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关于女性的诗,以及写诗的女性

 杏雨轩 2021-11-17
各位姐妹们节日快乐呀~

今天是三月八日,女性的节日,又称“国际妇女节”(源自共产国际的女权运动)。这个节日自1977年由联合国采纳,推荐给各成员国共同庆祝后,也被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它是世界各国女性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

在过去的岁月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堪忧。但总有一些惊才绝艳的前辈,虽历经压迫与剥削,依然在历史的长画卷里留下了她们浓墨重彩的篇章。


巾帼不让须眉

比如,我国的那些巾帼英雄们。

我觉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花木兰。

那首著名的《木兰辞》早已列入中学课本,被千万学子诵颂,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她代父从军,击败了入侵民族,故事千古流传。后来还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又被中国历代的文艺作品反复歌颂。到了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电影,更是让花木兰这个人物走向了欧美世界。

明代的何出光,曾写过诗《木兰祠赛神曲》用来歌颂称赞花木兰:



汉家事业拓雄图,勇健娇娇媲丈夫。

挥槊当关百战后,堂堂正气至今无。



花木兰如今能有这样大的知名度,生动说明了大众对这个故事主题的喜爱,也说明了,男女平等,本是深植于人心的认知;所有的不平等观念,都来自外在制度的强加。

或者,你还会想起那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退位后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也许你读过她的故事,但没读过她写的诗,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催花诗》便是出自武后之手: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诗说:“朕明早就要游览上苑,速报管理春天的神,赶紧连夜让花儿开放,不要拖延到天亮。”

这语气,把春季之神当成了自己的臣子一般,当真狂傲啊!据史书记载,第二日,果然满园春色,那些原本“心有不服”的朝臣更是大为惊叹。

当然了,其实并不是什么神迹,只是女皇悄悄连夜布置的。尽管如此,我们确实从这首诗中见识到了一代女皇的霸气。就像她的无字碑,无人可以评价她,史官文人不行,她自己都不行。

但是她也是有“柔软”一面的,这首《如意娘》便是最好的证明: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中的她,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她说:我身体憔悴,精神恍惚皆是因为思恋你。若你不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无数泪痕吧。

这是武则天在感业寺期间写下的,是她最有名的诗歌。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她的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的。

近现代的女性,你又会想到谁?秋瑾,刘胡兰,江姐?我想,还有何凝香(1878年-1972年,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新中国创始人之一)与“邓大姐”(邓颖超,1904年-1992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25年3月入党,同年与周恩来结婚;建国后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

3.8女神节,“那时她们多青春”


文坛不可缺她

再比如,我国文学长卷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女性名字。卓文君,薛涛,鱼玄机,李清照(复习可点《乘风破浪的姐姐,你知道的还有谁?》)……

卓文君(西汉才女,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不少诗文佳作传世,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流传)《白头吟》(可点复习)我们读过,今天再介绍一首《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清醒,独立,内心强大,惜缘分而不惧离别,大约就是如此了吧。

既然说到文坛,那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是不得不提的。易安大人的诗与词经典的太多,基本是首首皆精品,比如这首《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繁华落尽,世事伤心,但诗人的心依然向往美好。当她听说还有春景尚好的地方,就打算自己泛舟前去一游。心头的愁绪虽重,也未曾湮灭她向善向美的心性。

到了近现代,我们有了更多的女性文人,比如我所喜欢的冰心(1900年-1999年,原名谢婉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年轻时出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后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晚年坚持创作,发表有小说《空巢》、散文《我的自传》等作品),张爱玲(1920年—1995年,原名张煐,笔名梁京,少年便开始小说创作。1943至1944年,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红学论集《红楼梦魇》)

3.8女神节,“那时她们多青春”


世界由她创造

不过要我说啊!这世上最“厉害”的女性,还是母亲。

生育的千难万险就已经够不易了,在旧社会对女性的百般剥削压迫之下,我们还流传下了许多不凡的母亲的故事:

孟母三迁,遂得孟子儒学大成,终被尊为“亚圣”;

郑氏画荻教子,才有欧阳修饱学出仕,成为一代文豪;

岳母刺字,方成岳飞精忠报国,谱写爱国传奇;

……

母亲们带来新生命,让我想起,唐代王建(字仲初,是张籍之友,他的乐府诗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的《短歌行》曾写:

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成长是一件缓慢的事情,退步与衰弱却是非常迅速的。一百年不过三万六千个白天,夜里也要努力当半个白天用。有歌有舞还需早早享受,因为我们的身体只会一天不如一天。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清唱短歌出行,不闻乐器声声。

前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的*代**孕*事件为什么会引起公愤?就是因为“*代**孕*”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对生命的漠视与不负责,也充满对母亲的不尊重。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在各国女性不懈的努力争取下,女性的权利才终于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保护,也才有了现代女性们相对平等、自主的生活。虽然平权的社会还远远没有到来,但我们只要走在路上,终点就不再遥不可及。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对我们身边的女性朋友们由衷送上一声感谢吧!

感谢她们的劳作与付出,辛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