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丈夫去世成了寡妇,是如何度过后半生,守寡79年的她道出实情

 综合历史 2021-11-17

古代丈夫去世成了寡妇,是如何度过后半生,守寡79年的她道出实情

其实,妇女的地位在封建时代,就一直低微艰辛,被道德枷锁束缚到难以喘息,“三从四德”太过压制她们的一举一动,对于男人来说,女人是生育的工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果这些妇女的丈夫出了事,她们该如何度过余生呢?她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如今,女子的社会地位与男子平等,甚至有些妇女在特定领域的作用也比男子强,这真的达到了男女各自撑起半边天的说法。与古代女性相比,她们无疑是幸运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古代妇女的地位很低。

在长大后只能依靠男人。尤其是在宋时期,程朱道学出现之后,妇女的压迫越来越严重,甚至一度传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俗语。从这样的理念开始蔓延后,对妇女的伤害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贞洁牌坊”,每个牺牲了许多妇女的幸福。

特别是在古代封建时期,男人读书不好没或没这个条件,还可以参军入伍建功立业。女子只能母凭子贵但也要嫁得了好人家,除此之外稀少的门路之一便是“贞洁牌坊”。这是一种能载入官方史册,名流千古的途径。在这种病态的认知下,为了这自个地区的名声,每个村庄都会自发地监督,一旦发现女人有不当行为,村民们就会安排把猪笼浸入水中。

事实上,在宋史、元史、明史中,记载了许多贞洁妇女的故事,清朝历史中还为这些妇女立书四卷。据记载其中守寡时间,最长的寡妇将近100年,时间最短的寡妇是15年。这些经历过夫妻生活的年轻女子是如何度过孤身一人的生活呢?

“列女传”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位高节妇,姓段,丈夫姓高,书上便以“高节妇”称之,说来这段氏也是一位奇女子。她17岁时失去了丈夫,96岁去世。她已经守寡79年了。不仅如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她的孙子终于在清朝成为一名大官员。然而,在段氏身份地位提高之后,却依旧保持着以前“奴役”式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从不让奴婢插手。为何如此,当时所有人大惑不解,直到她临终前才把谜底告诉了家人。

原因很简单,之所以如此,并非为了所谓的生计,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正是因为长期守寡而被迫养成的,为什么说是因为守寡而被迫养成呢?

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身为一名寡妇,精神上的煎熬也许还能挺住,在生理上少有人能克制。想让夜晚能入眠,只能在白天拼命地去工作,来消耗精力却借此,俨然化身成为一个工作狂。白天也许能克制,夜深人静时但凡还有一丝精力,都会让人难以入睡。为此段氏想了办法,她在床头准备了200枚铜钱,等到熄灯之后。将铜钱撒满地,然后将它们全部找回来,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精疲力竭倒床便睡。

通过如此方式,日复一日熬了一辈子,熬到咽气的那一刻。以这种大毅力,坚持一辈子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然而段氏这一生的痛苦,又是谁能够体会到?

段氏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话,如果后辈女人守节守不住,就不要坚持。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对于古代女子的迫害有多严重了。这种真人真事,也让清朝著名的散文家,方苞亲撰写《高节妇传》。

在封建世俗的上被认可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偷情,也就是背着家里悄悄和别的男子进行约会之类的。众所周知,在女子丈夫去世后,女子要忍受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寂寞。

当然,如此行为若是被发现,就要受到酷烈的惩罚,有的女子丈夫还没有下葬,就做出此事又被抓到把柄,结果可想而知。按当时的说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把女子装进一个笼子里面,然后沉入河里,让河里面的水神来判断是否还能活。只因损失了家族名声便如此惩罚,对那个时代的女子太不公了。

俗话说得好“寡妇门前是非多”,而在影视剧中出现过,通常因为寡妇得若遭人嫉恨,都是陷害她与别人勾搭在了一起。就算罪名没被“证实”生活也十分悲催,若是真有此事,便对她施行“浸猪笼”,也就是沉塘。

一些朝代为了表扬鼓励,那些立志要将守寡进行到底的妇女们,设立了一个叫“贞节牌坊”的牌面。但如果刻上这个印记,便意味着一辈子没有改嫁的机会,直接上升到此地区百姓邻居,都会进行监督,只为守住这个所谓的荣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