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历史与健康 2021-11-17

1.符号:只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句法自治:指专门研究句法结构形式的理念,是生成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3.口语和书面语:“言语作品中用嘴巴说出来的话,叫做“口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叫做书面语

4.能指和所指: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

5.家族相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观点,认为一个范畴内部的成员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共同特征,只有某些地方相似,就好像一个家族内部成员的情况一样。

6.语言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7.声韵调分析法:是汉语独特的一种音节分析方法。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出现在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音节中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8.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9.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10.人工语言:由个别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的说是副语言)。

11.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12.音节: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音节,这就是音节。

13.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14.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15.句子: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 

16.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中具备全民性、常用性和稳固性的词语。 

17.非基本语汇:缺乏全民性或常用性或稳固性的词语都属于非基本语汇。

18.通用语汇:是不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限制的语汇。 

19.专用语汇:是某些特定的区域、社群中的人们所使用的词语,或在特定的使用场合使用的词语。 

20.传承语汇: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词语。 

21.人为双语:常常表现为入侵者强行推广宗主国的语言而形成的一种双语现象。 

22.语言融合:又叫语言同化或者语言替换,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23.自愿融合:是指有的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自觉自愿地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24.被迫融合:是指有的民族本意是像保持本民族的语言,但由于与其接触的民族在经济、文化及人口数量占有相当的优势,从而使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 

25.语言混用:一种语言被其他民族借用并且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拼凑”起来的新语言,这种现象就是语言混合,这种语言就是混合语。 

26.皮钦语:又称“洋泾浜语”洋泾浜是旧时上海外滩的一个地名,为当时外商聚集之地,在当地人和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临时混合语,称为“洋泾浜语”。 

27.克里奥尔语:是正式混合语,一般是从皮钦语发展而来的。如果皮钦语因为种种原因得到了发展,语言混合的程度较深,时间较长,语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或者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就成为克里奥尔语。

28.言语生成: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包括口头语言的生成和书面语言的生成两个方面。 

29.言语理解:指的是听话者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语言知识对输入的信息作出分析并进而揭示其言语意义的过程。

30.句子理解:是指在词语检索所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听话者建立句子结构并根据句法的语义的或语境的相关支持来获取整个句子的意义。 

31.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各种事物进行整理、类化而形成的结构模式。

32.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各种干预的统称。  

33.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了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也称音律形式。

34.重音:指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中音强、音高、音长等比较突出得现象。 

35.轻音:指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 

36.固定重音:有的语言中重音是在词的音节中确定的位次上,这种重音类型是固定重音。 

37.自由重音:有的语言中重音所处的位次在不同的词里是不一样的,这种重音类型是自由重音。 

38.调核:位于语句中作为语义中心的那个词的重读音节上。 

39.调头:包括从语调中的第一个重读的高调音节开始到调核前的所有音节。 

40.调冠:包括调头前的所有音节。

41.调尾:是调核后面的音节。 

42.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的现象。 

43.同化:就是一个音位影响另外一个音位,使它变成跟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44.异化:就是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位变成为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位。 

45.弱化:就是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 

46.脱落:就是在连续发音时,有的音位减少的现象。 

47.增音: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某种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就是增音。 

48.历史音变: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语音变化。

49.音位的合并:是指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两个或多个音位逐渐归并为一个音位。 

50.音位的分化:是在语音发展过程中一个音位逐渐演变成两个或多个音位。 

51.音位的转换:是指原有的一个或一组音位向另一个或另一组音位转变,这种转变一般是有规律的。 

52.音位的补偿:是指一种语言中原有的音位消失后,出现其他的音位进行补充,以保持语音系统的完整。 

53.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 

54.语言意义:是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 

55.言语意义: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的、特殊的、临时的意义。 

56.语汇意义:是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

57.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58.结构类: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 

59.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60.语言共用: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一个民族(或一个语言集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就是语言共用。 

61.语言转用:是某个民族或某民族中一部分人因为杂居、通婚或较先进文化或生产力的吸引放弃原民族的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62.借音:是指借用外族词语的读音而形成的借词。 

63.借形:是指直接借用源语言的书写形式形成借词。 

64.多语共用:是指同一语言社团(或个体)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一般也叫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 

65.社团双语:是指在一个语言社团中通行两种或多种语言。 

66.个人双语:是指某社团的一些成语能讲两种或多种语言。 

67.自然双语:常指在统一主权的国家内的少数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在说本族语同时,又能自然地使用某一民族(通常是主体民族)的语言现象。 

68.转换关联位置:指一个话轮单位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 

69.分支系列:在话轮对中,常常出现重叠、打断、停顿、沉默或修正等现象。这种现象好比是节外生枝,所以称为分支系列。 

70.已知信息:或称旧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已知的。

71.未知信息:或称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未知的。 

72.焦点:是话语的表达重心或者说表达的重点。在会话结构中,说话人传递的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就是焦点。 

