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惜春:孤介早慧,躲入空门,是幸运还是不幸?

 杏雨轩 2021-11-17

大家好,欢迎又来到我们的红楼梦话题时间~

今天我们的主角儿是贾惜春。

她是大观园里贾家最小的小姐,其父是在道观修仙的贾敬,哥哥是宁国府贾珍。贾珍与贾惜春这对兄妹的母亲,在书中并无只言片语,一般理解为早逝。这么算,贾母是惜春的堂祖母,因自小养在身边,故贾母视惜春亲如孙女。

惜春在故事中出场时的状态是:“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  。

贾惜春,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从黛玉入京时贾府小姐们都已在读书的情况看,惜春当时应是5岁了。

因为她比6岁的黛玉和探春小,并且书中官宦之家子女读书的开始年龄是5岁。

(依据:贾敏病逝后,曾提到林如海希望黛玉“守制读书 ”,说明他为女儿请师读书这件事,就是按当时流行的制度来安排的。而林父为黛玉请启蒙老师的时间,正是女儿5岁那年。)

 一 

宁国府嫡女,却少见父母兄嫂

如果说,迎春是一个不怎么有存在感的人物,那惜春的存在感似乎就更弱了。

惜春5岁这年,贾府三姐妹与林黛玉初见时,作者在描写前两位的外貌之后,只写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后面简短补充,说她们姐妹三人都是一样的装饰。

对于5岁的惜春,作者并未写及,她与父亲及兄嫂的关系如何、或是否思念母亲,只是让我们看到:作为宁国府的嫡小姐,她在有记忆以来并没在宁国府生活过,一直跟着贾母生活;她身边除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丫鬟,还有乳母以及四个教引嬷嬷。

薛宝钗一家进京,是惜春10岁那年。这年冬天,贾母重新安排了孙女们的住处,让三春姐妹从她身边搬到王夫人正房后的屋子了。

搬屋后没多久的一天,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随她师父到荣府办事,惜春跟她在卧室玩笑。她听到,王夫人的陪房周姐姐在门外跟丫鬟们问到自己;然后见到,对方拿着一个小锦匣进来了。惜春一问,才知她是来替薛姨妈给姐妹们送堆纱宫花的。周姐姐边说,边打开花匣请惜春拿两支。

在我看来,接下来这段里,年仅10岁的惜春,说了一些并不孩子气的玩笑话,也聊了一些毫不糊涂的家务事: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做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把这花可戴在那(哪)里!”

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周瑞家的因问智能儿:“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傅那秃歪剌到往那(哪)里去了?”

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傅见过太太就往于老爷府里去了,叫我在这里等他呢。”

周瑞家的又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得了没有?”

智能儿摇头儿说:“不知道。”

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都是谁管着?”

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

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怪道他师傅一来了,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傅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一事了。”

(《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漓江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100页。)

虽然,10岁的惜春喜欢和小尼姑玩儿,还把“同他做姑子去”挂在嘴边,她身边的人只当她在说笑;但是,参考她后来的人生打算,这何尝不是真心话?否则她在本来只管读书玩耍的年纪,何必那么关注家庙中一所尼姑庵的收入管理情况呢?

而她所关注的这个水月庵,正是不久后秦可卿丧事时,受托打理宁国府内院事务的王熙凤在等逝者安灵那日,所选的下榻之处。

虽然,当时的惜春,并没有跟着王熙凤到水月庵去,无法知道水月庵里尼姑们的真实生活是否如她所想,也未必知道智能儿和秦钟(秦可卿的弟弟)的情事;

但是,秦可卿丧礼后不久,与惜春相熟的智能儿突然离开尼庵去看望生病的秦钟,因被秦父发现而赶出秦家,从此下落不明。

惜春就此少了一个还比较聊得来的玩伴,按照她的细心,必然也曾留意过智能儿发生了什么事。

惜春的叔叔贾政过生辰,是在智能儿出事之前的某天。惜春也已跟姐妹们一起,等到了大姐姐元春封妃的喜讯。

惜春11岁这年下半年,贾府为皇妃省亲所修的园子落成,家中成年人们都忙着筹备省亲,惜春继续由嫂子李纨带领着,与家中姐妹们为伴。

惜春12岁这年元宵节,贤德妃贾元春省亲,惜春也与姐妹们一样,奉命在席上作了一首诗,不过比较勉强:




文章造化 (匾额)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元春尤其夸奖了钗黛两位姐姐所做的诗,后为此园取名大观园。

此后,史湘云来做客、贾母让王熙凤为薛宝钗做生日,惜春都在场,却并没什么戏份。

这年正月二十二,元春差宫人送灯谜到荣府与家人猜谜取乐。惜春猜中了,也得了诗筒与茶筅的奖品;而她写给元春的灯谜,对方也猜中了。

当晚,贾母组织的灯谜活动上,惜春写了拿去贴的谜语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晚下朝后也来凑趣的叔叔贾政,在按贾母安排来猜大家的谜语时,猜出这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很快,家人们按元春之命,安排孩子们在二月二十二入住大观园。

