由、劳动时间长、赚钱也少,很难有改善的机会。而且这种枯燥赚钱少的工作,竞争还很激烈,只要年龄稍大一点,连这种工作都很难找到。

黄琳茜妈妈:

图片
图片
图片

(服装厂体验)

在服装厂体验了一天车间的工作,从事四道工序。尽管都是机械重复的工作,但要做好做快也不容易,需要足够的耐心,专注和仔细。

平时对于工人做得不当的时候,都会去责骂工人。自己做时,手忙脚乱,站得脚酸背疼,体验过才知道不容易。尤其粘合衬机器味道大,因为有温度,面料、衬、机器味道交杂在一起,又闷又难闻。站着闻了一个多小时很难受,有点头晕。而从事这个工种的工人,一做就是几年甚至一辈子。

感受到基层工人的不容易,感谢他们付出的同时,特别感慨这些工人累死累活,却赚得最少,被要求得最多。这就是蓝领工人的现状。

张博川家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场劳作体验)

我们和仲祉毓父母相约,体验了一天农场的劳动生活。不仅是劳累,而且感受到了危机。处在那种生活状态,我能否比这位65岁的农民干得好,能否养活一家人?我的反脆弱能力能否比这位老农强呢?如果孩子处在这种生活状态,他有多大希望能突破这个阶层?通过与老农的交流,了解到他在农闲时还要出去打工来贴补家用。真的体验到,人们的所谓勤劳不是天生的,有时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仲祉毓家庭:

从小在农村长大,体验过农耕劳作,没把干活当成一种吃苦,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对吃苦做事没有那么多分别,反而多了一份从容和接受。

为什么要孩子体验底层劳动的苦?是因为家长“太有为”,让孩子误以为生活中享受各种资源是理所应当的。同时,也削夺了孩子的做事能力和感恩之心。家长和孩子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孩子能在生活中得到磨炼,对她一生都是受用的。

聂靖原妈妈:

图片
图片

(洗车工体验)

周末腾出了一天的时间到朋友开的洗车店打工。从早上7:00到下午5:00,一共洗了9辆车。带我干活儿的大姐说,因为今天阴天要下雨,来洗车的人少,平时都要洗30多辆。每辆车最快也要用15分钟,有些需要把内饰拆下来洗的,就更耗时,基本没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

这几天北方大幅降温,虽然特意穿了很厚的衣服,但长时间在户外工作,还是冷得发抖。手一直抓着抹布,戴着厚厚的橡胶手套也不管用,一天下来手冻得红红的,腰酸腿痛更不用说了。中午老板送来了盒饭,根本没时间吃,几乎是站着填几口饭就要去干活。

洗车的大姐每月只有不到3000元工资,更别说社保。她还在供儿子读大学,自己也是一身的病痛,想等孩子工作了,就不出来干活了。看着大姐被生活逼迫痛苦无奈的样子,对自己这份安稳的工作越发珍惜了。

吴宇轩爸爸:

图片

/

图片

(翻沙体验)

找朋友工厂,做了一天的翻沙工人。工作是模具制造的前一道工序,将想要做的模具,先用泡沫板做成形状,将泡沫板埋到沙子里面,灌入融化的铝水,成型后就是模具。

我一天打工所作的事情,就是翻沙子、铲沙子、筛沙子。一天体会下来,想起小时候在家里割稻子种田地的情形。感受:一是累,特别是拿锄头翻沙子,没有休息的地方,最多墙边上靠一下;二是脏,沙子混合了油污,黑漆漆的,车间里面灰尘、噪音,一刻不停;三是机械性地重复劳动。按照师傅教的,也没什么技术含量,纯体力、耗时间的活儿;四是无聊,同样动作重复多了,脑子东想西想,最后也不知道想什么,空洞麻木了。

谢迪安爸爸:

图片
图片

(除草体验)

城边的农村很多地都撂荒了,我的老家还有几亩地,小块居多,最大的这块儿也就两亩。老人有时种些庄稼,今年种了些艾草,因无人打理,荒草很多。这次一天的任务就是清除这块地上的所有荒草和艾草。

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每年的农活都会有参与,知道农活的劳累,也知道通过上学可以脱离这种基层的劳累,所以上学比较努力,目的就是要找一个好工作,好让自己不以种地为生。

本次的体验主要是除草,也不算太累,但可以让自己回忆起小时候劳动时的感受:割麦、装车、打场、堆垛、晒麦、扶犁、播种,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艰辛。这是一种锻炼,但真的不喜欢。

几个儿时的玩伴,平时围着地边转,打打牌,喝喝酒,生活看起来衣食无忧,也不放过一些挣钱的机会,经常出去打打工,好为家庭增加点积蓄,为后代的成家和自己的养老做些准备,但已没有了任何的精神追求,大多是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的状态,甚至与我相同的年龄,就出现了很多的伤病。对比下来,自己是一个幸运者,应该感恩曾经经历的这些农活体验。

陶嘉宁妈妈:

图片

(捡烟头体验)

这次的捡烟头体验是带着孩子一起做的,因为要带小宝,所以基本上都是孩子捡。很多路人不理解,一直看我们,有的会问:“你捡烟头干什么呀?”我笑着说:“捡烟头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耐心、观察力,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几天捡下来,发现这条路上午捡过了,下午又有好多,还有很多是在草丛里,石头缝里,墙角里,不易被发现。丢弃的烟头长时间没人清理,对土壤有破坏,还污染环境。孩子也懂得了,让叔叔们把烟头扔进垃圾桶,不能随便乱扔污染环境。

图片

(刘怡兰爸爸的农场劳作)

图片

(徐雨菡家庭的果园劳作)

陈苗勋妈妈:

今天早上6点30分不到准时出门去坐地铁,转公交再走路,花了1个半小时,终于在8点钟赶到预定的工厂,准时上班。一开始安排的是压条,后来由于他们要加班赶工,就把我调到贴贴纸,他们这几天都在赶货,每天晚上加班到10点,所以我就服从他们的安排。

就这样从早上8:00到11:50,下午从1:30到5:20。干了一天,身体倒不是特别累,但是心揪得很紧。整个车间有很多的分工,但是很少人聊天,都是机器声音。一到下班时间立马没人。因为他们赶着吃饭,晚上还要从6:30干到10:30。回来路上花了2个多小时才到家。孩子爸爸说:“你是去打工,不能说累,家务还是要做的。那些打工的人回家就不做家务了吗?”我无语。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如何去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呢?真的很难。一下班估计就是想睡觉、休息。早就没有想要去读书、运动的动力了。

汪悦缘妈妈:

平时就在家里的菜园子干活,能真实地体验到农民的辛苦。菜园里杂草疯长,每天都要除草。好不容易长出的青菜,运到城里去卖,一把菜才一块钱。一竹笼子菜从早卖到晚也就赚二十几块钱。辛苦一辈子,累出一身病,还要到医院被利益集团压榨,循环往复没有出头之日。

结语:

即使已经从底层脱离,这些工作还是让我们心生感慨。如果几十年都做这样的工作,人生哪有翻盘的可能?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入心的。

既然家长们都已经体验了底层的工作,我们也一致建议,签完协议后,让孩子们去过“搬砖劳动节”,切身感受一下,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编辑:王栋荣   

审核:艾青 张晓燕 冯燕

图片

武道馆/国际小学

公主班/三语高中

清一塾/国际今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