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中国广场舞,发了英国社会学顶刊,而且很有理论意义

 黄埔N期 2021-11-16

图片


杨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城乡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基层治理、城乡关系、社区公共性,专著:《个体化的社会想象:乌尔里希·贝克思想中的生活、政治与道德》,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

图片

文献来源
Yang, J., & Qin, T. (2021). 
Public life as identity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an SL square‐dancing group in Shanghai.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图片



摘要:

本文通过重构广场舞群体的公共生活,探讨了在个体化过程中群体身份认同(group identity)如何被构建。研究发现,一方面,由已经从工作单位退休且家庭结构日渐式微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通过外部力量,获得制度身份(institutional identities)和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另一方面,群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依靠权力、能力、关系等三种资本,以内部制造的认同共识(group identity)和外部同化的认同机制,最终重塑了群体的集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 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群体在国家和个人的互动中实现了身份建构。本文还讨论了个人的反思性行动和国家制度的支持的相互影响。因此本文回答了,在国家与个人的互动中,自由个体是否能实现普遍的联系并使他们能够维持公共生活的这一基本问题。

关键词:

身份/认同、个体化、公共生活、广场舞、国家

研究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广场舞?与其他群体相比,广场舞群体的特点是什么?其公共生活是如何构建和维持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对参与者和相关群体进行了深入访谈,并进一步分析了SL广场舞群体的群体身份认同是如何通过个性化和公共生活来建构的,以及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中国社会中是如何被“国家赋予权力”的。

文献回顾:

公共生活是一个现代术语,概括了人们在公共领域的活动。对公共生活的研究随着社会形态(social patterns)的变化而推进,经历了一个从城邦的共同生活到公民社会的公共生活的演变过程。

作者首先论述了三种研究方式,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政治自由视角、涂尔干和马克思的重建现代社会的视角、吉登斯福利国家视角。之后转向了社会变迁时个体的认同和反思问题,主要介绍了吉登斯和贝克的观点。作者认为,贝克个体化理论反映了社会变革中结构性变化带来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化迫使个人对自我身份进行自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身份认同重建。之后讨论了在中国语境下如何理解身份认同的问题和国家因素。最后,基于上述讨论,国家对中国的个体化进行干预,仍然要求个人遵守制度规范,同时也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幸福提供制度上的可能性。中国个体化的核心是个体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该研究分析了SL广场舞群体的集体身份是如何通过个体化和公共生活来构建的,以及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现代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研究对象与田野工作:

图片

本研究同时采用了个案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在本研究的早期阶段,观察法首先用于了解广场舞的概况,并为后续访谈提供依据。经过半个多月的“旁观者”式体验,作者逐渐梳理了广场舞团的基本情况,如站位基础、人际关系、参与度、流动性等,并与作为同乡的音响师C结识。通过他的推荐,通过聚会,与组织者Z和主要成员X建立了初步联系。然而,经过几个月的“拒绝”,才对Z进行了单独采访。

调查从2016年3月持续到2018年12月,通过以往受访者的推荐接触新的受访者的雪球抽样方法。通过深入的面对面访谈,辅以微信访谈,共获得4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

SL广场舞:身份转型中的公共和私人生活

广场舞的突显(emergency),是广场舞参与者身份转变中所发生的、从私人生活到公共空间的转变的表现。这群人在年轻时作为单位的一部分被嵌入到国家的公共生活分配系统中。单位作为一个机构,代表国家直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相比之下,当时的家庭只具有结构性功能,个人在家庭领域的私人生活处于压抑状态。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单位的功能逐渐弱化,由工作单位主导的公共生活也随之衰落,从而凸显了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然而,个人面临着退出单位和家庭功能下降的双重转变,的制度身份和家庭的作用也同时被削弱了。这一代人为了表达情感和寻求身份认同,从家庭走向社会,将私人生活转移到公共空间,以实现生命的主体性和价值。广场上的活动已经成为私人生活公开化的空间媒介和载体。

集体成员身份:通向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的公共化(publicization)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为公共生活的?在制度建构公共生活的个体化时代,个人的自我反思行动已经与国家制度交织在一起,而中国则以其独特的个人与国家互动的逻辑建构了公共生活。SL广场舞团在身份确认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国家对其身份的合法化和对其内部成员资格的界定,以及在认同基础上构建的公共生活逐渐获得群体资格。

