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此人就是罗成的历史原型,历史上确实是城破被害!

 综合历史 2021-11-17

话说在许多年前,有部影视剧非常有名,名为《隋唐英雄传》,其中有位人物,不幸战死还遭到万箭穿心,让人扼腕叹息。此人在剧中名为罗成,身披银甲长枪,面白无须,骁勇善战,年纪轻轻却因独守孤城而死。

其实这个故事出自《隋唐演义》,在《兴唐传》、《瓦岗英雄》等小说中,也有罗成这个虚构人物,且故事情节类似。不过在隋唐演义中,罗成并未战死。

也因为罗成这个人物,引起人们的注意,便查找了隋唐时期的人物事迹,并发现一位名为罗士信的武将,在人生经历和事迹上,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所以罗士信很可能,便是罗成的历史原型。众所周知。隋朝存在时间极短,在隋炀帝时期,隋朝迅速走向衰败,因此各地烽烟四起,许多人也因此落草为寇。

而罗士信便是此时崛起的,话说当时长白山一带,有几位山大王,其中有王薄、左才相、孟让等人,想要占领齐郡,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而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抵御,当时年仅十四的罗士信,请求出战。

张须陀只瞧了一眼,见其矮矮瘦瘦,是个身子都长开的小孩,便取笑于罗士信,罗士信则不服,当场身披两副甲,悬挂两壶箭,飞身上马。

至此张须陀轻视罗士信,此后罗士信跟随对抗起义军,当然当时多是贼寇出身,隋朝军官都以贼寇称呼。罗士信的确勇猛,在战场交锋中每次都是身先士卒。

罗士信一马当先,每次都能打破敌阵,让张须陀打了不少胜仗,慢慢开始有了名声,甚至传到隋炀帝耳中,还命人画下他的战斗画面,用以鉴赏。

后来,张须陀率军攻打涿郡贼帅卢明月,却无功而返只能撤军,但临走前却说:”贼军见我退兵,一定会来追击,不知在我假装撤退时,谁敢领兵偷袭?”

诸将不敢应声,无人敢于偷袭卢明月驻军,就在此时罗士信与秦叔宝请战,后来罗士信两人领兵千人,不但偷袭营门得手,还纵火焚毁三十多座营寨,张须陀回军追击,一举打败卢明月,仅有数百人逃走。

两年后,张须战死,罗士信改隶裴仁基麾下,裴仁基乃隋朝高级将领,但不久便战败于李密,因此罗士信又成了李密的部下。

但李密与王世充决战失利,罗士信再次被俘虏,按理来说罗士信改投多次,应该不会被重用的,但王世充知道罗士信骁勇,因此不计前嫌重用他,还一起同吃同睡,但后来随着投靠的武将多了,逐渐把罗士信忽视。

而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见罗士信失宠,便乘机索要罗士信的“宝马”,罗士信不愿意,王道询便请王世充帮忙抢夺,让罗士信有了叛心。

后来,王世充让罗士信带兵进攻谷州,罗士信看准机会脱离王世充,便带领千余部下,投靠了唐高祖,被封罗士信为陕州道行军总管,并让其攻打青城堡。

罗士信完成任务后,又跟随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但王世充据守千金堡稳如泰山,罗士信便想出一妙计。

罗士信命人假装平民,并抱上许多婴儿,在夜晚时分去千金堡门前,假意询问是否是罗总管,说他们想投靠罗总管却找不到人。千金堡驻军误以为,有大量流民,此事定然是真的,且罗士信已经撤军,正是追击的好机会。

罗士信此举,不但引出守军,还因此击败了王世充,累计军功时封为剡国公,但后来李世民征讨刘黑闼,同时增援洺水城,但贼军人多势众,且城池四面环水,数次增援却无功而返,李世民又怕城池守不住,被贼军占据。

而罗士信主动请战,带领二百人突围而入,代替王君廓守城,但第二天开始,突然天降大雪不利于守城,罗士信坚持多日,最终城破被害。

非常可惜,一代猛将就此离世,终年二十三岁,他战死后,李世民得知后非常悲伤,但已经于事无补,只能完成他的遗愿,把他葬在北邙山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