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张顺初的散文《大瀑布散记》

 黄石新东西 2021-11-17

大瀑布散记

我已经不记得去尼亚加拉大瀑布多少次了。因为尼亚加拉大瀑布离我们很近,仅一个小时车程。感觉是想去就去,象逛马路一样,也无需太多的准备。对我们来说,尼亚加拉不仅是一个大瀑布,不仅是一条河流,不仅是一个小镇,她是一块以平方公里计的土地。她是一块风水宝地,值得多次光顾。她就象我们的后花园,我们高兴了,可以到那里玩耍。我们累了,可以到那里去休息。

  

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源自印第安语,意为“雷神之水”。她横跨美加边境,与南美的伊瓜苏大瀑布,东非的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世界三大跨国瀑布。尼亚加拉河是五大湖水系的一部分,它上承伊利湖,下接安大略湖。全长仅56公里,高度却从海拔174米降至75米。在32公里处,它突遇断崖,河床一下跌落数十米。巨大的落差和丰沛的水流,形成了如今的瀑布奇景。  
尼亚加拉大瀑布并非一个独立的瀑布,它是由三个瀑布组成。瀑布上方有个山羊岛(Goatisland)把尼亚加拉河水一分为二。在加拿大境内形成一个宽670米、高50米的瀑布,因其形状而得名马蹄形瀑布(Horseshoefalls)。在美国境内形成的瀑布,又因一个小小的月亮岛分成美国瀑布(Americanfalls)和婚纱瀑布(Bridalveilfalls)。美国瀑布宽260米,落差34米。婚纱瀑布宽15米,落差31米。

  

第一次看大瀑布  

2006年5月31日我们来到加拿大。6月6日儿子就带我们去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因为是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  
那天风和日丽,我们从多伦多南郊的密西沙加市出发,很快就进入尼亚加拉小镇。马路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我们在车上翘首,瀑布已经时隐时现。汽车沿着河岸直往河流的上游开,在离瀑布上游约三公里处才找到停车场。  
我们下车后看到的尼亚加拉河,河面宽阔,水流量大。河中有些礁石露出水面,还有几处上面长着小树。在瀑布上游两公里处,河床开始向下倾斜,河水流速加快,湍急的河水撞击河中岩石,形成一堆堆白色的浪花,似卷起千堆雪。有几处岩面平整,落差3—4米的地方,墨绿色的河水悄然滚下,实际上瀑布已经在小范围形成了。接近大瀑布了,但见白雾弥天,水汽水花直冲天际。岸边观瀑布的人们兴奋异常。马蹄形的瀑布就在眼前了。原来墨绿色的河水直泻而下时,骤然变成白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的地方反射出翠绿色的光芒,好看极了。河水跌落时发出歇斯底里的狂号,似雷声隆隆不绝。我们站在岸边,好一阵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我们沿着河边的马路来回看,后来又到附近一家商场的二楼,透过玻璃看,怎么看都好看,怎么看都看不够。看着马蹄形瀑布,又想着美国瀑布。在河流这边看美国瀑布和婚纱瀑布,一览无余,那岩壁上的白色浪花以万马奔腾的气势,向下倾泻。美哉!壮哉!  
我们又回到马蹄形瀑布。儿子给我们买了到瀑布下面看瀑布的票。我们乘坐电梯来到地下隧道,来到离河面只有两米左右的观瀑台。我们从正側面仰视这伟大的瀑布。这时你只觉得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水珠和水雾,从天上砸下来。虽然我们穿了雨衣,仍然睁不开眼。耳朵里除了隆隆的声音,什么也听不到。仿佛我们就要被这雷神之水吞没。  
离开观瀑台,我们来到隧道内,从瀑布后面看倾泻而下的水帘,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词来表达瀑布水帘的雄姿和我当时的感受。  
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瀑布。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创造这旷世奇景。  
隧道内,有许多关于大瀑布的图片。有一幅图片显示,1842-1927年间,大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据说加拿大和美国通过分流,减少瀑布水流量,以及用水泥加固瀑布岩石等办法,尽可能减慢瀑布后退的速度,已经取得成效。现在每年后退3厘米左右。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人们没有必要刻意去改变它,劳民伤财,效果也不见得好。我同意这种看法。  
下午,太阳转到西边,一弯优美的彩虹挂在瀑布的冲天水雾上。后来我们还在这里看到过双彩虹。这种只应天上有的景色,居然就在我们面前。

  

“雾中少女”和“吹角手” 

