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屡次南下,造福一方甚少人知,乾隆广为人知竟因这个

 综合历史 2021-11-17

大清历史上,有史记载曾有两位皇帝多次到江南走访出巡。大家普遍比较熟悉的是乾隆,因连续剧中戏说出来的风花雪月的故事也不少。其实,在乾隆之前,他的爷爷康熙也曾六下江南。不过,康熙的南下属于相当的低调的了,所以到目前很少有人了解。

康熙一生中有六次南巡,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就是根据康熙出巡江南史料实事改编的。那么康熙为什么要南巡。就康熙南巡的目的来说:康熙主要是为了巡视堤防,治理水患,了解南方人民的风土人情。因为满清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许多东西都是未知的,通过南巡康熙能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也是登基时早已定下的三大目标之一,水治便是其一并高效执行。他多次亲临河工,指出水利中各方面问题,这也是他南巡的最主要用意,想一次性的修治河道,有利民生防范水灾又能一劳永逸,是真正务实的皇帝。中途,他也没有过多打扰当地官府和老百姓。甚至有的地方已人去楼空,地方官员才知道他来过。不过,康熙出巡虽然简朴,但绝不像电视剧里所描述的康熙南下那样。电视上那是编撰的故事,为了更高的收视率美化而已。

康熙六下江南在南京城时,五次亲往拜谒朱元璋的明孝陵,而且行古时大礼三叩九拜。康熙南巡三次经过山东曲阜,对孔圣人陵寝也是行叩拜大礼可以理解。不但如此,他还为陆秀夫等汉族人眼中的民族英雄题匾。不管康熙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其他目的,反正人前是显示出对汉族的尊重,事实上也逐步化解了满汉两族的矛盾和文化差异。

康熙之后,他的孙子乾隆继位同时是位名声很大的皇帝,只因好大喜功自诩为“十全老人”的风流皇帝。乾隆也跟他爷爷学,弄了个六下江南。乾隆也是打着治理水患、考察民情的幌子,但实际上每次出巡更像游山玩水,堪比旅游团队。乾隆是个喜欢讲排场的人,每次南巡各路随行人员一起足有数千。一路上众人皆知,各地官府和百姓能不作为吗,只能耗费大量的财物兼人力损耗极大。仅扬州一地的商人为迎接乾隆,就集资修建了楼廊,亭台、行宫多不胜数,而康熙南巡时,因为总会遇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只能住自己随从搭的帐篷。在礼拜朱元璋和孔子这件事上,乾隆倒是做得和他爷爷一样会办事,对这些汉族名人表现出十分尊重。

康熙与乾隆均为六下江南,出行目的也全都是治理水灾、体恤民况,安抚民心。可是在南下途中,二人的做法却很不相同。这或许跟康熙、乾隆二位的远见理想、秉性、眼界的不同有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和他们两人当时的国情相关。康熙年间,经过多次征战,天下方定、经济跟不上百姓穷苦国基不稳。而到了乾隆年间,国家经过康熙的努力已成盛世,富裕之后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比如康熙爷,就像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打基业不容易,所以懂得节俭珍惜。而乾隆像个富二代,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不知前人留下基础的辛苦。不过,康乾盛世的光环,从乾隆中后期就开始衰败了,据记载当时国库从上亿白银到仅剩五百万两白银,也是清朝灭亡的预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