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多少桥

 zqbxi 2021-11-17

1.庐山石门涧龙宫桥

因横跨庐山将军河,亦称将军桥。这座桥是架在万丈深渊,两端悬崖峭壁之上的,非常险峻壮观。桥长22米,宽3米,用花岗块石浆砌筑而成。建于2001年。将军河从龙宫桥下坠落,化成庐山规模最大的瀑布--石门涧瀑布。

人在桥上,除饱览庐山风光外,万里长江、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九江县城也都能收入眼帘。

2.庐山东林寺虎溪桥

虎溪桥,东林寺座落于庐山西麓,是净士宗发源地。东林寺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于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创建,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它椽摩栋接,丹辉碧映,“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是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代,东林寺极盛一时,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据说,日本的“东林教”即渊源于此。在历史上,东林寺对于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曾作出了贡献。群山环抱,溪水回流的东林寺,寺南翠屏千仞,寺前一泓清流——虎溪迂回向西而去,溪上跨着一座石砌拱桥,这就是我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发生的地方——“虎溪桥”。据传,慧远和尚来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迹不出俗”,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觉过了石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文苑佳话“虎溪三笑”。

3.庐山石门涧鸳鸯桥

庐山石门涧情人园里廊桥遗梦。

4.庐山石门涧逍遥桥


5.庐山石门涧铁索桥


6.庐山石门涧悬索桥

庐山悬索桥,当地人又称铁索桥,座落在神龙宫地带,横跨于将军河面,悬空险秀,为庐山添一景。此桥,1993年6月建成,桥长105米。它的建成,既沟通他游览路线,又为提供观赏铁船峰和石门创造了最佳观景点,可谓一举两得。桥以四根铁管对应相参,再在上端并架铁索连接两岩高立钢盘水泥柱,斜拉组合吊力,加铺预制板面,牢固安全。登临桥上四顾神龙宫境。清幽雅然,铁船峰姿显示清晰,而传说中所讲帆船坠化巅上的轮廓历历映目,两峰并立有若门框之构成石门,溪流通过石门泻涧之声激昂悦耳,横生妙处。悬索桥:桥上明确提示行人严禁齐步走。悬索桥桥面是水泥预制板的,两旁又有栏杆,走在上面颤动很小,一点也不可怕,只是太阳晒得要命,上下前后左右的景致倒是尽收眼底。要是大雾弥漫,我想在桥上一定是另外一番感觉。

7.庐山莲花湖情人桥

庐山山南公路上

8.庐山如琴湖九曲桥

如琴湖九曲桥,连接湖岸与湖心孔雀岛。

9.庐山美龄桥

长冲河上有十多座桥,都不出彩,还能让一些游客记住名字的估计就只有美庐门前的美龄桥了。河东路、河西路分居长冲河两侧,美龄桥连接了林赛公园与美庐别墅。

10.庐山天桥

庐山上的天桥实无桥,乃是直伸奇险断层谷中的一块巨石,从某一视角看去形如高悬于绝壁之上的断桥。锦绣谷与天桥崖谷相连,涧深壑绝,怪石堆垒,山谷岩壁上有崎岖观光石径。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后朱元璋兵败被逼逃上庐山,带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慌不择路逃到了悬崖边,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这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后人就势修筑一凌空巨石于深涧上游底部,游人或蹲或立于巨石前端,以远处悬崖作背景,利用视差可以拍得一张感觉惊险的“天桥留影”。

11.庐山交芦桥

芦林大桥下回龙路上,建于1926年,建后不久,山洪瀑发,桥毁,1928年重建。1955年芦林大桥建成,此桥失去了沟通芦林与牯岭之间交通的意义,但,交芦桥边石刻仍述说着该桥的往事。庐山芦林大桥下,有一座小石桥,上刻“交芦桥”三字。桥头有篇记文刻在大石上:“由芦林至牯岭,唯此路较平,但路间横流往来多阻。丙寅夏,余在山养病,乃乞石于刘子成禺,建桥以利交通。桥成,林君之夏名为交芦桥。去秋洪水暴发桥圯。兹经黄龙寺主持青松重修,行人称便焉。民国十七年夏闽侯林森志”。读后,颇有感触。一曰,不拿架子。作者林森是国民党元老,后来做过国民政府主席,当然算得上'党国要人’。可是他并不因为自己身份'高’,而看不起修建小石桥的小事,并且愿意为它写一篇短记。二曰,发人深省。这件小事告诉我们:人是需要桥的,桥可以把路连起来。'路间横流往来多阻’。没有桥怎么前去呢?人是有力量的,被洪水冲倒的桥,完全可以重新修复起来。三曰,人心是块碑。凡是做了类似修桥补路这种好事的人,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他的。

