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温目的一直很明确,等了四任皇帝,能不心急

 综合历史 2021-11-17

从古至今在历史里面,所以人都是一样,因为历史的脚步只会前进,古人们成为历史,而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古人。而历史总是相似的,无非内忧外患,无非生生死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例如唐朝晚期。

任何的统治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尤其古代的君主制。每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是大兴的,但如果后人的不努力,跟不上历史的进程,不能跟着时代去改革,君主制度的缺点,就像一张一戳就破的纸,各种问题便接踵而来。

而每个朝代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走向内乱争斗中,因此天下分分合合。而当年的唐朝鼎盛时,是万国之主万国朝拜,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在唐朝的晚期,公元873年,僖宗李儇继位,此时的晚唐已经千疮百孔,皇室掌握的权力所剩无几,而这位僖宗也是给官宦拥立为帝的。

因为官宦的利益,其实是与皇帝有很大关系,这算是常识的一种就不一一解析,因此僖宗还算是有能用之人,有几分皇帝的权柄。但这位皇帝不思挽回国祚,每天吃喝玩乐,将所有的政事都交给官宦处理,也是他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的主因之一。

朱温,黄巢起义的得利者之一,本身他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乡里乡村都不待见他。但朱温觉得自己是豪雄,不应该整天在地里刨食,唐僖在位期间,关东地区连年饥荒,黄巢趁机崛起,朱温也是这次入了起义军,五六年时间便掌了兵权。

但朱温与王重荣交战于,同州时却不敌,请求黄巢来援兵却毫无音讯,同年九月杀了黄巢的监军投降了唐朝,做了唐朝的官,僖宗授给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此后数年时间也做出了不少功绩,因平叛乱连连高升,兵权也越来越大,因此又起反心,而此时唐僖宗已经退位,僖宗之弟昭宗刚刚继位。

昭宗继位后,虽然黄巢之乱已平,但当时的唐朝已经是,州无刺史、县无令长,地方事务多由武夫署理的情况。昭宗能力比上任皇帝强,组建了一支中央禁军,与田令孜、李克用等人斗了个两败俱伤,反而便宜了朱温。

而朱温待得势力足够时,直接就挟持了唐昭宗,并想着在洛阳修建宫殿,就地取材,拆了长安宫室百司及百姓庐舍,把木料放于渭水漂至洛阳。同时也胁迫了昭宗迁都,可谓一举两得。朱温真实地上演了一出,三国时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而昭宗手中无权,只得从了朱温。

公元898年,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昭宗被软禁,并让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因为官宦与朱温并非一伙的,因此谁都想挟持天子,但是昭宗并不好掌控,所以才有这一插曲,到了三年后,宰相崔胤等人,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

公元904年,朱温担心迟则生变,手段更加狠辣,因为唐昭宗能力不差,还是个成年人,且有臣子忠心唐皇室,万一重新掌权,于是谋划另立幼君,以便更早的禅位给自己,于是同年面杀害了唐昭宗、夫人裴贞等人。朱温藏在幕后,让人立了李祝为太子,改元天祐,是为昭宣帝,也是大唐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哀帝。

其实主位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皇帝,甚至有生之年允许,还想一统天下。因为皇帝谁不想当,能成为皇帝,也则面说明自己是正统的,古人对正不正统很看重,所以朱温才如此心急,所以在两年后,哀帝就被逼禅位于自己。

朱温等了四任皇帝,能不心急吗?同年朱温便更名朱晃,史称后梁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又在第二年将哀帝杀害,唐朝势力与最后的正统血脉,在朱温手中覆灭,同时五代十国的序幕,也在他手中拉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