73.预设:是发话人为了保证自己话语的合适性,在组织话语时对会话双方的背景知识所作的假设。 

74.预设触发语:预设是由话语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引发出来的,这些引发预设的词语称为预设触发语。 

75.功能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76.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77.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8.音质音位:一般把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 

79.非音质音位: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 

80.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81.条件变体:是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82.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83.语音特征:是指不同的因素或者音位之间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 

84.音素的发音特征:人类语言中的一个音素区别于其他音素的语音特征就是音素的发音特征。 

85.音位的区别特征:某种具体语言中某个音位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86.羡余特征:一种语言的非区别性特征又叫羡余特征。 

87.领音:是音节中最响(开口最大)的音。 

88.起首音:是音节开头的非领音。 

89.收尾音:是音节末尾的非领音。 

90.过渡音:是领音与起首音或收尾音之间的音。 

91.复元音: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元音复合而成的一组元音就是复元音。 

92.复辅音: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辅音复合而成的一组辅音就是复辅音。 

93.语法意义:是词语在语法系统只得关系意义或功能意义等。 

94.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95.通俗意义:是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性特征的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抽象、模糊。

96.专门意义:是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 

97.附加意义: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味。 

98.评价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 

99.形象意义:又称形象色彩,是由造词理据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100.文化意义:又称文化色彩,是由造词理据体现的,对相关事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趣情调的联想。 

101.语体意义:又称语体色彩或风格意义,是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 

102.显性评价意义:又称感情意义或感情色彩,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明显褒贬态度,大体上分为褒义和贬义两种。 

103.隐形评价意义:又称含蓄意义或内涵意义,是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含蓄的评价,也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 

104.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105.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等。 

106.义丛:是由一般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是由若干义项组合而成的。 74、表述:是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 

107.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08.核心义素:就是指表示事物、动作所属类别或性状所属方面的义素,即名词中表示“类属”的义素,动词中表示“动作”的义素,形容词中表示“方面”的义素。 

108.二元义场:由两个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就是二元义场。 

109.多元义场:由三个或更多的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就是三元义场。 

110.关系型二元义场:表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二元义场,就是关系型二元义场,可以简称关系义场。 

111.异质型二元义场:表示事物之间不同性质的二元义场,就是异质型二元义场,可以简称异质义场。 

112.有序型多元义场:义项之间有大小、先后、高低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就是有序型多元义场,可以简称有序义场或顺序义场。 

113.无序型多元义场:义项之间没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就是无序型多元义场,可以简称无序义场。 

114.上下义关系:就是逻辑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 

115.总分关系:是词语所指对象之间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整体的词是总义词,表示部分的词是分义词。 

116.同义词:语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同义关系,具有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同义词。 

117.反义词:语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反义关系,具有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反义词。 

118.直接类义词:属于同级语义场,具有共同的直接上位概念的类义词是直接类义词。 

119.间接类义词:没有共同的直接上位概念,不属于同级语义场的类义词是间接类义词。 

120.本义:是多义词语各个义项中最早的义项,也是其他义项形成的基础。 

121.派生义:是直接或间接从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

122.引申义:是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 

123.比喻义:是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 

124. 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组成。 

125.谓词:是句义的核心成分,一般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或是某些动词(形容词)短语。 

126.谓项:是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关系的语法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是句子的主语、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127.格:述谓结构中,谓项与谓词的语义关系,一般称为“格”或“角色”。 

128.格标(记):格关系有时可用虚词标明,一般称为“格标(记)”,格标一般是介词。 

129.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130.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131.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达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132.语法范畴:广义的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狭义的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 

133.成词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134.不成词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135.自由语素:是能单说(单独成句)的语素。 

136.粘着语素:是不能单说的语素。 

137.定位语素:是构词或造句时位置固定,总在别的语素前边或后边。 

138.不定位语素:是构词或造句时位置不固定,有时在前边,有时在后边。 

139.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40.合成词:是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 

141.复合词:由几个词根复合而成的词是复合词。 

142.派生词:由词根附加词缀派生出来的词是派生词。 

143.词组: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短语,又叫词组。 

144.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单句结构复合而成的。 

145.语段:是由语义上相互联系的若干句子,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句子组合。 

146.关联词语:是语段中专门或主要用来连接各句,标明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词语,是最重要的关联手段之一。 

147.文字的改革和规范:文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问题,影响社会交际。为了让文字更好地适应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人们需要对文字进行人为地干预,这就是文字的改革和规范。 

148.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149.意音文字: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一个字一般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 

150.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一个语音单位:音素(音位)或音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