12.庐山芦林大桥

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囤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

13.庐山东林寺接引桥

接引桥桥长115.9米,主桥为上承式普通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净跨70米,净高14米。桥体由主拱圈和拱上建筑组成。

14.庐山马尾水状元桥

状元桥又名清俸桥,是莲花洞登山道未修之前九江登庐山的必经之地。状元桥又名清俸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44年),由当时九江关监督唐英出资兴建。该桥由一千多块石条拼合而成,无任何粘合剂物,桥拱跨度约15米,拱高约10米,整座桥面长近20米,宽5.3米,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唐英是个人物,讲九江的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个不能忘却的人,不仅仅因为幼贫无力读书,得九峰寺方丈帮助,中状元后不忘本,回报九峰寺这一件事。唐英爱瓷、懂瓷,讲景德镇的历史,也不能没有唐英。

15.庐山白鹿洞书院枕流桥

枕流桥在独对亭前,贯道溪峡口上。单拱石构桥,两旁有护栏,横跨贯道溪,桥下溪流奔涌,大石枕之,有"枕流”石刻故名。桥长12.5米,宽3.2米,高约10米。初为朱熹在宋淳熙八年(1181)所建,嘉定十一年(1218)广东番阳李骏,归自武昌访书院,经小三峡,爱清泉之奔流,悬崖之险绝,捐俸资与白鹿洞,在桥上建亭。绍定元年(1228)朱熹的弟子南康人胡泳,三山人黄斡,郡守陈宓将亭新修增大,名为“枕流亭”并悬匾。绍定三年(1232)李骏在安徽池阳(今贵池)作官,胡泳也在那里作官,向李骏访问建亭始末,这年秋天李骏之子仁广、甥夏昌学、昌辰来到白鹿洞,合洞中之士友七八人,相与叹惜岁月之易流,幸有后人继续兴建书院。将上述情况刻在“枕流桥”西的悬崖上。南宋景定元年(1200)陈淳祖知南康,对桥又进行了修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五月,石桥被山洪冲毁,后又木桥代替。清道光十一年(1831)南康知府杨树基和都昌人陈尚忠捐款重修石桥。明正德年间李梦阳《枕流桥》诗:峡急岂有心,临桥石相激;蓦惊桥上听,夕阳人独立。”描述了此桥的险要。

16.庐山白鹿洞书院状元桥


17.庐山黄岩景区银河桥


18.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濂溪桥

国内很多城市有濂溪桥,庐山脚下的濂溪桥是最不起眼的濂溪桥。但这条溪流的确是叫濂溪,周敦颐按他家乡道县的濂溪名字叫的。这座桥通往莲花洞森林公园,也告诉大家濂溪书院旧址就在附近。国内不少城市有濂溪书院,它们基本上都是后人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或傍的名字。唯有庐山莲花镇的濂溪书院最有可能是周敦颐修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濂溪书院。可惜的是,庐山莲花镇的濂溪书院只有遗址了。

19.庐山西海易家河大桥

2010年5月29日上午,庐山西海景区易家河景观大桥正式通车,萦绕修河两岸百姓心中几十年的梦想成真。该桥的建成,使庐山西海风景区南北两线实现了历史跨越,两岸陆上行程缩短了50多公里,时间也从约50分钟缩短为10分钟。易家河景观大桥项目于去年5月正式动工,桥身总长915米,桥面宽度12.5米,总投资约3100万元,由于项目建设方和施工方紧密配合,抓进度,保质量,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建成了这座“便民桥”、“致富桥”。庐山西海景区负责人表示,易家河景观大桥的建成通车,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江西赣粤高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永修县易家河大桥于2009年5月5日动工兴建。该桥总长915米,主桥长495米,引道长度420米,路基宽12米,桥面总宽度12.5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该大桥预计在2010年5月1日竣工通车。

