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败给的并非手机,而是牛顿第一定律

 南歌子鱼 2021-11-17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上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我总会”一本正经“写一个假期计划,但几乎毫无例外的,计划总会搁浅,效果也总不尽如人意,久之,每次假期结束时总会负罪感满满;而现在,工作后的我几乎从不做计划,也从不给自己树立任何阶段性的小目标,这样看来,我的生活该是很满意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度过了职业最初几年的彷徨和迷茫之后,我曾无数次燃起想要改变些什么或者系统学点什么的念头,但几乎毫无例外的,一个都没实现,全都败给了自己的惰性。也是在这时,我才第一次发现,我们败给的并不是手机,而是牛顿第一定律。

按照经典力学的描述,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都会保持现有的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或是静止状态。在这一点上,肉眼可见的物体跟社畜简直有先天的契合度:怀着上坟一般的心态去上班,打卡;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下班后,整个人便瘫坐在床上玩手机,若非外力干扰,睡前的最后一秒仍然在各种屏幕中度过。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为了鼓励勤奋学习,总会杜撰些励志小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等等。但那时候,人们的精神生活异常贫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闲得没事干的人们早早的就熄灯睡觉了,既没什么娱乐设施,也没什么八卦热搜好讲。

连给好朋友写封信,还得飞鸽传书;写封家书,得把信装在鱼肚子里,让远方的客人人肉带过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告知一则讣闻,也许要等上几个月,也许要等上半年,更糟糕的是,也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各种复杂的情感在超长的时间刻度里渐渐冲淡,然后又重新在古诗文里相聚凝结。也正因为消息传递的低效迟缓,古人们才更加注重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毕竟每一份反馈都来之不易。而现在,一切都开始不一样了,一个人可能同时跟好几个人对话,彼此说着毫不相关的内容,情绪的表达刻不容缓,而一旦正向反馈开始了,人们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无数块屏幕像无数个看不见的黑洞,正一点点吞噬我们的时间,甚至吞噬我们的生命。你真的想要继续这样吗?

反正我不想这样,所以给自己树立了几个小目标。希望能在长时间的重复中,养成一个个督促自己的好习惯。毕竟,我们的天性从来倾向于懒惰(这一点我已经试验了29年),除了那些特别自律或者特别天才的人,普通人想要有一丝改变,简直难于上青天。

最近听了翻转电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过“活的生活”》深有感触。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活在别人的屏幕里,我们在屏幕那头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却忘了最真实的生活原本就不在别处,而在我们的点滴日常之中。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过上真实的生活,如果自己不主动跟真实的人进行接触,也许将永远没法活在真实之中了。

所以,我有了一个计划,准备每周主动约一个朋友进行面对面的聊天。尽管,微信让我们将彼此的动态了如指掌,但真实的了解还需从真实的接触开始。所以上周我就主动约了一位朋友,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能参与到#周末一日谈#的活动中来。(实在没什么可聊的,约个饭也行噢~)

4G时代,短视频成为风口浪尖,人们的表达也变得方便而快捷了;那么5G时代到底会带来哪些改变呢?除了速度,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到那时,人们的距离是会变得更远还是更近呢?

戳原文链接

可收听翻转电台《互联网时代如何过”活的生活“》。

PS:最后,再号召一次,如果有对#周末一日谈”感兴趣的朋友,可直接私信报名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