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中阳:从世界“500强”榜单10年变迁说开去

 新用户39306hBz 2021-11-17

7月20日,“2017《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新鲜出炉。对比十年前的“500强”榜单,我们发现不少有趣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需要指出的是,“500强”更准确地讲是“500大”,而且标杆不是战略、赶超不是方向。

一、从2007到2017“世界500强”的结构变化

(一)“2007世界500强排行榜”概览

当年前10大企业分别是:沃尔玛、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石油、英国石油、通用汽车、丰田汽车、雪佛龙、戴姆勒-克莱斯勒、康菲石油和道达尔石油。

沃尔玛以3511.39亿美元的营收额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居榜首。

在前10强中,按行业分,石油公司占5席,汽车公司占4席;按国别分,美国公司占5席,欧洲公司占4席,丰田成为唯一进入前10强的亚洲企业。

在500强中,美国共有162家企业入榜,日本、法国和德国分别有67家、38家和37家企业入榜。

当年共有3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内陆企业22家,香港企业2家,台湾企业6家。中石化以1316.36亿美元的营收额升至第17位,在亚洲仅次于丰田汽车。

在雇员人数方面,沃尔玛排第一,有190万人;中国国电居第二,有150万人;中石油则以雇用108.7万人列第三。

500强企业最多城市中,东京居首有50家企业上榜,巴黎有26家企业列第二,纽约和伦敦并列第三,北京则排在第四。

在500强盈利排名中,埃克森美孚以395亿美元高居榜首,中石油排名第17位。

(二)“2017世界500强排行榜”概览

沃尔玛连续四年排名第一,2016年营业额达4858.7亿美元,同比增长0.8%。

中国的国家电网、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三家企业,分列第二到第四位,看来真是给力。排名第五至第十位的分别是丰田汽车、大众汽车、荷兰皇家壳牌、伯克希尔哈撒韦、苹果和艾克森美孚。

保险和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属于10强中的新军,其收入中有近四分之三来自经营业务而非财务投资,显然股神巴菲特也在玩儿转型。

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是沃尔玛和中石油,分别有230万名、151万名员工。

从上榜国家来看,美国有132家企业,中国企业达115家,其中大陆(含香港、但不包括台湾地区)为109家。日本上榜企业数量持续下滑,仅有51家。

盈利能力前五名企业,除了力压群雄的苹果公司,其余均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实在是既令国人振奋,又让世人无语。

我们发现,在2007的前10名企业中,除了沃尔玛外都属于传统制造业,分布在石油和汽车业。在当年“500强”21万亿美元的总营收合计中,竟有14%来自炼油企业。

10年后,“500强”前10名企业中,石油和汽车巨头分别只剩下两家;而且,苹果公司成为进入前十名的唯一一家科技类企业,且是最赚钱的企业。

二、中国上榜企业的结构分析

2013年,中国大陆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美国以外上榜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且随后连续14年保持数量增长。

在2017年榜单中,109家中国内陆企业的总营收额达6.04万亿美元,占500强总营收的22%。

从行业分布看,入榜的中国企业中,央企或国企占到八成,主要集中在提供资金、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行业。但是,新增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比如,华为排名从去年的第129位进步到第83位,首度跻身世界前100,年营收达785.1亿美元。而在中国上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榜上,华为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美的、腾讯和吉利等都是民企。

恒大集团较上年排名跨越158位,上升至338名,成为世界500强历史上排名单年提升最快的企业之一。美的集团去年迈进500强,今年仍是唯一一家该行业上榜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阿里巴巴、腾讯上榜,加上去年首次上榜的京东,全球六大互联网服务巨头中,中国和美国各占一半。美国的三家为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及新上榜的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

虽然排在第三位的日本被我们甩出两条街,但除了金融机构,他们今年上榜主体是10家电子和通信公司、10家汽车制造公司,都来自具备创新能力的优势行业。

而中国除了金融业,行业分布最集中的是19家能源、炼油、采矿公司,以及14家房地产、工程与建筑公司。

另外,内陆109家上榜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1.65%;而美国企业的相应指标为4.79%,是我们的2.9倍。

三、为什么说“标杆不是战略、赶超不是方向”?

众所周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大公司的著名榜单,自1955年起每年发布。榜单基于各企业过去一年的业绩数据,其中营业收入是首要排名依据。所以说,“500强”严格意义上就是“500大”。

2017榜单中,欧洲的联合信贷集团亏损130亿美元,成为最大的“困难户”。我国上榜企业中,有11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达10%。其中,京东亏损5.73亿美元居首,其余10家企业大多属于煤矿产业。

不管风吹浪打,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常居“500强”榜首。十年间,沃尔玛7次折桂,累计年销售额增长38.4%、净利润增长20.9%,真可谓基业长青。

1989年,创始人沃尔顿被诊断出患有骨髓癌。当年公司销售额243亿美元,竞争对手凯马特为284亿美元。次年,沃尔顿提出战略目标:到2000年公司销售额达129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零售商。

2000年,沃尔玛销售额达2000亿美元,列全球“500强排行榜”第二位,次年又跃升为第一位。

看来沃尔玛的赶超战略成功了,但这并非其成功的本质,否则超越标杆凯马特而成为零售业老大、特别是“500强”榜首之后的动力和目标何在?

竞争对手如此评价:山姆称得上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他所建立起来的沃尔玛文化是一切成功的关键。换言之,推动沃尔玛基业长青的是其文化理念,满足大众日常生活需求才是最靠谱的“刚需”。

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富人用的东西”,沃尔玛坚守三大原则:“天天低价”、“客户第一”和“员工分享(持股)”。为了不断提高供应链效率,他们斥巨资发射了全球第一颗商用人造卫星,率先采用了射频码技术。

为什么说“标杆不是战略”?因为所谓标杆是与领先企业对标,而领先企业又向谁对标?岂非“标杆战略”只适用于二三流企业?而且,学习榜样要领会实质,要因地制宜,绝不能邯郸学步、照猫画虎。

为什么说“赶超不是方向”?因为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速率不断加快,发展方向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发展很少是直线加速型的,即使实现赶超,那么下一步的赶超目标又何在?领头羊如果方向错了,后面的羊群岂非要纷纷摔下山崖?

比如,数字手机时代的霸主是诺基亚,而做电脑的苹果公司引领了智能手机新时代,紧跟诺基亚的企业焉能不陷入困境?

力争上游、做强做大是必须的,但只有抓住商业本质、不断创新和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才得以基业长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