20.庐山观音桥〈三峡涧〉〔栖贤桥、三峡桥〕[石拱桥]

1、中国古代石拱桥。在江西省星子县五里乡玉京村码头镇西北栖贤谷中。因桥前原有观音庙而得名。又因在栖贤谷,横跨三峡涧,又称栖贤桥、三峡桥。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是江西境内现存最早的大型单孔并列券石拱桥。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桥在巨岩耸立的峭壁上倚崖跨涧而造,突兀于陡壁石峰之间,桥下是水深三四十米的“金井”及断续的深渊。桥全长19.42米,宽4.33米,高10.67米。桥面为四方石块以菱形平铺而成,桥的南北两端各设石阶4级。桥孔由7道石拱圈并列,以105块规格相近的长方体花岗岩排砌,石块间由子母榫相扣锁,结构坚固,桥拱刻有“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等。清代道光年间(1827~1850),观音庙主持僧觉源增建石栏杆。观音桥至今保存完好,桥上依然畅通无恙。1981年国家拨专款进行了修缮和加固。

2、庐山观音桥,是一座千年古桥(始建于公元1014年),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庐山含鄱岭下,旁依太乙峰,九奇峰,横跨在栖贤谷的三峡涧上,是宋代著名的单孔石桥,历朝历代,慕名而来的名人何其多也!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茶圣陆羽来到庐山,他觉得庐山南麓有两处泉水最好,一是康王谷的谷帘泉,二就是三峡涧旁的招隐泉。在《茶经》里,陆羽把天下的好水依次排了20个等级,谷帘泉为天下第一,而招隐泉为天下第六(第二为无锡惠山泉,第三、第四泉都在湖北,第五泉在苏州虎丘寺)。现在,这股泉水还在不停地流淌着,人们在泉水的上方建了一个亭子来保护它,此泉正位于观音桥的桥头。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为方便香客进庙上香,在栖贤寺僧人的资助下,人们开始在三峡涧上建这座石桥,此桥长19.4米,宽4.8米,高10.7米,从桥面上看,你丝毫也不觉得它和普通的石桥有什么区别,但是从桥下看,你才能感受到当年建桥的艰难和伟大。

首先,此桥建得比较早,距今已有千年,到现在还能使用;其次,此桥建的地点比较特殊,它是横跨在一个又深又险的潭上面,建桥工程异常艰难。

现在我们来看看此桥的结构:它是由7排105块花岗石锁扣而成的,每块石头大约有一吨重,可以想象,古代在没有起重机械的条件下,建造这个桥是多么的艰巨!此桥历经千年而完好无损,也足见当时造桥技艺的高超,也让现在那些“楼脆脆”、“桥垮垮”们感到汗颜。

此桥中间的一行大字是“维皇宋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即公元1014年农历二月初一建的。接下来是“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

“法轮常转”是指佛法延传,永远昌盛,也暗指此桥是由和尚化缘而建的。再看两边的小字“福州僧德朗勾当造桥,建州僧丈秀教化造桥,江州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

此桥是由福建福州和建州来的两个和尚募资建造的,德朗勾当造桥就是负责主办,丈秀教化造桥就是负责监造。造桥的建筑师是九江工匠陈智福三兄弟。一座桥,把准确的建桥时间和建桥人刻在桥上,这在我国众多的石桥梁中是罕见的,也大大地提高了观音桥的文物价值,在上个世纪80年代,观音桥就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民间谚语云:“北有赵州桥,南有观音桥”。

观音桥原名栖贤桥,因在栖贤寺旁而得名,后又因为跨在三峡涧上,所以也叫三峡桥。桥下为什么叫三峡涧呢?因为从庐山上面流下来的这条溪水,在到此的坡度很陡,水流很急,中间又有很多险潭,就象是缩小了的长江三峡,故而得此名。

后来,有人在桥头建了一个观音阁,也叫慈航寺,专门供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所以后世老百姓也就把这座桥叫做观音桥了。

 21庐山广济桥

始建于明代,光绪15年重修,宽约4米,高近10米,这在古代应该算是非常“宏大”了。“广济”一语出自《观世音菩萨受记经》“当发菩提心,广济诸众生”。“岳家市”古驿道上"有里路三桥(前桥--赛阳桥,中桥--广济桥,后桥--裴家桥)棵樟九杪"的范围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