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张文丽:向往统一,歌颂忠义

 健康晓语 2021-11-17

(摄影:涉县第一中学杨欣老师)

倚楼听雨,吟唱一曲《滚滚长江》;挥毫泼墨,书写一笺古卷古风。在古色古香的中华文化里寻寻觅觅,找寻三国文明的影子。漫步在三国的古战场,看到的是惊心动魄的痕迹,抚摩到的是千疮百孔但依旧倔强不折的长剑,嗅到的是弥漫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血腥味,倾听到的是穿越千年历史古风的吟唱。

在艺术地再现汉末三国的历史,描绘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时候,作者不仅表现了对国家统一、清平政治的强烈向往,而且表现了对忠义英雄的歌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厚,那么,它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

向往国家统一是我们牢不可破的优良传统。从周朝起,我们就逐步形成了向往国家统一,追求安定太平的共同民族心理。这种共同心理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凝聚力。周代两千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民族曾经屡次被强行“分”开,饱受分裂战乱之苦。但是,每遭受一次分裂,人民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和巨大的牺牲,清除了分裂的祸患,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促成重新统一的实现。

向往国家统一是我们民族一贯的政治目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末动乱、农民起义、诸侯割据、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等一系列曲折复杂的历史事件的描述,表现了汉末至西晋统一这一段历史的真实面貌。在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汉末大动乱时期,以及作者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扰攘不安的元末年代,广大人民对国家安定统一的向往更是特别强烈。作者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艺术再现,鲜明地表现出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实现统一的大业需要一大批才智忠勇之士,三国时代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里,他打起了“忠义”的旗号,把它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主要道德标准。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罗贯中的“忠义”观不可能越出封建思想的藩篱:他的所谓“忠”,就是要一心不贰地为封建王朝奔走效劳,肝脑涂地,有时甚至只是为某一集团的领袖卖命捐躯;他的所谓“义”,则以“忠”为前提,是“忠”这种政治品格在人际关系上的外化,而又往往以个人恩怨为转移。这种“忠义”观有着严重的缺陷。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作家的思想也确实融合了人民群众的观念和感情,如对汉族王朝的深沉依恋,对忠于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的热烈颂扬,对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的真切向往,对残民以逞的邪恶势力的愤怒斥责。这种犬牙交错的状况,使得《三国演义》呈现出复杂的思想面貌,也使得它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一种微妙而特殊的地位:统治阶级企图利用它,人民群众也从中提取自己的斗争武器。自然,今天的人们还可以给“忠义”赋予新的意义。

这里谈谈我对忠义的看法。忠是什么?其基本含义是对自己忠于所事,对他人忠于所托。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你就干好什么;与他人相处就要忠于所托,这就是《论语》讲到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一省:“为人谋而不忠乎?”经过长期的积淀、提炼和逐渐的抽象化之后,人们把它升华为对事业的忠,对理想的忠,进而再升华为对国家对民族的忠。那绝非是小忠。义是什么?按古汉语的基本含义,“义者宜也”(《礼记·中庸》),适宜的事,正确的事,你做了,那就符合义。人们常常说“道义”,就是说做符合“道”的事情才是义。从宏观方面来说,有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用在人际关系上,它追求的是平等互助、患难相扶,甚至是生死与共的理想人际关系。

《三国演义》歌颂了'明君’的典型刘备、'贤相’的典型诸葛亮,而且对其他仁厚、智勇、忠义之士,也竭力进行了歌颂。这些歌颂,构成了《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汉皇叔刘玄德之所以能从一个“织鞋贩履”的草根之辈,一步步通过努力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团队掌舵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的礼贤下士,善于用人,他常自诩:“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吾占人和。”是的,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个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鲁迅先生曾评价说刘备之德近乎伪,我不是很认同他的说法。刘玄德是我最佩服的三国人物,在许昌韬光养晦时,他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谈论起天下英雄,酒过三巡,曹操言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闻之大惊筷子掉在地下,但他处乱不惊,忙于雷声做掩饰,借故方能躲过一难。为了求得贤士匡扶汉室,他不顾关张俩兄弟的再三阻挠,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三分天下有其二。曹操十万大军围攻新野城,他扶老携幼让数十万城内百姓与其一同撤退江夏,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愧为一代贤明君主。

书中体现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通观全书,有许多讴歌理想道德的动人故事。为了忠于“桃园之义”,关羽不为曹操的优礼相待所动,毅然挂印封金,千里跋涉,寻访兄长;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历史长河,三国风云,犹如电闪雷劈,像那烟火瞬间般的绚丽,又如泰山般永恒的霸气。抚摸着那发黄的封面,仍能感受到当年群雄叱吒风云的豪气。气壮山河的历史。(字数:2025)

张文丽,涉县第一中学18实验2班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