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延玉晚景凄凉,只能说自找罪受,但终归得偿所愿

 综合历史 2021-11-17

汉人最后一个皇朝,在清军入关后,便成了历史尘埃,清军也就是满人,作为少数民族,他们的发源地偏安一隅且落后,对于能入主中原这片富饶之地,他们内心是很骄傲的,也看不起汉人。

虽然在科举录取上,碍于民怨不敢搞特殊,汉人与满人录取达到一致,但因为不信任的原因,汉人难以当上大官,仕途达到一定程度便止步不前,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位叫张延玉的人,不但当上大官,还得配太庙。

清朝初期,这一段时间上任的皇帝都很英明,康熙年间对汉人臣子歧视减少,康熙帝对有能力的汉臣也多提拔,张英便是如此得到重用,青云直上登上相位,期间也繁衍出一个大家族,因此有了安徽桐城张氏,这个称呼。

张英为相期间,张家祖孙三代,已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其中以张廷玉、张若霭等人,最为出色,可谓是满门朱紫皇恩浩荡。康熙年间,张延玉官位并不高,但也初露锋芒,官至吏部左侍郎,此时雍正登基,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张延玉因能力和家世清白,让其进入雍正的视野,开始了位极人臣之路。

雍正在位时间并不长,驾崩前念张延玉有功,许诺了其得享太庙的承诺,那么太庙是什么呢?

它是皇帝的宗庙,一般只供奉皇帝的祖先,也就是每一代的皇帝,功臣的功绩到了,赏无可赏时,在皇帝的默许下,也可以配享太庙。但有一点的是,皇帝是满人,而满人对汉人很防备,很难进入军机处(政治核心),就连自己人都很难做到,得享太庙这种荣耀,可见其中的艰难,且张延玉是汉臣。

雍正驾崩后,张延玉成了四大顾命大臣之一,在乾隆登基前,还做过乾隆帝的老师,这份恩宠世所罕见,后来乾隆继位,因张延玉政事熟稔,学问也够格,就让张廷玉留京总理事务,且科举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都由他来处理。

因劳苦功高,乾隆帝就像雍正一样,为其打破先例。雍正打破的是纪录,设立军机处任命其为首席,让汉臣掌控所有机密要事,而乾隆帝是打破,是文臣不得封伯爵或以上。乾隆八年,给张延玉封了个三等伯爵,而这时的张延玉,已经年近古稀了。

原本张延玉为人,谨小慎微,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一默,但也许人老了,脑袋没有以前好使,变得激动偏执,且处事上与满臣颇有矛盾,例如同为顾命大臣的鄂尔泰,总因为一些小事,与鄂尔泰发生争执,堪比泼妇斗嘴,好像这样能分出个高低一样,鄂尔泰病故后,讷亲代替鄂尔泰的职务。

但这样的现象依旧没改变,张延玉常常与讷亲争吵,乾隆帝也只能做起和事佬,这些事情想想就闹心,然而还没完,乾隆帝准备恢复一项“三老五更”的礼节,张延玉直接反对,乾隆帝准备同意“均田限田”的政策,还是反对,不得不说很扫兴。

乾隆帝还算不错,并没有记恨,但在乾隆十三年春节期间,张廷玉突然向乾隆提出告老还乡,乾隆帝暗道:晦气!双方一番据理力争,还引据经典,最后张延玉还是没能辞职成功,

第二年,张延玉旧事重提,说自己老了,走不动了想要退休,乾隆帝没法子,批准其以原官致仕,还写诗相赠,皇帝也算够意思了,但张延玉并不满足,担心死后就不能配享太庙了,又回头问乾隆帝要了一份保证书。

本来这事是先帝厚爱,也就是给多了,乾隆帝暗道:“虽然先帝有过许诺,但你直接开口索要,我不要的面子的么?”虽然乾隆帝对其产生厌恶,但第二天还是给他,颁授诏赐,如果就此结束,张延玉也不至于晚景凄凉。

但张廷玉是装病告老的,为了不出戏只能让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但乾隆帝认为张延玉不庄重,再下谕旨让其明日自个来谢恩,可是谕旨还未下达,张延玉五更天已到达內廷,这让乾隆更不高兴了。

这不是明摆着,军机处还有你李张延玉的人,乾隆帝本想直接剥夺一切优容,但最后收手只削了伯爵位,又一年过去,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不等丧期结束,又一次请求归乡,乾隆忍无可忍,直接罢去配享,剥夺赏赐的诸物。

乾隆二十年,也就是又过去五年,张延玉病逝,乾隆还是遵照雍正帝的遗诏,下令让其配享太庙,不得不说张延玉是越老越糊涂,只能说是自找罪受,但最后得偿所愿,此事也算圆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