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中阳:泰国白庙的“商业模式”

 新用户39306hBz 2021-11-17

1月底,忙里偷闲陪家人再度泰国游。我们避开上次的曼谷、芭堤雅热线,直奔北部的清迈古城。

在清迈盘桓两日后,包车专程赴200公里之外的清莱小城。一到白庙现场,深感震撼的不仅是其惊世骇俗的建筑风格,更有建庙者旷世绝俗的精神意志。

一、决不募捐的庙宇建设

提到白庙,就离不开许龙才大师(其泰国名为崇猜·寇习披帕)。这位祖籍广东汕头的画家,出生在清莱白庙所在地隆坤村。自幼喜爱绘画的许龙才,在就读泰国艺术大学期间就崭露头角,毕业后游历欧洲多年,更是在佛教艺术界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归国后,许龙才成为泰国王的御用绘画大师。

当地原有一座白龙寺,在维修、扩建中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而成了“烂尾工程”。1997年底,42岁的许大师自告奋勇接下了白龙寺的收尾工程,并说服大家干脆彻底推倒重来。为此,许大师自行购买大量土地赠与寺庙,使其占地面积由12亩一举扩大为169亩。

当时,一味沿袭传统风格的泰国佛教艺术已走入死胡同,国王为此深感遗憾,希望能有表现当代艺术风貌的作品问世。许大师发誓,要为展现当代世界级的佛教艺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用艺术所得回馈养育自己的故土。

为了保证艺术风格的独立性,许大师空前绝后地坚持“不募捐”原则,而且任何人自愿捐款均以1万铢(合2000元人民币)为限。他召集的技师、工匠一律出身贫民草根,而且学历不高,因为对佛教艺术的热爱、敬畏要发自内心。

幸好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许大师就通过卖画基本凑齐了相关资金。这项历时10年、耗资约10亿铢(合2亿元人民币)的浩大工程,终于在2008年一期完工并展现给世人。

泰国3万多座庙宇基本为黄色,白庙独树一帜,且白得单纯、白得坚定。

二、画家创新的商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白庙落成后,许大师对经营原则“约法三章”:不卖门票而免费开放,不搞附属商业实施而只卖点纪念品,依旧限制社会自愿捐款。

那么,庞大的白庙如何维持日常运营?后期续建工程如何筹措资金?答案就是:仅仅依靠销售许大师的个人画作,开业八年来白庙就能够运转自如。这就是白庙的“商业模式”。

由于白庙的横空出世,一时间“游清迈而不来清莱则不成游”。清迈在700多年前就曾长期作为泰王国的首都,规模仅次于曼谷、但历史更加悠久。一代歌后邓丽君的最后生命时光,就是在清迈古城度过的。

小小的清莱一举与清迈齐名了,也成为泰王国最时尚、最国际化、真具震撼性的新名片。

一般庙宇供奉的是如来、观音或舍利子,白庙却通过创新和颠覆,展现出对佛教世界的自我解读和时代观照。既然人人皆可成佛,凭一己之力改变佛教世界、改变家乡社会的许大师,不就是佛祖转世、不就是当代最可敬爱的活佛吗?

接下来,许大师的画作该如何定价还是个问题吗?没有商业收入的白庙后续工程还需要担忧吗?

按照总体规划,白庙工程目前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立誓将毕生奉献给佛教艺术的许大师,年过六十而仍在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他是在践行自己的使命:以世界级的伟大艺术作品,奉献于所热爱的祖国、敬仰的佛教、尊崇的国王和爱戴的世人。

爱是最终的力量源泉,人因爱人、爱世界而变得可爱。佛就是舍弃,是建立在舍身饲虎大爱基础上的普度众生。

三、难掩尴尬的见贤思齐

泰国是个很有特色,以至于很多方面令人惊奇的国度。

这里婚姻自由,结婚登记与否都不重要,一夫多妻很常见、很和谐,只要你负责任、养得起。相比之下,即使“一夫一妻制”文明、合理,那么“小三们”被剥夺任何社会地位和财产分割权就符合人性吗?

这里社会扁平化现象明显,街上极少看到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医疗、教育全民免费,养老则主要靠自己。这与泰国持枪自由,但极少发生枪击案、凶杀案现象有无内在关联?

这里国王是全国首富,牛奶等不少大众消费品都是其投资的产业。国王深知,只有仁者爱人、让利于民才能江山永固,当然不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如果政府整日变化花样地与民争利,国企也要以利润最大化为考核目标,维稳成本如何可控?

曼谷、清迈等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却看不到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与造城运动。这里土地所有权属于永久私有,但外籍人士不能购买带土地的房屋,只能投资于单元房。这种制度规定究竟利大弊大?

这里的高速公路、国道质量良好,几乎看不到返修、维护现象。我们国内公路频频修整,这难道只是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吗?无数货运车辆为何要冒死超载?

最令人汗颜的是,据说白庙洗手间也美轮美奂,但经不住中国大陆游客的糟蹋,以至于专为我们修建了一座新的洗手间。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去核实这一问题,至少也免了一份尴尬。

没有敬畏,就难得真爱;没有真爱,就难得救赎、难得真正的心灵平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