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央视的一期报道,让这对父子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他们太特殊了: 36岁的儿子,因强直性脊柱炎已经全身瘫痪13年了,但他还需要照顾同样瘫痪在床62岁的父亲。家中没有其他人,一日三餐、日常生活全靠儿子独自完成。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生活中又该充斥着多少悲伤与绝望?然而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这对瘫痪父子活得却是如此体面、平常。当旁人在为了他们的遭遇而伤心落泪时,他们却心怀感激,他们在微笑。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一下便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那是他人生最美好的年纪,他对未来本还有着太多的憧憬,并为此不断努力。看着身旁悉心照顾自己的母亲,为他愁白了头发的父亲,张晓东知道自己不能就此废掉。他想要赚钱养活自己,为此他做过游戏代练、当过主播,可效果都不甚理想。 命运对不幸的人总是格外残忍,五年后母亲患卵巢癌去世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他能感觉到父亲的压力,刚一开始照顾他,很容易着急上火。父亲一个人忙里忙外,怎么都堵不上漏雨的地方,急火攻心,就倒下了。结果,父亲是脑出血二次复发,半身瘫痪,再也不能说话了。 经历了如此多的不幸,张晓东却依旧对这个世界心怀感激,因为他总说自己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的大伯一家,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父子的工作。可看着两位年纪渐长的长辈依旧要为自己忙里忙外,张晓东于心不忍。“我还有两只手能动,我能照顾好自己和父亲,我要尽自己的力量照顾好这个家。” 凌晨5点,张晓东就起来了,像叠被子这种“小事”如今已经难不倒他了。他很熟练地躺着用双手将身上的被子卷起来,叠得整整齐齐再放在床边。 比这困难一些的是穿衣服,他从脖子到脚趾都不能动,上衣还好,下衣却要借用痒痒挠与晾衣杆。常人只需要十几秒的动作,张晓东却在1.5倍速的视频中仍然花了3~4分钟,这倒不全是因为瘫痪的影响,他希望自己每天能尽量穿戴整齐,哪怕要多花些力气。 洗漱同样是在轮椅上躺着完成的,在狭窄的卫生间里,他将水盆放在穿了围裙的肚子上,一点一点将自己清理干净。整理好了自己,还有同样瘫痪的父亲,父亲不能说话,只有一只左手能用。但和儿子一样,父亲也是能做的都尽量自己做,他接过儿子带来的毛巾和水盆,慢慢地擦拭着脸与身体。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上,这对父子却渡过得格外艰难,而这才是他们一天的开始。他家的厨房看似凌乱却干净整洁,一个电饭锅、一个电磁炉对张晓东而言便足够了。他会小心翼翼地把蔬菜洗干净,把皮削到垃圾袋里,因为如果掉在了地上会非常难搞。 切菜、淘米、炒菜,一切都在他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仿佛一个正常人般的熟练。 到张晓东家里参观的好心人,都惊讶于他家里的干净,甚至地上都能反光。他还不好意思地回答:“太乱了,最近没空收拾,还有一块地没有拖。”他很爱干净,也会自己洗澡,虽然那同样是一个极其小心而漫长的过程。而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带给张晓东的却不是艰苦、劳累,而是感激与珍惜。 除了照顾好自己与父亲,张晓东还收留了一位因智力障碍没法独立生活的“室友”。 以及一只被附近流浪猫生下,没人领养,差点死掉的小猫。如今小猫已经长大,整天活蹦乱跳,还总缠着张晓东,这让他忍不住露出温柔的笑容:“它现在老赖着我,也是一种陪伴。” 就这样,瘫痪的父子俩,一位智力有障碍的成年人,一只刚断奶的小猫,在这个简陋的屋子里相互依靠,抱团取暖。没人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甚至还心怀感激,感谢命运让他们活下来,还能活得很好。 看过张晓东的经历,让很多人瞬间觉得自己生活里的那点琐碎都不叫事了。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吗?或许并不一定,人生的现实与无常让我们心怀畏惧,信命运而敬鬼神。但比起我们自己,为人父母最担心的依旧还是孩子,孩子还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经不起太大的风浪洗礼。于是我们总能看到有父母不惜让孩子去小区捡垃圾、去工地搬砖,希望以此来让孩子尽早见识到生活的不易。 有的孩子被吓到了,哭着喊着想要回去读书,但一段时间后便故态复萌;有的孩子甚至干劲十足,越干越认真。而当孩子想要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时,那些父母通常也只会告诉孩子一句:“你努力就够了!”“我们总会告诉孩子,考多少分没关系,只要你努力就够了,但真正能帮到孩子的是告诉他努力的方向以及肯定他已经做到的部分,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我想这在挫折教育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挫折教育不单单只是给孩子制造苦难的环境,让他去面对、去体验,还需要父母带给他对人生的希望。苦难只是让孩子从梦里活到人间,希望才是让他更好活下去的根源与动力。 人性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