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打算呢?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是无事的日子里,总是宅在家里也无趣,倒不如背上行囊,出去旅行来得痛快。但鉴于今年的疫情还在反复,我们一时不便出门,那至少可以借助阅读,让心灵云游四方。 这个时候,就是用得上“知识分子”的时候啦~哈哈 来自五条人乐队,今夏最欢乐的知识分子 我们的许多先人,也深深地认同旅行的价值。出游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方式。尤其对于知识分子们来说,旅行途中的山川河流、人文风情,更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一种灵感来源。 极多优秀的诗歌就出自于旅行途中,让今天的我们可以借之云旅行一下。 就说王之涣(唐朝),他来到鹳雀楼,便留下了一首至今家喻户晓的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短短四句,气象万千的山河景象如在眼前,鹳雀楼也因之名扬天下、声播四海。 对于生活在盛唐的王大诗人来说,去赴宴也不白跑,也要作诗一首,就叫《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虽说中国古时“知识分子”们的旅行,有不少往往与流放贬谪分不开,总带着些官场不得志的色彩。于是看起来更像是抒发情绪、排解心中郁闷的一种方式。但这些都没有改变“出游”这件事本身的实质。 而且,这种“苦中寻乐”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人总是得想办法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不是吗? 当然,旅行就要有目的地。若说跟着他们云旅行,我最推荐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杭州。杭州最不能错过的,那就是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想必大家都听过。 杭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它与许多历史名人有着莫大的联系。 比如白居易和苏轼这两位大诗人都曾在这里任职过。这里的一年四季,他们都经历过。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他们也都亲眼见识过。并且留下了不少的诗句作证。 比如,你若想更直接地品味西湖的美,那么苏轼(北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湖光山色令人叫好;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我想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晴或雨,恰如淡妆或浓妆,总能很好地衬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想想看,是不是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天气,西湖都极美? 要是你看多了苏轼白居易,想听听别人的导游词是怎样,那可以试试欧阳修(北宋)。虽然他所写的是颍州(安徽省阜阳市)西湖,但那山光水色的宜人之感,却与杭州西湖是相通的。 比如这首《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画轮, 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 隔花啼鸟唤行人。 日斜归去奈何春。 还有他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休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这首词,将颍州西湖的天光水色如画般再现出来,描绘着西湖优雅静谧的夜晚,也描绘着诗人乘船畅游的心境。 这是欧阳修退休后长居颍州时所写。他为颍州西湖用《采桑子》填的词有一组,一共十首。 六一居士大约很享受“湖上乎逍遥”的神仙日子。他这一组词的第一首,也离不开乘船游湖: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除了西湖,杭州还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有关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传说的雷峰塔,“峰峦开一掌,朱栏几环延”的灵隐寺,以及钱塘江边月轮山上的六和塔等等。 不过要我说,杭州除西湖之外,最不可错过的景观自然要数:钱塘江大潮。 作为世界级的大自然奇观,钱塘江涌潮是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及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加上钱塘江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形成的特大涌潮。 而在钱塘江观潮的活动,则始于汉魏,早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农历的八月十八,也就是中秋之后。那时的潮水是最大的,届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实为壮观。 当真就是毛主席笔下的: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但并不是说,只有八月十八左右才能够看见江水潮涌,事实上,农历的每月初一到初五,以及十五到二十这几天,都是可以观潮的。 钱塘江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不同的地段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场景:六合塔旁观一线潮、八堡可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跟着诗歌云旅行了一回的你,是不是有了订票的冲动呢? 我想,也许大多数人都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现实中却总是奔波于家庭与工作之中,无暇挪身;或像今年这样,被困于疫情不尽,不便出门。 那我们也可以,不用像徐霞客那样踏遍千山万水,只偶尔给自己放个假,跟着优质的诗歌去体验世界之美,对自己也是很好的犒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