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书友_448245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读完《鲁迅全集》第14卷,为1912年5月至1931年的日记。因是买的单本旧书,故31年至36年的另一本日记便无缘及时一睹为快。正如孙犁先生所言,鲁迅日记简约,无非记天气,购书,收某信,复、寄某信,某某来访,去访某某,与某某聚会,到某地讲演、讲课,所收奉泉、薪水等等。另每年末附有书账,读来甚有趣味。 鲁迅先生每年买书花去很大一部分收入,因此,我对其经济来源方面颇关注。
鲁迅先生1912年5月到京赴部任职之初,薪水不高,五月至七月只发每月津贴六十元。以后每月一百多元,1913年底才有二百多元,至1916年3月始升为三百元每月,直至离京。1921年以后部薪往往迟发数月至半年之久,到1924年竟迟发上一年的奉泉,且不全,只占小部分。如1925年初,始发1923年7月份奉泉,1926年发1924年1月份奉泉,迟发竟达两年。1926年7月21日领1924年2月份奉泉仅99元,是夜写《记“发薪”》。即使这样,鲁迅先生仍每月向绍兴老家汇家用百元,还有东京的羽太家亦时有汇款。全家都来京后,仍是鲁迅先生买屋、置什物,一切家用要付。
1920年底开始,鲁迅先生陆续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讲课,另有部分稿费、编辑费等,以补部俸之不足。鲁迅先生在北京的近十五年时间里,除买两处住宅外(八道湾宅、阜成门内西三条寓所21号6间),所买书籍甚多。特别是初到京至1918年,每年买书皆在三四百元。1920年以后,因奉薪迟发、少发,买书减少,每年只一百多元,甚至几十元。所买多墓志、寺碑、造像、塔铭等拓本,以及佛经、文艺书。
1926年8月26日离京,9月4日抵厦门,厦大聘鲁迅先生月薪四百元,七月至十二月。
1927年1月16日离厦门,18日到广州中山大学。中大付月薪五百元,一月至五月。
1927年9月27日发广州,10月3日抵上海。到上海后至本书日记末的1931年,这四年多时间,鲁迅先生的经济收入提高不少,进入顺境,兼与许广平结婚,生海婴,出书渐多,版税、稿费等增加颇多。另从1927年12月开始,鲁迅先生接国民党政府直属最高教育、学术机关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聘书,任特约著述员,每月奉薪三百元,雷打不动至1931年底。这期间买书特多,其中1930年两千四百多元,1931年一千四百多元,为前些年之数倍。
鲁迅先生于每日忙碌之余,夜半时分,还要记下这些日记,看似简略,实则蕴藏丰富,读之令人增益不浅。伟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点笔墨,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先生日记即是。以后当读另一本日记,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六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