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暑

 山河教育网 2021-11-17


中暑

重点难点
掌握
中暑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熟悉
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了解
中暑的预防原则

中暑

(一)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分类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体温调节
(三)发病机制
——散热
þ辐射(radiation):约占散热量的60%,室温在15~25℃时,为人体主要散热方式
þ蒸发(evaporation):约占散热量的25%,高温环境下,为人体主要散热方式,湿度大于75%时,蒸发减少
þ对流(convection):约占散热量的12%,散热速度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和空气流速
þ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
(三)发病机制
——高温环境适应
(三)发病机制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三)发病机制
——中暑损伤
(三)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
(三)发病机制
——心血管系统
(三)发病机制
——呼吸系统
(三)发病机制
——肾脏
(三)发病机制
——消化系统
(三)发病机制
——肌肉
(三)发病机制
——其他
þ血液系统:严重中暑者发病2~3天后可出现不同程度DIC
þ水和电解质代谢:热适应后第二周,因出汗、排尿丢失及补充不足,体内钾、钠和水分丢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四)病理
(四)病理
心肌细胞出血、坏死和溶解
肝细胞坏死
胆汁淤积
肾上腺皮质出血
(五)临床表现
——热痉挛
þ热痉挛: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活动停止后出现以骨骼肌主的肌痉挛,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也可为热射病早期表现
(五)临床表现
——热衰竭
þ热衰竭:多见于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
(五)临床表现
——热衰竭
(五)临床表现
——热射病
þ热射病:表现高热(直肠温度40℃)伴神志障碍,早期器官受损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
(五)临床表现
——热射病
þ劳力性热射病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MODS,病死率高
þ非劳力性热射病者可最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痫性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五)临床表现
——劳力性热射病与非劳力性热射病区别

分类

发病机制

常见人群

诱因

发汗情况

血压变化

劳力性

产热过多

青壮年

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约50%患者大量出汗

脉压增大

非劳力性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减少

老年体衰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偏瘫或截瘫患者

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

84%~100%患者无汗,皮肤干热、发红

严重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

(六)实验室检查
þ器官功能实验室参数:如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止、凝血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
þ怀疑颅内出血或感染时,应行脑CT和脑脊液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þ炎热夏季,遇高热伴昏迷者首先考虑中暑
þ鉴别诊断:
Ø脑炎、脑膜炎、震颤性谵妄及下丘脑出血
Ø伤寒、斑疹伤寒、脑恶性疟疾
Ø甲状腺危象
Ø抗胆碱能药中毒或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八)治疗、预后与预防
——治疗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体外降温
þ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按摩皮肤肌肉,促进散热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体内降温
þ体内降温,适于体外降温无效者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药物降温
þ热射病患者水杨酸盐治疗无效,且可能有害
þ迅速降温出现寒战者,可予生理盐水500ml加氯丙嗪25~50mg静脉输注,并监测血压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并发症治疗
þ昏迷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体液复苏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器官衰竭支持治疗
þ横纹肌溶解时,保持尿量≥2ml/(kg·h),尿PH>6.5
þ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伴高钾血时,慎用洋地黄
þ持续性无尿、尿毒症和高血钾症者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þ应用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预防应激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
þDIC患者,据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监测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预后
þ热射病病死率为20%~70%,50岁以上患者高达80%
(八)治疗、 预后与预防
——预防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