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险,老俞差点又要遭殃!

 深度的思考者 2021-11-17

  深度的思考者

近日,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火了,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里面有一段话,让人觉得很不爽。

把截图分享一下:

内容是:

直播带货很挣钱,此前有创业失败的名人直播带货,一年多就基本还清六亿元债务,可见,利润之高。

急需转型的新东方盯上这条成才之路,可以理解,然而,从客观条件看,助农直播很难成为企业的新支柱。

文章较长,不全部摘抄了,网友们对此有不同的评论,先看看公众号下面的部分留言。

有网友说,只要合理,合法,合规,怎么就不能给鼓励一下?

也有网友说,农货转型没那么容易,新东方得有心理准备。

01

为什么要点评?

为什么要对这样的文章进行点评?

因为它是经济日报,它是代表着政策的风向标,还有它的权威性。

写这些文章的人,一定要全面的了解某个行业,并且有深入的洞察力,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贻笑大方。

毕竟你是一个大报,说出来的话,如果说不符合你大报的身份的话,或者说的话,让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说话的缺点的话,那你这个大报就会引起别人的品头论足。

打个比方说,如果一个普通的人对某件事点评一下,说的再夸张也无所谓。

但是如果说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去点评,也像普通人那样说那样的话,那就会引起舆论大哗,因为你的身份在那里。

其实要笔者说,觉得经济日报的这个作者还是缺乏对企业的一个深入的了解,像新东方这样的一个上万员工的企业,它怎么办?

在教培行业被打击的情况下,唯一的就是想抓紧时间能够活下来,这是第一位的。

生存现在比什么都重要,它先要活下来。

至于选择什么行业不重要,关键是第一步,要能让这些员工拿到工资,养家糊口。

02

成功背后有艰辛

不要觉得直播带货就赚钱,也要看到别人背后的努力。

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的光环,却忽略了别人背后的努力,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我有一个朋友,她前段时间出差,偶然因素遇到了以前的同学,她发现同学很赚钱,便跟同学聊了几句。

她同学年收入超20万,但是其努力更多,每天夜里去拉货,然后送一天。

这样当然赚钱,但也透支了自己的身体。

朋友就感慨根本比不上,也没法比,刚开始还羡慕,后来就觉得这是人家应得的了。

看到这篇文章,又想起来合肥日报写的关于上海和江西疫情的对比的那篇文章。

那篇文章也引起了舆论的反弹,也受到了一些网友的批评。

03

绵里藏针的回答

最有意思的是,网友们发现了俞敏洪的回应,俞敏洪回应的很有艺术,也很耐人寻味。

他是这样说的:

有一点点我不太同意,文章说'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其实商业模式不存在快钱和不快钱,教育领域做起来也挺艰难的,很多教育公司原来都是赔钱的。

直播也是不容易的。我知道薇娅、李佳琦一直播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没日没夜地选品,没日没夜地努力,所以其实没有一项行业是好做的。

他说的这段话让我想起来小米公司的雷军,当初做手机的时候,小米在众多手机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众人的嫉妒,大家都没有想到,手机行业竟然这么赚钱?

但当时又有谁有小米雷军那样的气魄,又有谁有雷军那样的思路呢?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在李佳琦之前,又有谁会想到直播带货竟然这么赚钱呢?

这都是拼出来的呀,是试出来的。

现在看看我们用的手机,很多都比较便宜,那真的要感谢当初小米雷军这种搅局者,

如果没有他推出低价性能好的小米手机,现在的手机市场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不管怎么样,希望大报写文章的人,了解行业全面一点,思考深入一点。

在写文章之前,先研究一下行业,先找相关方面的人了解一下,然后再下笔。

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以前刚合局的时候,他们都不敢下去检查,尤其是特种设备,根本不敢去检查,为什么?

怕说出来话引起别人的笑话,因为你不懂专业,还在那里检查,品头论足,人家表面上不说,背后肯定会笑话你。

经济日报写这篇文章的记者,坐在办公室里对新东方评头论足,其实就有点儿,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其实就是有点像关公门前耍大刀。

也好比一个记者走到医生面前,告诉他你这个手术做的不咋地,我来告诉你怎么做?

这也是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引起讨论和点评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过笔者注意到这是善意的提醒,并没有风向标意味,可以说俞敏洪虚惊一场。

真的替老俞担心,他是真受不了折腾了

很赞同一位网友的说法,对俞敏洪这样企业家,应该:

相信他们,不去折腾他们,让人家安心创业,少些惊吓。

他们成功了,我们举杯相庆,为他们高兴;

万一他们失败了,我们鼓励他们屡败屡战,为他们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