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土高坡一片黄土,到如今植物茂盛,都是老百姓日积月累的努力!

 综合历史 2021-11-17

黄土高坡一片黄土,到如今植物茂盛,都是老百姓日积月累的努力!

当年的《黄土高坡》一曲,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的潮流曲,可能很多90后没有听过,但在前一代人眼里是不可多得的好歌,也有很多人因为这首歌知道了黄土高原,但因为没见识过都很虚幻。它在中国的西北方相连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多个省,黄土高坡黄土厚50-180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这种大自然环境对人类来说都是慢慢“恶意”,因为气候原因,植被稀疏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但依旧被中国人民用劳动智慧改变了,接下来看看是如何改变的。

虽然当地不适合农业生产,但古代起祖祖辈辈已经习惯了农业生产为主,但确实比之江南富裕之地艰苦许多,常年缺少水资源,是这些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但就算如此,对于自小长在黄土高原上的百姓来说,始终是他们的家,这就是中国情怀中的“根”。因为条件恶劣,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搬迁工程,当地人都依旧不愿搬迁。

当地百姓不愿搬迁,那只有一条路解决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办法总会有的,曾经一成不变的黄土高原,几乎看不见绿色,但如今充满勃勃生机,植物丰盛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

宁夏中卫地区,不单是联合国粮食开发署承认,也是全国公认不适宜生存的地区,但在海原县贾塘乡南河村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黄土褪去变成花花绿绿的世界,烈日炎炎,当地的百姓还在勤劳的务农。

在历史记载上,按照地理宁夏中卫市,一直是困苦之地,要知道在缺乏水资源的内陆地区,雨水是水资源的一大来源,但这里降雨量年仅300毫米,年蒸发的水量达到1500~2000毫米之间,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植物难以存活。

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不搬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用劳动智慧改变了这一切,利用沟谷植树种草这一方式,成本低廉利用一张塑料簿膜,又称“渗水地膜精量穴播谷子科技”。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用薄膜在作物上盖一层,再挖个洞将农作物种下去,得到一定阳光之外还能保留植物吸收的水分,看起来很简单,困扰几千年的问题,瞬间就被解决了,但只是别人看不见的当地百姓的付出,因为这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

根据有关政策,宁夏中卫海原县部分地区修建了科技示范园,面积约6000多亩,种有谷子20个种类,糜子7个种类,采用如今研发的新型技术、精量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等等,改变土地和生态环境的技术。专不专业这个就不说,但能解决问题的都是好办法,现今黄土高坡多地区已经可以种植多类农作物,有些南方产的水果都种植。

这一难题得到解决,对不愿搬迁的当地百姓来说是可喜可贺的,因为努力没有白费,从当初生活难以维持生计,到如今一年几万,最起码吃穿不用愁 ,中国人又一次战胜了大自然,环境再恶劣都没有放弃梦想,靠自己双手在家务农一样过上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