作为国家治理的代理人,除了赋予广场舞以身份外,社区居委会还通过制度支持保障了广场舞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广场舞刚刚形成的时候,与以往采取控制的方式不同,社区居委会对广场舞的管理主要是以服务者的身份进行。广场舞具有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的双重属性。体育锻炼的性质并不是广场舞与居民冲突的根源,但活动的群体性却因“大场面”的组织形式造成了噪音扰民。因此,居委会一方面提供音响设备和管理人员,改善SL广场舞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针对噪音扰民的投诉,他们在提供设备支持时刻意控制音箱的音量,对广场舞音乐的分贝进行合理限制。此外,社区委员会还根据老年舞蹈群体的特点,控制广场舞动作的难度,以保护参与者的安全。目前,在国家的干预下,广场显示出了公共本质(public nature),而它原本没有公共功能。广场舞从私人生活的公共化发展到公共生活,并进一步获得了国家提供的社区场地、灯光支持,甚至是活动资源。

经常性的参与使开始形成的公共生活有条不紊。时间保证和定期参与是对广场舞群体成员的基本要求。群体资格的获得将“广场舞群体成员”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然而,它只是在现象学意义上将广场舞群体成员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成员们还没有形成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认同获得:公共生活的体验

通过国家权力的介入和成员身份的界定,SL广场舞团及其成员的身份已经正式确立,而广场舞团的认同则通过其在公共空间的互动实现。根据社会认同理论,认同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模糊的群体关系中,不仅是同一群人的相似性加强的过程,也是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加强的过程。这种强化的结果是类型的分化。因此,广场舞群体的内部互动,既不是以个人为单位,也不是以群体整体为单位。而是凭借权力、能力、关系等社会资本,将群体分为指导者、骨干成员、学员(普通成员)三个角色,以群体内部的微观认同界限进行分层互动。

从身份共识到身份同化:公共生活的维护

广场舞群体内部异质性很大,由指导者、骨干、学员三种角色组成的群体,需要通过公共生活的维护来缓解群体间的矛盾,获得整个群体的认同一致性。广场舞群体依靠内部活动唤醒参与者的集体记忆,并在共同情感和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他们进一步依靠国家干预,以监管的方式从外部同化群体,并从制度层面强化认同。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角度来看,它回应了“自由的个人是否能实现普遍联系以维持公共生活的基本问题”。

图片

结论

本文提出了在个体化背景下如何重构群体公共生活的问题。 通过对广场舞现象的研究,呈现了现代公共空间形成过程中实现陌生人社会共同生活的逻辑,并进一步展示了身份建构的演变和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演变。在个体化的背景下,个人无法从家庭中获得生活的全部意义,而分散的传统关系网络使个人难以在公共生活中以纯粹自发的方式找到精神家园。当个人选择与国家权力结合在一起时,既有自主性又有制度性的公共生活将帮助群体应对这种困境,构建新的身份。这项研究也为理解中国人的具体生活方式提供了启示。.

然而,本文的研究视角仅限于社会文化层面,忽略了经济、政治、生态等具有丰富内涵的其他公共生活领域,也没有将现有的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同乡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等群体的社区生活纳入并加以考察。同时,由于被研究群体的性别特征,本文提供的公共生活路径和身份不可避免地以女性为主,这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待商榷。此外,中国有显著的地理和文化差异;因此,SL广场舞群体的代表性有其局限性。上述不足之处,促使作者进一步完善对公共生活、身份变迁、“国家-个人”关系的研究,通过组织微观层次上的操作调查,覆盖更多的普遍群体,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弥补这些不足。在自由、风险、虚拟的现代多元社会中,公共生活的研究将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对身份的解释、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解释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因此,需要更多的实地研究和理论突破,以更好地理解大变革中的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相互关系,并对当代人的生活环境产生最新的解释和洞察力。

编者注:identity存在两种译法:“身份”和“认同”,前者强调外部力量对于个体的标签化和可识别化,后者关注个体的主观认同问题。上述根据不同语境,采取不同译法。

转载自公众号“子金”

子金
他发现自己最终作为一名返乡者回到了一个他并不属于的世界。
17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