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善长有丹书铁券,却未能逃过一劫,还有这个原因

 综合历史 2021-11-17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国之主,没有他不能决断的事情,但也因此流传下来的形象,其中不但有英明神武,也有冷血残暴,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自家的江山最重要,整个国家都是他们的祖宗基业,并不容许他人染指,也导致皇帝容易疑神疑鬼。

皇帝给文武百官发“工资”,而文武百官便要服务于皇帝,虽事情办好了有奖赏,但办不好却要掉脑袋,兼之皇帝要是对你有疑心,很可能就要抄家灭族,因此有许多对皇帝,冷血形象的典故、俗语流传下来,例如伴君如伴虎,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等等,不一而足。

但皇帝一个人,并不能治理整个国家,因此需要一帮,愿意为其效力,且又忠心耿耿的大臣,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一般的笼络方式,并不能得人心,因此至西汉起,汉太祖刘邦,开始发明出丹书铁券,也就是相当于“免死金牌”,用来表示皇帝对大臣的认可,对其功绩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笼络人心,让大臣们吃上一颗“定心丸”,让大臣们心甘情愿的,为皇帝卖命,且丹书铁券确实有许多的特权,总得来说也算一道护身符,一般的过错皇帝也不会追究,让许多大臣因此蒙蔽了双眼,慢慢地放低了自己的底线,开始胡作非为,吃拿卡扣,欺上瞒下,有的甚至无恶不作,还不知悔改。

许多大臣们不明白,所谓的丹书铁券,其实相当于情份,而情份总有消磨殆尽之时,皇帝虽然当时不追究,但依旧会在“小本本”上记上一笔,在皇帝的警告过后,依旧不知悔改,最后让自己锒铛入狱,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例如,明朝时期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为了犒赏大臣,也搞了这个丹书铁券,但朱元璋的冷血本性并没有变,而有些大臣,却因这份荣耀忘乎所以,以为可以过上,一直高枕无忧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洪武四大案”。每一个案件都牵连上万人,明太祖又饶过谁?

其中开国功臣并不在少数,有些还是国公级别的人物,比如胡惟庸,还是逃不过抄家灭族,也有文臣之首李善长。李善长是最早一批跟随朱元璋的大臣,其人不但有智有谋,且并非什么软弱文臣,在朱元璋未立国时,就一直跟随大军打击残元,或是镇压军阀等,且还有统管大军所有后勤事务。

后来朱元璋登基后,也评价李善长可比,西汉之萧何,但这到了最后依旧没什么用,在受到牵连时,还是被朱元璋治罪。此时的李善长已经是古稀之年,老得走不动还得锒铛入狱,被抓拿时朱元璋本想问话,而李善长掏出丹书铁券,本想保得一命,朱元璋只是冷着脸一句话:"谋逆不宥!"

李善长一愣,回过神来已经察觉不妙,不死心看了一眼,果然如此,立即心如死灰,而所谓谋逆不宥,大概是谋反罪不赦免,其实说白了,就是皇帝想治你罪,依旧难逃一劫,李善长最终被株了一族,因与朱家有姻亲关系,只留下两孙子李茂和李芳。

所以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尤其在皇帝手下办事,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牵连家族的祸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