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整本书阅读】江鑫悦:项羽者,英雄也

 健康晓语 2021-11-17

今天,听到了一句很好玩的话。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就跟考试一样,项羽是平常考得很好,结果最后一次很重要的考试考差了,失败,而刘邦就像平常浑浑噩噩的,混着玩,结果考试的时候考了第一。这个比喻倒也是很恰当,虽然项羽最后输了,但我还是认为他是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和刘邦安排在了一起,可是他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褒贬实在有些过了。他在写项羽的时候感觉很草率,但是他在写刘邦的时候光描写刘邦的外貌就写了好几段,而且全文中全部写的是他的好的方面。虽然他是汉朝人,但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史学家,应该尊重历史,不要有那么大的偏见。而且,在后面的孝武帝本纪中,他全部讲的是汉武帝怎么迷信,怎么求仙,完全没有提他如何改革,毕竟汉武帝他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果然是他的“敌人”啊。

项羽,西楚霸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称赞他。

项羽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这点倒是和刘邦挺像的,但是,项羽他举行起义的时候,他才二十多岁,而刘邦,三十多了,还像长不大的样子,那么爱喝酒。再说他们两个见到秦始皇,项羽见到秦始皇,说“彼能取而代之”,足以看出他的壮志雄心。刘邦见到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是”,感觉就像在嫉妒秦始皇的财富以及排面一样。

项羽是一个有胆识的人,从小他就立下了干大事的愿望。最开始,他并不是楚国的最高将领,那时,楚国的最高将领为宋义。宋义,一名因为一句预言而上位的人。在上位之后,没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想着如何享乐,如何走“裙带关系”。他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当相,并且,当着又冷又饿的全体士兵的面大办宴席。这时,项羽忍不住了,假借楚王的命令,杀了宋义,来了个先斩后奏,楚王也没有办法,只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这时他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将军,就必须体谅他的下属。

项羽杀了卿子将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在巨鹿之战中,他处于劣势,于是他率领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楚国将士受到鼓舞,无不以一当十,杀气震天。诸侯军无不胆战心惊。项羽在打败秦军之后,召见诸侯将领,他们都跪着用膝盖往前走,不敢抬头与项羽对视。自此,项羽树立了自己的权威,真正地成为了诸侯国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这时候的他,多么意气风发。可以说他是以能力赢得了将士们的信赖。

项羽在有一件事上做得不好。那便是他趁乱坑害杀了二十余万秦军。但其实这件事在历史上也有争议。首先,古人在描写数字时就好夸张,其次,那可是二十万人。你坑杀先得挖坑吧,挖一个能撑下二十万人的坑,在古代那是真不容易啊。而且,你还得杀掉他们,如果二十万个对你有敌意的人那么容易被杀掉,那么到还不如早点解决掉他们,省的还出去丢人,给自己拉后腿,影响士气,还败坏名声。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给后人留下那么多的漏洞,虽然说历史为胜利者书写,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坚守一些作为史学家的底线。

在打败秦兵之后,便是我们熟知的“鸿门宴”了。项羽带兵到达函谷关,关内有士兵把守,没能进到关内。他又听说刘邦已经攻下咸阳,十分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之后才进关到戏水之西。当时,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告诉项羽刘邦想在关内称王,秦王子婴为相,占据天下荣华富贵,项羽听到此大怒,下令积极准备,攻打刘邦。然后项伯偷偷告诉萧何这件事,萧何又告诉刘邦。这时刘邦很不愿意将函谷关让出来,但是想到项羽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认怂,乖乖将函谷关让了出来,参加这个“鸿门宴”。在宴会上,范增一直找机会杀了刘邦,但项羽诚信,想着既然达成共识,就不必赶尽杀绝,然后放了刘邦。很多人说由于项羽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导致了日后的灭亡。但是,这正是项羽很有义气的表现。再对比之后的刘邦害项羽,真是天上地下。

