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名臣商鞅的死是冤屈,还是咎由自取犯了众怒

 综合历史 2021-11-17

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而商鞅则是在秦朝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秦孝公采取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但是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便杀死了商鞅,过河拆桥的意味实在是太明显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吗?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变法改革。

商鞅推行新法,强调严刑峻法,凡是挡在新法面前的不管拦路虎还是平民百姓,几乎能杀的都杀了。据说因死的人太多就算埋在地里,透过泥土渗进渭水河畔夕阳下能看见艳红的河水,太多的人心生不满,就连太傅阻碍新法实施都让其割掉鼻子,让一些保守派对他恨之入骨,这大概是他被杀死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公元前340年,秦孝公派商鞅进攻河东,魏国公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商鞅派人给其送了一封书信。大意是,咱俩多年交情,如今各为其主,但是不想互相伤害兵刃相见乃下下策也,想与其把酒言欢,叙叙旧。然后签订盟约。

和平解决纷争。在说接下来的故事,商鞅曾经在城门口“立木为信”的事实让很多人称赞他的诚实,因此公子卬也因为这件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信以为真,带了几个人去赴约,没想到却是个鸿门宴,商鞅出尔反尔,在饭桌上便将其扣押。

这时的商鞅趁魏军群龙无首,率兵进攻魏营,将魏国击败。这时的秦国已经慢慢强大起来,魏惠王无力反抗,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割让黄河以西的土地与秦国求和。对于商鞅这种行为,魏惠王气愤不已,恨自己当年没有听公叔座的话杀掉他。虽有兵不厌诈,但商鞅这种不守信的做法着实让人气愤。人与人,更妄论国与国之间,诚信都是非常必要的。昔日,战国时期重耳向楚王承诺道:“假有那一天,咱两之间刀兵相见,我一定让军队退避三舍,如果还是不能如你所愿再出兵如何。” 数年后回晋国当上国君,并信守诺言在与楚军的战争先退九十里, 最后却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一场战争的大胜依然流传至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说的话负责任的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三年后,秦惠文王继位,商鞅被人诬告谋反,被下令处死。

我们不能否认商鞅的伟大,因为他贡献的不止是秦国,所用到的方法福及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可是他当时确确实实给自己种下了众多祸根,所以商鞅的死是迟早的事,就算秦惠文王不下令处死他,想要杀死他的人也多的是。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是他一手造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