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这位女教师带着患病丈夫去上课

 窗前有树905 2021-11-17

2021-11-15 11:16:08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瑞丽

“一个人也可以活成千军万马”,这句话用在山东省郓城县双桥镇的王艳英老师身上,太合适不过了。早上5点钟,她准时起床,做着早饭的空当,把脏衣服丢进洗衣机清洗;再来照顾患有双侧脑出血后遗症的丈夫(她口中的邢哥)穿衣、喂药、喂饭。再叫4岁半的儿子起床。7点20分,一家三口准时出发,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下楼梯。送完儿子上学,她开车带着丈夫到双桥镇初级中学上课。

王艳英小心翼翼地搀扶丈夫进教室。

这仅仅是每天的开始一役,学校才是她的“主战场”。在这里,有她心心念念的学生和钟爱的教学事业。8点30分,她把丈夫安顿在一楼一间只有轮椅和几个桌椅的空教室里,照例给他按摩胳膊腿脚,倒上水,然后一溜小跑去备课。8点50分,出现在初三教室门口的物理老师,又是神采奕奕的王老师了。

“艳英责任感很强,再累,也要到岗,还让学生家长加了她微信,随时可以为学生们解疑答惑。她想尽办法不耽误初三毕业生的课程。她就是典型的'小身材、大能量’,像不停歇的'永动机’!”同事朱秋梅这样评价王艳英。

12点整,上完3节课后,王艳英给丈夫喂完饭,坐在学生中间开心聊天。这个时候的邢哥,看着他们谈笑风生,他也会笑,会朝媳妇做些小动作“求表扬”。

天生乐观的王艳英说起来三年漫长的求医康复之路,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困难的轻描淡写,还有对学校、对社会好心人士救援救助的感激之情。2018年,同样做教学工作的丈夫因脑出血倒在教室里,将近一年的康复期和漫漫三年的求医路走得异常艰辛。带着丈夫来上班,王艳英说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责任,她啥也不想放弃。为更好地坚守岗位、也方便照顾病人,2020年9月,她把丈夫带进学校,每天楼上楼下地跑,持续为学生“充电”、为丈夫“蓄能”;2021年9月,她任初三物理老师,才开始把丈夫安顿在一楼空教室里,下课间隙照顾丈夫。“邢哥病后生活不能自理,我就当他的胳膊腿;父母年事高,大儿子读高中,小儿子上幼儿园,家里因看病负债累累,没钱请护工,我得把家庭这个担子担起来。这个家要是散了,家人哪里有幸福可言?”

“作为妻子、母亲,我能体会到他们爷儿俩一起成长带来的欣慰;当老师,我看到学生们眼睛里的信任,还有他们背后一百多个家庭给咱们的期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同事、学生,还有很多好心人都给我鼓劲,帮我托住这个家,让我坚守这份教书育人的事业。”

下午5点10分,夫妻俩准时到达幼儿园门口接回儿子,然后一家三口奔康复诊所,等待每天的康复训练。经常夜幕降临,她再回家做家务。照顾爷儿俩吃饭睡觉、批改作业、备课,忙完已是深夜11点。“前几天,邢哥已经会独立行走十几步了,可真了不起!我相信两年内,我邢哥肯定能生活自理!到时候我也要申请做班主任,带着孩子们杀进中考考场!”这是王艳英对未来的畅想。

家里的两个孩子,学校班级里的一百多个孩子,都是王艳英的“心头宝”。“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不能因为我这一个特殊家庭影响一百多个家庭的幸福,我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托起他们的未来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