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漫谈,人生漫行——《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

 仇宝廷图书馆 2021-11-17

编者按:大学生读芒格读书笔记系列(一)。写得非常用心的读书笔记,文笔也很棒!蓝色部分为老师标注。

心得碎锦

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徜徉书海,从字里行间体味人生百态,将智慧与启迪幻化为理智与从容,修补生活的不完美,温柔地对待世界。捧起《穷查理宝典》,享受静谧的读书氛围,在赞叹之余,我更觉亲切,因为芒格大师投资与为人的种种精神食粮,是书籍、经历、思考在时光中交织酝酿的智慧硕果,能让我安定下来汲取投资经验,静下心来阅读与思考人生。芒格大师是投资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士,我也领略了他独具一格的投资理念,然而“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就像书中说的“成功的投资只是他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芒格大师的人格魅力与优秀品质对我来说更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我很庆幸在青春的年纪可以接触到这本书,它将对我未来的金融职业与人生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


投资查理说

正所谓“成功固然有方法,失败必然有原因。”这在投资领域依然适用。投资中机遇至关重要,但机遇是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懂得把握机遇才是每一位投资者必不可少的修炼。就像书中所说:“每个行业真正的大师身上体现出纪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种绝不妥协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决心。尽管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些结果并不在掌握之中,糟糕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准备不足和仓促决策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作为一名金融学生,必须要逐步学会如何“正确出牌”。

1.正如芒格先生幽默讲述的关于普朗克与其司机的例子一样,客观地看待和衡量自己的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能力圈并“留在自己聪明的那几点里”是难能可贵的。在投资中,第一步就要清楚地了解并评估能力范围,然后小心翼翼地进行基本的、全面的筛选,把投资领域局限在容易理解的、有发展空间的、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主流行业之内。

2.其次,在对一个企业财务报告的评估过程中,其产品、市场、商标、雇员、分销渠道、社会潮流等方面的无形资产是难以用传统的数字运算所囊括的,这就突出了企业以“护城河”意识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书中提供的1911年《布法罗晚报》给了我极大的视觉冲击,短短几十年时间,曾在纽交所股票活跃度前50的企业,到今天仅剩通用电气公司,足以见“竞争性毁灭”的力量之强,所以尽管企业的净利润很难保持“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但企业的“护城河”必须要越修越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好。

3.在股票投资中,一个现象级问题就在于盲从式非理性投资,鉴于高风险性和谨慎心理,人们往往觉得,众人看好的股票未必会涨,但众人看衰的股票最好不要染指。然而就像格雷厄姆所说“你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并不取决于大家是否同意你。你是正确的,是因为你的资料和推理是正确的。”这些投资准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就像芒格先生所说“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获得比你的付出更多的东西。你必须先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然后才能评估它股票的价值。”只有真正把这句话放到股票市场才能获得最深刻的体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在股票市场一样适用,所以利用全面的信息去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实战演练

以上是对投资评估过程的简单总结,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股票市场深刻经历过痛与泪,才能真正淬炼出一颗强大的心脏和一个聪慧的头脑。比起单调地总结《穷查理宝典》亦或泛泛而谈自己的感受,我更愿意结合自己的投资经历加以述说。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穷查理宝典》的读书心得,我也尽可能避免千人一面,真正展现我的投资思考与芒格智慧在现实碰撞中摩擦出的火花。

在去年年底,我开设了光大银行投资账户,开始真正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下面展示一下,我在今年3月份持有的投资组合。

图片

以3月份的投资为例,可谓有很多痛的教训。我重点介绍持有的两只股票,其一是平安银行,另外一只是奥美医疗。

下面我们先大致看一下我在3月份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率。

图片

我在前面也提到过芒格大师的投资原则,那就是关注核心环节,购买价值被低估的资产,卖出价格被高估的资产。结合我的投资经验,在中国股市,判断资产价值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需要结合资产的基本面情况、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以及企业所处的赛道优劣、拥挤情况,再加上市场主体的洞察等等,考察一个投资者多方面捕捉信息、分析形势的能力。在投资初期,我对平安银行的股票没有做出合理的评估,入仓价格太高,导致收益率的极度下跌(老师注:平安的表现其实不错啊。如果真看懂的平安,坚持持有,应该有不错的收益)。在三月份之后,我也曾持有一段时间科技股,收益不佳,总体来讲科技股在我关注期间未出现太大的跌幅,但我只是查看了一段时期内的K形图,买入的价格过高,导致了一定的亏损。相反,3月份奥美医疗的表现却很好,最初我查阅了一些有关奥美医疗的股价走势情况,发现其公开上市发行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在19年才刚刚上市,整体走势还算比较稳健,所以尝试购入一小部分股票,但在几周内表现不错,带给我一定的收益基础。