楚汉相争,胜负未决,关键时刻,韩信造反,项羽赶去解决。在临行前,叮嘱大司马曹咎,一定稳住,不要出兵,撑十五日,他一定回来,与他们会合,打败刘邦。世事难料。项羽那方面进行的很顺利,一路仗打赢了,还收获了很多民心,毕竟他这次没有“屠城”。但是,泗水之畔,刘邦派人进行辱骂,大司马曹咎气不过就带领士兵渡过汜水,渡到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楚的全部物资。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塞王司马欣(项羽很信任的几个人)在泗水畔皆自刎而死。这时,项羽在睢阳,听说军队被打败,急忙带兵往回赶。汉军当时正在将楚将钟离昧包围在荥阳东,项羽在这时赶到汉军害怕楚军,全部逃入附近的险要地带。(从这项羽的危害力有多高)汉军士气高昂,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草告绝。两方达成协议,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楚方认为应该就这样了吧。但是,刘邦毁约,将项羽逼向绝境。也就是之后的垓下之围。

在楚汉正面冲突之前,项羽进行了一次分封,也是刘邦攻打项羽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羽把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分到了好的地方,我个人觉得这并没有什么。贡献大的就应该受到奖励。楚王他的能力有限,什么也不干,让武士为自己送死,自己最后享受荣华富贵,是想得有点多。我要是他,一定提前准备一套说辞:我十分感谢项羽,项羽的功劳太大了,封项羽为什么侯,分他多少土地之类的。最后说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某个地方养老,收收税钱国家大事由项羽做主。这样说不定还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不至于是被人赶去封地,面上也好看一些,还不会被杀了,子孙后代也有好的结局。

项羽火烧阿房宫三个月,很多人不理解。而他想的全都是回乡,而他在最后失败的时候,想的也全都是自己的父老乡亲,无法面对,最终自刎乌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父老乡亲有多么深厚。

刘邦其实也是一个狠人。之前刘邦被项羽打败的时候,急忙逃窜,路上遇到了他的儿子女儿,不是想着怎么保护他们,反而还一直把他们往车下赶,要不是夏侯婴拦着,他俩早死了。这也怪不得吕后对刘邦那样的态度,甚至把他的天下都快分给了吕氏了。一个女人,丈夫装着的只有美人,自己还陪他打天下,结果有性命危险时,只想着自己逃跑,简直了。

还记得楚汉两军交战时,刘邦列举项羽的罪状时提到函谷关的时候没。当初是刘邦自动放弃了函谷关,却还旧事重提,这件事倒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借荆州。这倒还真的是一家人,都是一样的无耻。刘备借了荆州,到鲁肃来要是却说自己占了就是自己的,还骂人家无耻,所以他们是都有赖皮的嗜好吗?谁知道呢。

垓下之围。楚军与汉军有三次对抗,楚军都是以一当百,尤其是项羽,周身的那种气场,没有人敢接近,随便的一个动作就可以杀死一个将领,而他只是为了证明不是自己的原因,是老天要亡他。在临死前,有人劝他回江东,他不回,为了自己的傲气。他把自己的爱骑送给摆渡人。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他不曾想过要赶尽杀绝,反而是要给他一个人情。不知道收了他的恩惠的人有没有曾经在晚上梦见项羽,心里有没有丝毫的愧疚,有没有敢在项羽的墓前磕一个头,上一枝香,算了,肯定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怎么敢面对项羽这样的英雄呢。反观刘邦,那就是一位小混混,贪生怕死,连自己的儿女都不愿意救,让他去拯救天下的人,实在是有些好笑。在比秦始皇还要大三岁的年龄,对付一个尚且年轻的小伙子,赢了也着实不精彩。

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结束了他的轰轰烈烈的一生。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内留下世人对它的敬仰,在《史记》中记录了短暂的一生。

世人对于项羽的评价褒贬不同,但即使他成王败寇,都没能影响他给人留下的热血男儿的形象。所以,他是一名英雄。(字数:3039)

          江鑫悦:涉县第一中学18实验1班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