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盔枪是在历史中,这样一步步变化过来的,并且还能当武器用

 综合历史 2021-11-17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总是分分合合,而每次的必然分裂与结合,都是伴随着流血牺牲,因为掌权者的争斗,都是以战争来分胜负的,兵不刃血的事情极其稀少,因此掌握了军队,就像掌握了真理一样,能让人警服。

例如,世家大族,只要有野心,对军队方面的事情都很关心,但他们的军队都是私兵,不正规也不精锐。也只有把所有国力集中在手上的皇帝,能把军队有关的一切,发展到巅峰,因为皇帝要保护他的江山,而世家大族,也就只能用来自卫,不然被人发现私藏兵甲,就是谋反的大罪。

“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古代,皇权兴起,皇帝掌握与兵权有关的一切,变得合理化,而除了皇帝外,所有人都是有罪的,但是除了皇帝,都很难形成规模,皇帝定的罪也不重,到了唐朝开始,光私藏兵甲,就有可能抄家灭族。从这条罪行,可以看出,这把刀剑还好说,如果是甲胄和弩就得死人。

弩大家都理解,不需要什么技术,就可以用来杀人,皇帝自然很怕。那么甲胄为何也判这么重的罪呢?其实,甲胄的技术含量非常,耗费的铁资源更多,而铁是归皇帝管的,你们说该不该。

覆盖身体的盔甲,可以很好的保护将士的要害,在战场上刀剑无眼,人是血肉之躯,不像螃蟹那样骨头长在外面,天然多了一层保护,所以发明出盔甲。说到这里可以会有人好奇,为何头盔上面多了个“避雷针”。

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甲胄中的头盔部分,最早叫做兜鍪,可以是皮革也可以是金属,类似铁罐头的样式,秦朝之后叫做胄,变化不大,只是有的样式会把脸覆盖住,因为人的脸是很脆弱的。

在唐宋时期,有了一定的变化,头盔的正中心有了一个枪尖,并且还带上盔缨,这个时期的盔枪的枪尖,一般比较短小,据说是用来更好保护脑袋,因为有金属成分的盔甲,能一定程度的保护身体,尤其是对锐气的防御出色,但是钝器的极大,所造成的动能伤害,会隔着血肉传导到内脏,所以有了这个发明。

如果敌军以钝器,击打你的头部,很大几率会被这个枪尖阻挡,从而减少受击力度,并且短小的枪尖,在战场上并不会影响灵活性。而盔缨则更多用来,区分军队里面的职位,一支军队从上到下,一般也就分五六个级别,只要用五六种颜色的盔缨,就可以在混乱的战场上,做到识别敌我,或者听从军官的指挥。

在明清时期,盔枪又有了变化,也许是作战风格的变法,尤其清朝旗兵,他们盔枪非常长,虽然佩戴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的灵敏性,但相比在战场上丢性命强,因为在战斗中武器很容易丢失,而盔枪只要设计巧妙些,是可以握着来战斗的。

当然,也许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作用,如果大家有知道的,可以留言,让笔者也了解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