芒格大师的一个理念我非常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投资是一种风险的匹配和管控,要时刻明白自己的“安全边际”,也就是个人或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并使得自己持有的投资组合风险与之对应。就拿我的投资组合来说,我50%以上的资金都购买了余额宝,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稳定本金。鉴于我目前的学生身份,除了父母的月供,几乎没有额外收入,所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弱,所以我在最大程度上减小高风险投资产品对本金的冲击,以维持长期的持仓需求。但在投资初期,我也因此栽了跟头,读完《穷查理宝典》我有了深刻的启迪。最初我走的是格雷厄姆式路线,买进大量便宜的股票,以数量来分担风险,结果每只股票有涨有跌,总体表现欠佳,甚至会出现较长一段时间的负收益情况。查理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极深“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也就是说,以数量来分担风险是过于简单粗暴的方法,真正风险的降低应该来源于前期的学习与思考。真正的投资并非“小额的投机套利”,这里面包含了太多不确定因素以及赌徒心理。相反,投资绝不是完全不确定的,正如芒格大师所说,他的投资行为“结合了极度的耐心和极度的决心”。要极其熟练地掌握不同学科,建立多学科分析模型,这样才能以“高屋建瓴”般的视角审视股票投资,独立地做出判断并加以行动。


适应性投资思考

投资也是学习与思考,但方法千人千面,我们要向卓越的投资者“取经”,但不能照抄照搬,要学会“拿来主义”,将好的投资策略与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最后实现收益率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先生是投资界的泰斗级人物,形成了炉火纯青般的风险分散与价值评估技能,但正所谓万事不可一蹴而就,投资之路的学习与淬炼注定是漫长而艰辛的。我相信大部分读者,尤其是像我这般初级投资散户,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来是个人收入有限,用于投资的货币存量相对有限,对于价格较高的股票缺乏持有的资产能力。不妨以贵州茅台为例,一股茅台的持有价已经涨到了1700元左右,仅仅持有几股可能就占有个人投资组合的大部分比例,某种程度上,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不利于稳定本金。二来,书中重点讲述并反复强调了芒格大师的“多元思维模型”(下图是我总结的思维导图),在进行商业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对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独立评估,而是对该公司的内部经营状况及其所处的、更大的整体“生态系统”作出全面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会运用到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重要理论,并将其联合起来实现1+1>2的Lollapalooza效应。不得不说,这种知识的全方位捕捉与掌握来源于学习思考在时间层面的叠加,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与完善,逐渐形成个人特性的投资理念。如此说来,这当然不能仅仅依靠阅读了《穷查理宝典》就实现投资能力的升级,知识内化历程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收获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红利甚至复利。所以,我将投资学习在时间轴上分为两个大的层面:短期投资技巧与中长期投资能力,只有二者双重提升才能真正实现账户收益率的提高。(老师注:我不太赞同把投资学习分为短期投资技巧和中长期投资能力,把股票投资当作股权是价值投资第一重要的概念,中长期投资是价值投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我觉得投资的学习可分为以下三项内容:如何识别好公司公司、如何给公司估值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短期波动)。

图片

基于此,在阅读《穷查理宝典》时,我更加关注一些短期投资技巧,比如上面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除此之外,我在投资市场一番摸爬滚打之后,也收获了颇多个人经验,在此也斗胆分享我投资的“一家之言”。

几个月前,我在与舅妈讨论股票投资时,她的“稀释成本”技巧令我眼前一亮,后来在与直系学长的基金投资交流中,他也重点强调了“基金定投”的意义,两者不谋而合,为我提供了崭新的投资理解。(老师注:稀释成本只是雕虫小技,属于锦上添花的技巧,选对好公司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公司选错了,不断稀释成本未必正确)

在投资周期中,若遇到价格呈下跌趋势,可以再次购入持仓股票以摊销成本。如下图所举例,经过以稀释成本为目的的摊销购入,成本从最初的每股2元稀释到最终的1.384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局部风险,使得抛售股票时的损失减小。

图片


心理学加速器

投资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博弈”,是很多微观个体决策的集合,正是因为心理博弈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使得套利成为可能。所以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对于社会心理的分析尤为重要,这也十分符合芒格先生的多学科思维模型。我在大一修读了社会心理学和证券投资心理学两门课程,同时,在为期一年多的投资经历中,我对投资心理也有颇多感受,所以在读到芒格大师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时,不由得感叹其对人类心理把握程度的精准

