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尊精致的盆景

 走读一生 2021-11-17

站在我家阳台,就可以看见只有一湖之隔的海瑞故居。海瑞的名头与热度与吏治成反比,腐败盛行时,他就被抬出来,供大家纪念缅怀,充当正面教材。

海瑞自号“刚峰”,他清苦自律、不畏强权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海瑞故居附近,就有一条名为忠介路的步行街,表彰其刚直无私。

海瑞得到百姓拥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峭直严厉的行为方式以及非黑即白的两值逻辑很对中国人的胃口。他那一丝不苟地忠实实践忠孝价值观的做派对于同事及上级,则很惹人腻歪厌烦。

嘉靖四十四年,时任户部主事的海瑞上《治安疏》,指责朱厚熜“崇信道术”、“亲昵后宫”、“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导致“吏贪将弱”,“民不聊生”,甚至引用民间评论:“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资财用也”。嘉靖帝龙颜大怒不,连声骂道:“畜物,气煞吾也!快去抓他,休使逃遁!”当值太监慢条斯理地回应道:“海大人上疏前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小也告别过了,现待罪于朝房,是不会跑的。”朱厚熜叹息道:“这畜物欲当比干,陷朕于杀忠臣之过,可朕不是商纣王啊!”但实在气不过,将海瑞打入死牢。

海瑞无论在何处为官,中堂上都悬挂“忠孝”二字,以砥节砺行。就忠而言,他师法汲黯,要当比干。他的“孝”更是浑不讲理,不通人情。他的前二任妻子都是奉其母之命撵走的。

海瑞四岁丧父,与其母谢氏相依为命。海瑞刻薄倔犟死板僵硬的性格养成,谢氏功不可没。在蒙学阶段就让他读《孝经》《尚书》《中庸》,不许玩耍嬉戏,“有戏谑,必严词诲之”。在海瑞心中,忠孝是最高价值,没有任何其它人情世故的通融余地。在讲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中国,他注定是孤立的。

抛开所有的成见,仔细端详一下海青天像,是不是有点萌萌的感觉呢?

万历帝朱翊钧在重新起用海瑞时说,“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说白了就是干工作不行,可以做道德表率。不甘心当花瓶的海瑞看到皇帝的朱批很伤心,一连七次递交辞呈,没有获准。

封建士大夫喜欢托物言志,海瑞也种竹子,勉励自己守节如竹。说“不可居无竹”可以,但要说“宁可食无肉”则不准确。因为“俸薪之外无所取”,所以海瑞平日里旧服素食,最奢侈是在庆祝母亲七十大寿时,一次买了二斤肉。

海瑞手书碑刻。

右一是马戴的《过野叟居》: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

中间是皇甫曾的《送孔征士》:谷口山多处,君归不可寻。家贫青史在,身老白云深。扫雪开松径,疏泉过竹林。馀生负丘壑,相送亦何心。

这些稍有情趣的文字给海瑞高冷苦逼的形象添上了一丝暖色。

海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三百多年,居然会卷进一桩公案。史学家吴晗根据毛泽东在1959年4月上海会议提倡的“直言敢谏”精神而创作的一出京剧《海瑞罢官》在数年后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并由此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吴晗可能不知道,就在上海会议期间,毛泽东私下对人说:“讲海瑞,我很后悔。可能真正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这句话,彭德怀也可能不知道。

我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推销自己。任何一种价值必须要有实现途径才有现实意义。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要想成事,就必须权衡处理好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