观看大瀑布。最刺激的是乘船游览。  
加拿大和美国分别在彩虹桥上方的河岸建造码头,配备了游船。游船都有个浪漫的名字:美国的叫“雾中少女(MaidoftheMist)号”。加拿大的叫“吹角手(Blowthetrumpethand)号”。两国游船的数量、大小,甚至形状,都是一样的  
2009年夏天,我们来到大瀑布。购票后,先乘坐缆车到河边码头。我们穿上必备的雨衣,登上吹角手号。游客们都象上战场一样,兴奋异常。  
游船经过的这一段尼亚加拉河落差平缓,就象一个湖泊,瀑布冲击的白色浪花此起彼伏。两岸悬崖峭壁,峭壁上方,加拿大高楼林立,美国则树木葱茏。连接加美两国的彩虹桥在瀑布下方横跨,桥上飞驰而过的汽车隐约可见,枫叶旗和星条旗在桥头飘扬。数不清的海鸥在河面上盘旋,不时钻入水中啄食鱼儿。有的甚至飞入瀑布的水雾中搏击,看着它被瀑布吞没,却又在水面露出头来。一幅美丽动人的立体画卷。  
游船在美国瀑布和婚纱瀑布前面经过,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与白色浪花,令人震撼和兴奋。  
游船直往马蹄形瀑布驶去。逆水行舟,越是接近大瀑布,强大的水流使游船放慢了速度。在这里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大瀑布水浪的冲击,游船大幅摆动。虽然开足马力,也前进不得。此时的大瀑布有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暴风雨般的水珠已经无情地砸向游船,砸向游客。瀑布发出的巨大撞击声掩盖了游客的尖叫。据说曾经有人把自己装在木桶里,让木桶随瀑布跌落,居然还活着。他的感受是叫人们不要再去尝试。  
游船与瀑布相持数秒钟后,才原路返回。

  

半截桥 

桥是个交通名词。它是连接此岸和彼岸,街道这边与那边的通道。所以严格说,半截桥不是桥。它只是一个旅游设施。  
尼亚加拉河东边是美国,西岸是加拿大。加拿大一方,地势优越,沿河岸修有宽阔的马路,马路边就是观赏大瀑布全景的最佳位置。而美国这边,自己的两个瀑布的正面都是向着加拿大,马蹄形瀑布的开口,也是对着加拿大。美国人“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许多美国人纷纷过境到加拿大看瀑布。为了把美国人留在国内消费、吸引国际游客,当地政府就建了这个半截桥,供游人观赏瀑布。  
半截桥的悬臂上,视野开阔,能见到美国瀑布的真容,也能远眺马蹄形大瀑布。桥柱内有电梯直达游船码头,非常方便。  
2017年,我们全家跨过彩虹桥,来到美国一侧游览。  
我们购票来到半截桥。在这里虽然能看到瀑布的全貌,却总有点距离感。我想来过半截桥的人,可能更能产生到加拿大看瀑布的欲望。因为在那里,不仅能看到瀑布的真容,更能看到那种震撼心灵的气势,享受无可替代的快感与满足。  
我们从半截桥退回来,沿着河岸往上,来到美国瀑布右側。瀑布跌落的声音,也是震天的。我们在美国瀑布上方,过桥进入山羊岛。山羊岛树木茂盛,风景秀丽。左边就是加拿大马蹄形大瀑布,右边是美国的两个瀑布。三个瀑布的响声如雷贯耳。站在山羊岛上,无法欣赏到马蹄瀑布的全景。只闻其声,不见其真容。但大瀑布就在我们的脚下,看着冲天的水雾,听着瀑布的撞击声和对岸人们的欢呼声,也是一种难得的感受。 

 

瀑布的夜晚

大瀑布入夜后则是另一番景象。2013年4月,儿子事先订好了酒店,决定在那里观赏大瀑布的夜景。星期五,儿子下班后,我们出发。一路风景一路歌,晚霞陪着我们又来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在红日西坠时,珠幔般的水花,在夕阳映照下,七彩虹霓,灿然入目。当夜幕降临之际,瀑布水色渐显灰黯,此时围绕着瀑布周围的巨型聚光灯,突然齐放绿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顿时大放光彩,变得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尤其从我们下榻的酒店高层客房里望出去,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灯光,瀑布的景象比白天更加多姿多彩。美国瀑布和婚纱瀑布在晚上用不同色彩的灯光照去时,大小瀑布的颜色不同,煞是好看。随着灯光颜色的变换,水色由白转为浅红,由浅红转为浅蓝,由浅蓝转为翠绿。五彩缤纷,千变万化,虚无缥缈,梦幻迷离。仿佛人间仙境。

  

白浪步行栈道和大漩涡  

其实,尼亚加拉河和它的沿岸就是一个大花园。除了大瀑布,还有许多好看和好玩的美景。  
2017年8月,我们又一次来到大瀑布。我们首先带着孙子在彩虹桥头的一个小型动物园,看海洋生物和雀鸟飞禽。然后到彩虹桥下方的白浪步行栈道(WhiteWaterWalk)。  
尼亚加拉河过了惊心动魄的瀑布后,在一段稍微平缓的河道里,舒展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过了彩虹桥,落差又加大了。这段河道狭窄,东岸是垂直的石壁,西岸陡坡上生长着高大的原始森林。河岸没有人们立足之地。河道里充满着巨石,河水就是因为在这些石头之间横冲直撞,翻滚腾跃,形成汹涌澎湃的白色浪花,浪花的高度可达数米,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管理部门为了游客能观赏到这惊心动魄的奇景,修了400米栈道,栈道上还有几处小分支,向下一直通到贴近水面的平台,供游客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汹涌的河面。游人在这里也是兴奋异常,惊叹不已。  

