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 想

 唐白甫grpj8q5p 2021-11-17

   想

/易恭美

1

梦想是一棵小草。

它站在那片荒原上,孤零零的。周围是一片干裂的黄土地,看不到半点生机。头上没有鸟儿飞过,只偶尔有一丝云儿,慢悠悠地向远处游去。

它刚从坚硬的土里长出一点儿,小小的,矮矮的,很不起眼。是怎么来的,它不知道。或许是哪只鸟儿,含着草种从这儿经过,不小心掉下了一颗。或许是一阵大风,把远处的草种,刮过来一颗。抑或是哪只被放牧的小羊,嘴里咀嚼着的草儿,不经意地在这里掉了一棵。总之,它长在这里了。它没有忧伤,没有颓丧。有的只是庆幸,只是感恩。

它知道,站在这里,四野空旷,没有遮挡。会有大把的阳光,全部供它享用。它可以躺在阳光温暖的怀抱里,慢条斯理地进行着光合作用,再做个甜美的梦。

它知道,风会来的。到那时,它可以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愉快地搔首弄姿,做个鬼脸,再向远去的云儿招手致意。

它知道,雨会来的。到那时,它可以张开紧闭了很久的小嘴,高兴地喝着玉液琼浆,洗个痛痛快快的温水澡,打个饱嗝,换身亮袍。地面湿润了,土里有水了,它可以吸取地里的养分了。

于是,它可以长高了,可以长壮了,可以分蘖了,可以长出种子了,可以繁衍生息传宗接代了。

它坚信,它不但能给大地一片绿色,而且能使这里成为绿色的草场。牧民来了,马儿来了,羊儿来了,热闹来了。铃铛响起来了,牧歌唱起来了,昔日的荒原成了欢乐的牧场……

2

梦想是一粒种子。

或许是一粒稻种。有丰富耕作经验的老农,把它放在温水中浸泡。等到它吃饱喝足,慢慢张开口的时候,捞出来,放到用草做成的温暖的窝里。在暖暖的温室里,它慢慢地长出了雪白的嫩芽。该下田了,老农把它撒在早已整理得平如镜的秧田里。如果天气寒冷,老农还会用塑料薄膜把它盖住,生怕它被冻死。它在秧田里扎根、生长,嫩芽由白到绿,慢慢成为秧苗。最后,秧苗被分成一株株,插到了田里。在老农施肥、除草、精心呵护下,秧苗长成了株,株长出了长长的穗。秋天来了,穗一片金黄,丰收在望,老农眯着眼,咧着嘴,满意地笑了。

或许是一粒花种。辛勤的园丁把它种在花圃里,让它扎根、发芽,长成花株。每天,园丁用洒水壶给花株浇水,轻轻地,生怕不小心把稚嫩的花株浇倒了。先细细地浇它的全身,让它润湿、舒畅,清清爽爽地沐浴阳光。再把花株脚下的土浇透,好让花株轻松地吸取水分和养料。花株脚下长有杂草了,园丁细心地把杂草一根根拔掉,以免杂草争去了花株的水分和养料。花株身上长出虫子了,园丁把虫子一只只捉走,以免虫子伤害了花株。风吹来了,园丁用根棍子把花株撑住,以免花株倒伏,不能很好地生长。于是,花株长高了,花株长出花蕾了。花蕾绽放了,变成一朵装点生活的美丽的花。

或许是一粒小树种。它被一只鸟儿含着,在飞往他乡的途中,不经意地掉落在一座古塔上。古塔上有久远的年代所积累起来的土壤,古塔上有鸟粪沤成的肥料,古塔上有阳光和雨露。于是,树种扎根了,发芽了,长成一棵不大不小的树。这棵树站在高高的古塔上,已成为了风景上的风景。看风景的人们来了,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人们对这棵树是那么的羡慕,那么的崇敬!

