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鱼出血病怎么治?

 新用户5488A7GH 2021-11-17

HOLIDAY
草鱼出血病怎么治?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发现并系统研究的首个鱼类病毒病。该病1972年首次在湖北口发现,1978年证实由病毒引起,20世纪80年代确认病原是呼肠孤病毒,可严重危害草鱼及鱼种,主要流行于我国中部和南方养殖地区。


01
病原特征

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又称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水生呼肠孤病毒C型的成员。呼肠孤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层衣壳,外观为二十面体,直径60-80nm,内部核心有几个蛋白包裹。呼肠孤病毒源自呼吸道,肠道和孤儿三个词的词首。本科病毒可感染人、脊椎动物、植物、真菌等宿主。本科成员核酸为双链RNA,一般由10-12个核酸节段组成,不同属的病毒核酸节段数及各节段大小不同,相互没有抗原交叉。病毒氯化浮密度为1.36g/mL。

草鱼呼肠孤病毒可在草鱼肾细胞、草鱼吻端细胞、草鱼鳍条细胞和草鱼性细胞中增殖,其中以草鱼肾细胞对病毒敏感性最好。目前已经确定的病毒代表株有GV-90/14(分离自湖北)和GV87/3(分离自湖南)。


02
流行规律

该病毒主要感染草鱼,对草鱼鱼种阶段最为敏感,2龄以上草鱼很少发病,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2030℃),水温2528℃为流行高峰;本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北方也有病例报道近年来越南也发生相似病症的草鱼疾病。表明病毒可经水传播感染健康草鱼鱼种。寄生虫也可能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2龄以上草鱼一般无特征性草鱼出血病临床症状,但可能是潜在的病毒扩散传染源。


03
临床症状

该病毒靶器官为肾,损坏鱼体免疫力,并造成肝细胞退化、坏死,肝、脾内血管充血或出血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菌继发感染,造成鱼体严重损伤,出现全身性中毒和败血症,加剧病毒对草鱼的感染和死亡。

水温22~30℃时,该病可引起草鱼鱼种大量死亡,出现红鳍、红盖、红肠子、红肌肉等症状,同时伴随鱼体发黑眼突出,口腔、盖鳃和鳍条基部出血;解剖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道点状出血、鱼鳔点状出血和鱼口腔点状出血。患病鱼可出现一种症状或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症状即可断定为呼肠孤病毒病。


04
防控措施

以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草鱼出血病疫苗是控制本病的最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有注射疫苗和浸泡疫苗两种途径免疫草鱼。对疫区的鱼卵、鱼体及设施彻底消毒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采用碘液或碘伏与面粉混合后投喂,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作用。

现在经过实践发现,内服鱼康的免疫多糖,外用碘制剂消毒效果显著,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一套解决方案。

听养殖户说:

在草鱼养殖方面,简阳三星的钟老板喜欢在饲料中拌鱼康的鱼康肠和鱼康的免疫多糖,一个月内服两周,一天拌一次,从苗期到成鱼很少有发现草鱼老三病的症状,在当地也是做草鱼养殖做得最好的,每当有其他养殖户向他索要养殖经验时,他就一句话:把鱼康的鱼康肠和免疫多糖拌料内服就行了。

鱼康肠和免疫多糖由于低成本的优势,很多养殖户的首选产品。鱼康肠发酵之后能拌两千三百公斤饲料,而免疫多糖一袋更是能拌五吨饲料。

更多咨询,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

每晚八点我在抖音直播,直接搜索“成都鱼康养鱼经”即可观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