惜春住了煖香岛 。按照后文(第五十回),这一处应该是在一个小岛上,上岛前的水面上先经过藕香榭:

过了藕香榭,穿入一条夹道,东西两边皆有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着石头匾,如今进的是西门,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凿着“度月”两字。来至当中,进了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

《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漓江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604页。

惜春这住处的名称,不只不同版本间有差异,就同一稿本内也有前后的差异。

如最先出现时是煖香岛,在诗社为惜春起名时提到是藕香榭,贾母带大家去时又说卧室是暖香坞。大多研究者将这种差异视为修改痕迹。我将它们联系起来看,有一点新的理解:

这一处的总体名字,应当还是叫“煖香岛”。

为何有后面提到的其他名字?是因为这一处院落,含有水榭和小岛上的园林房屋,于是作者为它所包含的水榭起名为“藕香榭”,并为房屋中的主卧室起名为“暖香坞”。

在荣府有惊无险地处理过宝玉被灯油烫伤、又与凤姐都中邪的意外后,大家终可放松心情了。

到宝玉病去人安那刻,当黛玉忍不住念了声佛,宝钗见了又忍不住笑出声的时候,惜春还很有好奇心地问道:“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

然后她就听到了宝姐姐笑着拿宝黛姻缘来打趣的话,也看到了林姐姐迅速还嘴后摔帘子出门去的样子。

这年四月二十六,姐妹们在大观园中欢度芒种节,祭饯花神。惜春也与姐姐们一起,在园中开心玩耍。

这年端午节前的皇妃节礼赏赐,惜春也一样收到了;这年五月初一的清虚观打醮,惜春也一样参加了;乃至后来的端午节家宴、史湘云来访、宝玉挨打、大家送贾政出差离家这些家事,惜春都是在场的。

但在这些事情中,她却毫无参与感,连好奇的提问都没有了,更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二 

别诗作画,自有乐在其中

惜春12岁这年秋天,探春姐姐发请帖提议起诗社时,她在接帖后也到场了。

虽然她与迎春姐姐的态度类似,觉得自己不大会作诗,但还是听宝姐姐提议起号为藕榭,听李纨嫂子提议做了负责誊录监场的副社长,支持宝黛钗探四位诗人的活动。

大家做过海棠诗,又在湘云张罗的螃蟹宴后做菊花诗。惜春依然少言寡语,自己也没作诗,就只跟着欣赏大家的诗作。

螃蟹宴正是在藕香榭进行的,宴后的诗社活动也在这里。

等待大家的菊花诗交稿时,惜春和姐姐探春及嫂子李纨在一起,她们三人站在垂柳的树荫里看水中鸥鹭,在美景中又成一道风景。

诗社活动后大家闲聊,提到贾母的大丫鬟鸳鸯时,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  

——我从中看到的是,惜春虽然是这里最小的孩子,又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乐园中,却一贯细心、毫不懵懂。

当天刘姥姥来见贾母,惜春也在场。第二天随众陪刘姥姥逛园子,惜春除了在早饭时被她讲的话笑得肚子疼,还在早饭前大家都在沁芳亭时,被贾母认真介绍了一回特长:

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 

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罢?”

《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漓江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489页。

遥想惜春此时的神情,大约也是忍俊不禁吧

待翌日这位刘姥姥去了,惜春就受贾母安排,要开始为大观园做画了。于是她到嫂子李纨处,跟诗社的大家告假。

这回她巧遇上黛玉刚与宝钗解开了心结,于是黛玉格外活跃地与惜春说笑,惜春也难得地话多起来:

惜春道:“都是宝姐姐,赞的他越发逞起强来了,这会子又拿我取笑儿。”

黛玉忙拉他笑道:“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上呢?”

惜春道:“原说只画这园子的,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园子成了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像行乐图似的才好。我又不会这上细画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

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

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边那(哪)里又用着草虫。或者翎毛到要点缀一两样。”

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要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

众人听了,又大笑起来。

……

(《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漓江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517-518页。)

最后大家商议,诗社给惜春半年的假。又因为她日常只用写字的笔画画、常用颜色也只四种,于是宝钗帮她列画具清单以便配齐,宝玉帮她找相熟的画家去请教画法。

于是此后的诗社活动,惜春就都没出席了。对于本就懒于诗词的她来说,专心画画,何尝不是一件自得其乐的美事?

这年下第一场雪时,在芦雪庵进行诗社活动的队伍里,添了亲戚家的姐妹们,更为热闹,不过惜春因画未成而没出席。

当做完诗的大家随着贾母,到暖香岛来看惜春作画的情况,才知道她怕天冷时上色效果不好,暂时收起来了。

没说几句话,王熙凤来接贾母和大家去吃晚饭,惜春也一起出门。在门口一抬头,众人看到了身披凫靥裘的薛宝琴在积雪的山坡上等人,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花。