尼亚加拉河继续沿着大峡谷飞流而下,突然往西绕了一个大湾,形成了尼亚加拉大漩涡(TheNiagaraWhirlpool)。奔腾而下的河水在漩涡里几度回旋,速度降下来才流向远方。流水在这里释放出的气体,在水面形成白色泡沫。环嘴鸥在这里盘旋,这是它们觅食的好地方。如果说大瀑布是尼亚加拉河上的一颗翡翠,那么大漩涡则是尼亚加拉河上的一颗明珠。  
加拿大充分利用这个大湾“弓”的地理优势,在漩涡的上方修建了观光缆车,就好比在弓上拉上一根弦。花10加元,在弦上居高临下看漩涡美景,是很值的。  

图腾和花钟 

除了坐缆车,大漩涡附近还有两个地方值得一看。  
一处是原住民的图腾公园。我们去的那天不对外开放,我们只是透过木栅栏,看着里面立着许多木柱,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色彩艳丽的图案。看着这些粗犷而美丽的作品,想着他们被杀戮的历史,特别是最近揭露出来原住民儿童的悲惨遭遇,不免悲戚、愤慨  

另一处是花钟。花钟建于1950年,当时由安大略省水电公司兴建,钟面直径10.2米。时针运行动力由旁边的水力发电厂提供,钟面上约有19000朵小花,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钟面随着不同的季节更换花的颜色品种,更换时间数字的艺术造型。钟的控制机关在钟面后那个小塔上。设计和制造这种花钟,现在是轻而易举的,但在70年以前,还是很有创意的。我们和所有的游客一样,少不了在这里拍照留念。

  

滨湖尼亚加拉小镇  

尼亚加拉河过了大漩涡,落差越来越小,河水越来越深了,河面也表现得十分温柔、宁静和深邃。最后她完全投入安大略湖的怀抱。  
尼亚加拉河终点的左岸是加拿大滨湖尼亚加拉小镇(Niagara-on-the-Lake),右岸则是美国的尼加拉古堡(OldFortNiagara)。  
我们多次光顾滨湖尼亚加拉小镇,主要是这里风景优美,非常幽静。尼亚加拉地区气候优越,盛产樱桃、葡萄等水果。有许多酒庄,这里的冰酒世界驰名。我们几次来这边採摘樱桃和购买冰酒,都是来这里野餐或休息。这里有一棵高大的桑椹树,而且结满了桑椹果。我们坐在树下,或躺在草地上,看着宁静的河水,看着对岸的美国古堡,看着小孩子无忧无虑在水边嘻戏。我们的身心特别放松。

伊利湖河口  

新冠肺炎流行以来,人们基本上就是窝在家里。注射疫苗后,加拿大的疫情逐渐好起来,人们抓紧这深秋季节、红叶旺盛的时候到户外活动。  
10月23日,星期六,早饭后儿子突然宣布:全家去大瀑布。这种突然袭击也不是第一次。  
汽车在熟悉的公路上奔驰,红叶从我们前面飞来,又向我们身后退去。汽车爬上一个高坡,看远处的山峦,万山红遍,一片火红。秋天的景色实在迷人。  
来到大瀑布,天突然阴沉下来,而且下起了小雨。雨和瀑布的冲天水汽纠缠在一起,掉在脸上,有些许凉意。看大瀑布,依然是雷霆万钧,奔流不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我们看完了大瀑布,沿着尼亚加拉河往上游去看它的发源地。一般河流的发源地都是涓涓细流,尼亚加拉河则完全相反,它的发源地是烟波浩渺的伊利湖。  
河口的西岸是加拿大伊利堡市(FortErie)。东岸则是美国的水牛城(Buffalo)。连接两个城市的大桥叫和平桥。我们2013年去美国旅游,就是从这里入境美国的。  

我们来到位于伊利堡市尼亚加拉河河口的马瑟公园(MatherPark)时,雨也不下了,太阳也出来了。公园里绿草如茵,树木参天,红枫似火。尼亚加拉河口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大雁旁若无人地在草地上吃草。许多游客在此泛舟、垂钓,其乐融融。  
公园里凉风习习,我们神清气爽。我们在树下找张桌子,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在公园里到处走走,呼吸着新鲜空气。小孩子无忧无虑,追逐打闹。尼亚加拉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说:尼亚加拉大瀑布,就如同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无尽藏,是大自然的恩赐。她不应只属于加拿大,也不应只属于美国。她应该属于全世界,由世界人民所共适。  
有生之年,儿子可能还会带我们来大瀑布,但本散记到此搁笔了。


张顺初,男,1938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职工教育工作,曾任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教育培训处副处长、湖北电大有色分校校长。副教授、高级讲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