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古民族(高句丽)

 金色年华554 2021-11-17

高句丽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被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

文章图片2

魏明帝攻打高句丽

公元244年,毋丘俭亲率上万名骑兵进行讨伐,几乎全歼二万高句丽士兵,并攻破丸都山城。一年后,为了彻底征服高句丽,毋丘俭再次挂帅征战,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同年班师回朝。

文章图片3

前燕攻打高句丽

前燕高句丽战争,咸康八年(342)十一月,前燕发兵进攻高句丽。慕容皝采纳建威将军慕容翰之计策,命王寓率兵1.5万出平坦开阔的北道,吸引高句丽军主力,皝自率精兵4万由狭隘险要的南道出兵。高句丽王钊认为燕军主力必在北道,遣其弟武率精兵5万拒战北道,自率赢兵防备于南道。燕军前锋慕容翰出南道与钊合战,慕容皝大军继之,高句丽军大败。韩寿斩高句丽将阿佛和度加,燕军乘胜追入丸都(今吉林集安),钊只身逃走。北道王寓所率燕军败没,故皝不穷追。燕军发高句丽王钊父之墓,收府库累世之宝,俘男女5万余口,烧宫室,毁丸都而归。次年二月,钊称臣于燕。

高句丽于公元400-404年大举出兵辽东半岛,将辽河以东的土地全部纳入囊中。当北魏扫平北燕进入辽西走廊之时,高句丽已经在辽河沿岸建立了坚固的防线,将辽东半岛彻底收入囊中。

文章图片4

随朝攻打高句丽

598年,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协高颎和大将周罗睺率30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

杨谅的军队出征时正赶高句丽的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但已无力投入战斗;高句丽的频频袭击使杨谅的军队损失惨重。感到无法攻克高句丽,杨谅决定与周罗睺的海军会合。

周罗睺的海军同时也是困难重重。虽然隋的海军尽可能地靠着海岸前行,但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隋的海军一抛锚休息,高句丽的先遣部队就会出现进行袭击。周罗睺与姜以式的5万高句丽海军在渤海交锋。由于周罗睺先前已疲劳应战,元气大伤,败于高句丽。

612年,隋的大军开始出发,由于人数巨大,此次募集耗时数年,规模前所未有。动员了大约113.38万的作战部队,动员的民夫估计在300万到500万之间。,全部部队用了40天才出发完毕。行进的部队排成的队绵延400公里。

隋炀帝的新战略是在同高句丽在辽东周旋的同时,派海陆军攻打高句丽的首都平壤。30多万陆军和十余万海军构成的先遣队就这样出发。

隋的海军先于陆军到了平壤,发现隋的陆军没有到达,为了立功求战心切。高句丽派出了一小批军队与入侵的隋朝军队交战。简短的交锋后,高句丽的军队假装被击败并向城里撤退。隋朝军队将领以为立功的心切,带领10万军队开始攻平壤。

正当隋朝军队掠夺之时,一支由几千人组成的高句丽突击队对隋朝军队进行伏击。毫无防备的隋朝军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并开始向海边撤退。10万隋朝军队仅有几千人成功退出,高句丽顺势攻击水军舰船使得隋朝水军物资损失惨重以后来的攻城战缺粮而不得不退兵。第一次单独行动失败后,隋朝军队的将领决定还是等隋朝部队的陆军到达后再围攻平壤。

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萨水(清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筑堤坝蓄水。隋朝军队便涉水过江,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很多隋朝军队被淹死和埋伏在两边的高句丽军射死。乙支文德随后率领高句丽军队向围追堵截,30多万陆军成功退回大营的不到三千人。

613年,隋炀帝再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还未出征就发生了叛乱。在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之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发动叛乱。隋炀帝担心两面受敌,被迫撤退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叛军四起,燎原之势不可逆转。在平息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炀帝于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炀帝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炀帝始终不能拿下辽东。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炀帝要求请降,隋炀帝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文章图片5

大唐灭高句丽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句丽大臣泉盖苏文杀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为王,自称莫离支,专制国政。是年,百济攻占新罗40余城,复与高句丽连兵,谋绝新罗入唐之道。贞观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罗向唐求援,唐于次年(644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劝盖苏文罢兵,遭拒绝。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七月至次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出兵辽东进攻高句丽。唐军先是连克盖牟等10城。后因唐太宗过于求稳,未采纳乘虚直取平壤以及放弃安市、先取乌骨城等建议,未能出奇制胜;又因安市久攻不下,以至天气寒冷、粮运不济,被迫撤军。虽然这次战役最终没有灭亡高句丽,但高句丽失守十余城,死伤五万以上,被俘七万以上,缴获高句丽的马匹、铠甲、兵器不计其数,已严重损害了高句丽的国力。公元661年,唐高宗李治兴兵攻讨高句丽,最终将高句丽彻底灭亡。

文章图片6

高句丽人

在迁移到内陆的高句丽人中间,对于那些高句丽的原先的王公贵族,唐朝本着优待俘虏,统一战线,安定人心的想法,给了他们很好的待遇。投降唐朝的高句丽末代王高藏“思平太常伯”,权臣泉男产授司宰少卿,起义投诚的泉男生“授使持节、辽东大都督、上柱国、玄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只有誓死不降,抵抗到底的泉男建等人,才被流放。

至于一般的平民俘虏,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多半被带回作奴作婢,唐太宗征高丽时,“攻陷辽东城,其中抗拒王师,应没为奴婢一万四千人,并先谴集幽州,将分赏诸将士。”高宗灭高句丽后,应也采取相应原则,授予将士功臣为奴者。运气好一些的,还是自由民身份,但是却也得背井离乡,开荒种田了。

自然还有在亡国之后,为求生计,谋出路,主动来到中原的,其数量也较为可观。

文章图片7

大唐名将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唐朝名将。

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747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756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文章图片8

高句丽王

高句丽从建国后一直在遭受中原各个王朝的打压直至亡国,现在韩国一直在把高句丽当做早期韩国这个有可能,但是经过中原王朝这么大规模的摧残能活着的人应该不多了!现在的韩国了没有古代高句丽人的勇敢,虽然亡国了但是精神值得赞扬。现在的韩国人了没有高句丽人的精神了,现在可以断言早期高句丽并非韩国人,新罗和百济建国后一直对中原王朝称臣并没有受到中原王朝的打压,反而得到了中原王朝的保护。这样使得他们的国民生存的几率很高,这部分人一直繁衍到现在就是韩国和朝鲜了!高句丽是个多民族国家《资治通鉴》卷196载:“贞观十五年,陈大德去高丽所见的汉人,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可准知汉人至少占三分之一,即20万余户。靺鞨各部以每部万户计,应近10万户。可推知,高句丽人口最后最多达到30万户。所以高句丽不是韩国人现在所说的是朝鲜族建立的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