第二天,贾母便向惜春要求:尽快继续画,且要添上雪景里的宝琴、丫鬟及梅花。惜春虽答应了,却十分为难,回屋后一个劲儿地出神想办法。

李纨带姐妹们来看她如何画,只见到她在出神。于是大家在暖香坞聊起了为春节制灯谜的话题,出了不少有趣的谜语。

此后不久,大观园里设了小厨房,惜春与姐妹们就在住处吃饭了。

到次年春节、元宵的家族聚会中,惜春也只随众出席。

 三 

孤介执拗,乃至冷心了悟

惜春13岁这年春天,家中长辈都因老太妃的丧事而出门了一段时间,老太太也没再来催她的画儿了。

不久到宝玉15岁生日这天,惜春也出席了红香圃的宴会,与钗黛湘、迎春、香菱和玉钏儿同桌。热闹的酒桌边,此起彼伏的发言里却也没有惜春的一句话,似乎行酒令的热闹与她毫无关系。

到宴会后自由活动、各自取乐时,管家林之孝家的来找探春说事情,却是跟惜春有关的了。因为她们讨论的,正是惜春屋里一个小丫鬟彩儿的妈妈。这个妈妈是个中年媳妇,本来也在园中伺候,但说话粗俗、不懂规矩,于是最终被撵出园子丢了差事。

惜春对此有何反应?文中并没有交代。

不过,这年八月初,八十寿宴过完的贾母牵头严查了夜赌后,家长们为查园中仆人们有无违禁物品而抄检大观园时,又在惜春的丫鬟入画那里查出了她代哥哥保管的东西,这回,惜春的反应激烈而坚决:

她先是马上要求负责查抄的王熙凤带走入画去惩罚,却听对方说入画罪不至逐,所以先不带走;

然后到次日,她又请了亲嫂子尤氏到暖香坞来,以入画原本身属宁国府为由,坚决要求尤氏带走入画。

她甚至为此,与劝她宽待入画的尤氏当面争论了半日。

——这可算是惜春在整部书(前八十回)中台词最多的一场戏了。

在争论中,惜春这样说自己内心所想:

“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议论,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  

争到后来,她还说:

“古人也曾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我?”  

正是这一句,终于激怒了尤氏:

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见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只是在惜春分中,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日。

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奈不住,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到忍了这半日,你到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敢亲近,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

说着便赌气起身去了。

惜春道:“若果然不来,到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到还清净。”

尤氏也不答话,一径往前边去了。

(《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漓江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877页。)

惜春的嫂子尤氏,有什么心病呢?

那只看看此前宁国府已发生过的事就可知:

贾珍荒淫,祸及侄子、儿媳与两位小姨;贾蓉放荡,毫无顾忌地见一个调戏一个。

这父子二人都风评不好,甚至被宝玉的朋友柳湘莲说宁国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面对这种局面,尤氏作为当家主母,却顺从惯了,难做任何有效应对。

稍后探春听尤氏提起惜春今日的反应,总结道:“这是他的脾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

 四 

默默筹备,最终早早出家

我们看惜春的故事,不难发现,作者在她身上惜墨如金,从不让她说一句不做准的话。

那么自称已经“了悟”的惜春,此后又有何言行呢?

截止到八十回结束,我们能看到的只有:

一是,她在13岁这年中秋家宴上,比探春更早离席;

二是,当年年底她的二姐姐迎春出嫁,回门时哭诉遭遇,惜春与众姐妹都尽心安慰她,彼此相处更加亲热。

要看八十回后的惜春故事,除了脂批中点明的预言 ,还可结合《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五回)中惜春的命运图所画: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以及《红楼梦第九支 虚花悟》(第五回)所唱: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我从中看到的是:

从惜春14岁到16岁,她不断看到贾府难以为继的各种表现,比如妙玉被入户强盗所掳,迎春婚后一年而逝,元春重病难治而逝,黛玉困境难解也病逝,等等。

这些无不让她深深感到富贵生活的不可靠,开始留心为自己出家而筹备。比如,妙玉失踪后,惜春主动要了留下来的那一个小丫鬟来跟自己,因为她之前少了入画,却并未补入他人。

到探春和亲之事已定,搬出大观园去准备亲事后,园内只剩惜春居住了。

16岁的惜春,也曾尝试跟家人表达,希望直接到尼庵出家去,贾母却舍不得她;其他家人们,则以为她只是一时胡话,百般劝解,惜春只好不再提起。

但惜春想着,妙玉以前曾推荐过“西门外的牟尼院”(是妙玉到贾府前的下处,见于第十八回 ),那里比家下的水月庵更少受世俗影响。尤其当水月庵闹过贾芹的风月案后,惜春越来越认为,牟尼院才是自己的归宿。

恰逢贾府上下都忙着探春和亲之事,一时人手不足调用了大观园的许多当值之人。

惜春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带着为自己探过路的丫鬟(妙玉旧仆),从小厨房附近的园门出去,避开荣府正房而去了。

待贾府众人发现,惜春已在牟尼院出家,不肯回头了。

再后来,探春远嫁后不久,宁国府就遭遇了贾珍被参与抄家,这让家人们不约而同打消了再劝惜春回来的念头。

虽说,出家的惜春,难免要受缁衣乞食之苦;但对于早已不爱富贵的她来说,早早出家,何尝不是一件躲开祸端的幸事?

这样想,贾母等人对惜春的牵挂之心,大约也可慰大半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