…… ……

3

梦想是一块石头。

或许是一颗小石子。小石子站在那条路上,被走路的人踢来踢去,似乎有些碍脚。但小石子没有怨言,没有颓丧,它等待着“伯乐”的到来。终于有一天它等到了,它被捡去,和许许多多的小石子一起,被投进了钢筋混凝土中。它在修路架桥中发挥着作用,肩起时代的车轮,驶向幸福的前方。

或许是一块大石头。大石头看不出是圆的还是方的,毫无规则,愣头愣脑的卧在山旮旯里。颜色发暗,上面长满了青苔,看来在这里已有些年头了。日晒雨淋,霜打雪欺,大石头顽强地忍受着;水流嫌它挡路,放牛娃怨它碍事,大石头丝毫没有理会。大石头坚信,会有人光顾,会有人用它,只要坚守,一样能发光发热的。后来,真的有人看中了这块大石头,一位聪明的石匠把它运回去,雕刻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石狮子。石狮被安放在一座雄伟建筑的大门口,威猛无比,日夜镇守。

或许是一块玉石。这块玉石先是被埋在土里,一埋就是几百年。时过境迁,沧桑巨变,玉石被人挖出来。黑乎乎的,浑身泥土,没有人看得起它,它被扔到了河里。泥土被水流冲走了,玉石开始露出了本色。慧眼识珠,玉石被艺术家得到了。艺术家用巧夺天工的技术,把玉石雕刻成一件精美无比的艺术品。于是,这块玉石成了摇钱树,成了无价之宝……

4

梦想是一棵树木。

或许是一棵黄杨树。它长在一段悬崖的顶上,是怎么长上去的,它不知道,也不想去考究。它只知道,“出生不由己,命运自安排”。尽管脚下的土很少,也没多少肥力,但它努力站稳自己,顽强生长。它虽长得很不顺利,变得矮矬、弯曲,身上的枝丫叶片也不多,但它不卑不亢,不暴不弃。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不会有后悔;只要心灵不死,就会给大地一片绿色。它在继续生长,把根沿着崖壁往下伸延,伸延,再伸延,直伸到崖底。终于有土壤了,长长的紧贴崖壁的根,像极了黄杨树的一只手臂,在土壤里攫取着水分和养料。黄杨树越长越高,挥舞着枝叶,在向世界宣告着,炫耀着。旅游者走过这段崖壁,端详着黄杨树长长的“手臂”,惊叹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吸取着强大的信念与力量……

或许是一棵松树。它长在一座山岗上,周围全是它的伙伴,密密麻麻的。它们是山的主人撒了几把松子,一起生根,一起发芽,一起长在这里的。一样的种子,一样的土地,一样的风雨阳光,可它们长得却不一样。这棵松树知道,地下的水分与养分是有限的,谁的根扎得深,谁就能争得更多的水分和养料,谁就能长得更高。长得高,就不会被别的树遮挡,不会受别的树的欺侮,就能争得更多的阳光,就能长得更加粗壮。于是,它努力地扎,拼命地钻,一分一秒都不停止,一时一刻都不休息。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它把根扎得比别的树深,自己也就长得比别的树更高更壮。它左边的那棵松树长得很小很弯曲,像个驼背的小矮人。原因是它从小贪玩,生怕费了力气,整天无所事事,也不听别人的劝告。它右边的那棵松树长得倒要高一些直一些,但最后也落伍了,也渐渐地被别的树遮住了,由于缺少阳光,长得细细的,弱不禁风的样子。或许是它遭受了什么挫折;或许是它骄傲了,停止不前了;抑或是它一时疏忽,打了个盹,就被落在后边了。一天,主人来了,他要“间苗”,要把那些长得差的松树砍掉,留下更多的空间、阳光和养料给长得好的树,使它们长得更快更好。理所当然,它左边的松树被砍掉了,主人拿回家或许可当一把柴火。它右边的松树也被砍掉了,主人拿回家或许可以做篱笆。这棵松树被留下了,它无疑长成了一棵大有作为的栋梁。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辨证法,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作者简介:易恭美,湖南邵阳人,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爱好写作,出版有《横笛轻轻吹》等文学作品集多部,《硬笔书法教程》等教学用书多部。传略和成果被载入《中国教育界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散文诗作家辞典》等多部大型辞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