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遇见一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他告诉我:治高血压,这一步大多数人都没走对。我听完一席话,顿时羞愧难当。 大概是94年的时候,我去南京出差,在火车上闲来无事,拿出一本手札翻看,也算是消磨一下时间。 不出一会儿,坐我斜对面的一位先生和我说:“您也是中医,不知在何处高就?” 看样子他应该年长我十来岁的样子,戴着一副金丝边眼睛,看起来很斯文。我说:“是,但谈不上高就,只是粗懂一点中医而已。” 闲聊了几句,了解到他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教授,看谈吐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加上都是中医,也不自觉地生出亲切之感。 我问他:“我有一个小问题,方不方便请教一下?” 他说:“说什么请教,你说出来我们互相探讨探讨。” 我说,之前有一个20年的高血压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而发腻,脉象细滑。 该患者看了不少中医,都以肝阳上亢论治,但都没什么效果,找到我后,我看他的症状也确实是肝阳上亢,但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所以我也没敢贸然开药,恐伤了患者身体。 他思考了一番,问:“那他有没有性情烦躁、易怒,面红目赤?” 我细想了一下,说没有。 他又问:“那有没有四肢麻木、乏力?头是剧烈疼痛还是胀痛?” 我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努力回想:“确实有四肢麻木、乏力,头胀痛。” 他笑了笑:“这就对了,面对这一步,大多数人都没走对。” 我立马坐直了身体:“能否告知一二? 他说:“按照之前说的来看,确实是肝阳上亢,不过,他性情没有烦躁易怒,更没有面红目赤,头胀痛,四肢麻木、乏力,这就不是简单的肝阳上亢了。” 他接着说:“用平息肝阳的办法治疗,不能说完全错,只能说没治到点子上。” “这显然是风火夹痰上扰。眩晕迷糊,是有风。大便干燥、苔黄,是有火。脉滑、苔腻、头胀痛,这不都是有痰吗?痰阻四肢,所以才手脚麻木。痰饮上犯,所以才恶心欲呕。” 我听完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顿时也觉得羞愧难当。自己一直强调要灵活辩证,没想到自己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他说:“你到也不必感谢我,因为这也不是我提出的,而是我们院长周仲英说的。” 后来,我总结出一个方子: 天麻,生大黄、苦丁茶,泽泻,法半夏,茯苓,川芎。 回去联系到那位高血压患者,为他用药。 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仅仅只用了七剂药,患者眩晕、便干、头胀痛等现象完全消失,血压回落而且平稳。 当时患者乐坏了,20年的折磨一朝而愈。还送了我一面锦旗,不过说真的,这我确实受之有愧,推辞不掉也只好封藏起来。 既然患者主要问题在于风火夹痰上扰,那么化痰熄风、清热利湿就好了,方中: 天麻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川芎为血中气药,能通彻上下,配合天麻熄风,止眩晕。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茯苓健脾利湿,解决生痰之源。 大黄、苦丁茶能清热泻火。 泽泻利水除湿,将化去的痰浊、火热随小便而出。 通过这个方法,我对高血压这个病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治愈率也大大提升。 这件事情也为我敲响了警钟,我还不够细心,思维还不够灵活,平时诊病时应该还要更加仔细小心才行。 好的东西我都想分享出来,希望能对更多人带来帮助。 |
|
来自: 杏林夜话图书馆 > 《百病皆因痰高血压肥胖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