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总是亲自领兵出征,与他自身才华、性格,有很大关系

 综合历史 2021-11-17

有人问为什么曹操喜欢御驾亲征呢?当然,对当时的曹操来说,他还未称帝,算不上御驾亲征,但此举与皇帝亲自出征,有着类似的效果,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兼之,曹操作为雄主,自信是他的性格特点之一。曹操非常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兵法,比麾下任何将领差,据说他从小学习过多家兵法,并对孙子兵法进行过注析,借鉴孙武兵法的同时,还写出独属于自己的兵法。

在军事理论上,曹操则注重师出有名,认为这样符合王者之道。这就与曹操采集众家之长,而悟出来的理念,同时曹操曹操非常自负,认为自己亲自带兵,能对已方极大增加胜率,就像历来的君主、皇帝一样。

在同为主君的情况下,曹操并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君主能御驾亲征,亲自指挥战场,鼓舞士气聚拢人心,并且所向披靡,曹操认为自己也能。并且对曹操来说,能亲自参与整个胜利过程,会让他有一种成就感,也许上位者总是渴望这种感觉。

除了以上的缘故,其实还有其它原因,曹魏一方兵强马壮,除了曹操能统领大军,并非没有能够统兵的人才,比如他的宗室家将夏侯惇、曹仁等,又比如张辽、李典、张郃等人,在统兵方面并不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曹操的疑心病。

众所周知,作为领导人,也就是主君凡事不可能都亲力亲为,古代的封建制度讲究的是“主忧臣劳”,说的是臣子有义务和责任,要帮君主分忧解难,查漏补缺。

同时君主作为领导人,本就应该把需求吩咐下去,让手下帮其解决,在臣子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君主才另想办法,这才符合常理的。

但曹操总是例外,他对自己的才华很自负,且确实有真材实料,有资本去不信任手下,并且他对权力看得很重,将兵权抓得很紧。

曹操在兵法上有自己的见解,在用兵上也很有一套,例如在《魏武军令》中记载,他治军严明,曾经在行军途中,士兵皆下马步行,害怕踏坏田地,但曹操的战马因受惊损坏了田地,他二话不说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军法。

例如在两军交战中,曹操擅长以奇制胜,用兵变化莫测,一生中对战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时,我们可以看出,常常以声东击西之法,去达到作战目的,在避实就虚之间,而实现埋伏、包抄、突袭等战略行动。

曹操在打仗上,确实天赋异禀,以弱胜强打过不少胜仗。官渡之战中,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必败的时候,用以上面手段,出乎预料地击败了强盛的袁绍,收拢了袁绍的地盘,为曹魏的大业,打下了基础。

但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也是乱世之枭雄,他不但爱掌权,也忌讳臣子揣摩他的心思,从心底不信任任何人。也许曹操会倚重臣子,或者是有能力的人,但心底本能的防备任何人,这样说可能更接近一些,因为人的心里总是矛盾的。

就像曹操倚重司马懿,并能揣摩出曹操的心思,却不敢说出口并守口如瓶,才一点事都没有,并熬死了曹操,兼谋朝篡位,反之杨修同样揣摩出曹操的心思,被曹操得知后,对他厌恶并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人们对曹操梦里杀人的故事,一点都不惊奇,足见曹操的防范之心极重。

总结来说,一是因曹操的才华,有能力更好地统领军队,二是性格问题,自信且不信任身边的人,也许还有起兵初期,曹操底子薄,承受不起重大的损失,只能常常亲自统兵出征。曹操在大业已成后,也确实少有亲自统兵的情况。

当然,这是笔者的个人观点,不知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