心理状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时不在的,心理因素是投资者对远期股票市场的期望与预判,往往起到加速器的效果。在《穷查理宝典》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也有些许个人想法。书中重点罗列了芒格大师对人类误判心理学的总结,但我觉得在心理学对证券市场走向的深刻影响上解释力不足,毕竟《穷查理宝典》更侧重于在整体视角呈现芒格大师的非凡之处,很难每个方面都分析得面面俱到,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穷查理宝典》对于差异化的读者而言,吸引力和侧重点自然不同。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谈谈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先解决,为何研究人类心理学如此重要。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可以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等方面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投资与心理学关系密切,尤其是在没有共同投资理念的散户市场更是如此,因此有人将中国股票投机戏谑地称为“玩的就是心态”。我们要研究投资过程中的人类心理学,就是将金融投资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化,小到投资者个体与投资机构之间、大到国家之间的心理博弈过程皆是如此。

写到这里我不免想到了刻在德尔菲阿波罗神庙入口上方的神谕“know thyself”,也就是“认识自己”。不仅投资,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认识自己,与自己和解方得幸福,所以要对心理调适有科学的认知。

在读罢芒格大师对“人类误判心理学”认知的基础上,我补充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现象“后悔理论”。我想有过股票投资经历的人,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因为害怕后悔心态的出现,会想方设法地进行避免。除此之外,据相关研究发现,做出决策的后悔程度要比没有做出决策的后悔程度高。我个人对这个理论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关注股票的时候,一方面我会害怕自己错过最佳买入的机会,与此同时,又会害怕预测失误以高价买入,最终导致个人的负收益。在痛苦的纠结后,买入一只亏损的股票,发现个人评估失误,要远远比未购入股票的后悔程度高。虽说错过了一只收益良好的股票同样令人后悔,但比购入一只亏损的股票相对要好。因为未做出决策失去的可能是一份机会成本,是潜在的增值机遇,但做出决策的后悔程度是亏损现实,投资者对账户持仓数字下跌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潜在思维的机会成本损失。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平安银行”股票,在做出买进决策之后,看到账户一周内惨淡的收益,我一度非常后悔,更加一度纠结是否抛售。一方面,立即抛售损失不小,希冀能通过等待,有股价的回升可以降低损失;另一方面又担心股价的持续走低,加大损失,似乎每一个决策都将面临后悔的风险。最终我做出了不抛售的决策,随后就是长达两周的负收益,最后不得不以超低价抛售。这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归根结底还是对行业背景、企业状况的把握不够,所以对心态的调整不佳,仍需不断学习与历练来增强个人投资能力。

心理学对投机行为的影响在牛市与熊市阶段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股市高涨期,投资者普遍持有乐观预期,在股市不景气的时候,投资者普遍会抱有悲观心态。但往往乐观情绪是有限度的,悲观情绪却是无限度的,所以对群体心理的及时判断更为重要。


成功是性格的附属品。年幼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决绝地相信,成功来源于超越常人的奋斗与意志力。当然,如今在长远来看,成功依然属于奋斗的人,但奋斗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而已,或者说奋斗包含了太多的内涵。“性格决定命运”,不同性格的人会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相似的事情,在重要的人生节点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面对困难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对待事物有不同的认知,对情绪也会有不同的控制力……这些都一步一步把一个人推向不同的方向与位置。所以,《穷查理宝典》对我不仅仅有投资方面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面对人生,活得超脱而智慧。

芒格大师在投资领域可谓叱咤风云,但他本人却是相当低调,可能他追求得早已不是名利,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快乐。不得不说,如今的社会很浮躁,充满了急功近利,影射到投资市场更是充满了套利行为。我们每天都在为了各种无可推脱的事情马不停蹄,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自己真的快乐吗?恐怕恰恰并非如此。

扪心自问,我觉得芒格大师的一点我很认同,一切的无奈、痛苦与挣扎都来源于“不满足”。我并非教唆世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希望实现自我救赎,在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之时能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幸福。我很认可书中提到的爱比克泰德的一句话“富裕并非拥有许多财产,而是拥有很少需求”。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都懂,那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我们不仅在对比着自己与他人,也在将这份焦虑传递给身边的人。从孩提时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步入社会的职位、金钱的衡量与比较,我们难以控制的在妒忌、在不满足,所以会持续地逼自己赶路,我们真的很忙很累,可也真的不快乐。这一点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例如,当某些大学的资金管理人员或者外科手术教授拿到远远超过行业标准的薪水时,校园里会一片哗然;在大型律师事务所或投资银行等职场,妒忌甚至可以造成一片混乱。这时候,一个公道的奖评机制与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句俗语说得好,光脚的人为没有鞋子而烦恼却不知道还有没有脚的人。万事都是相对的,即使人生充满了绝对劣势,但也总会有比较优势的。“结果”往往只是一个时间点,但“过程”却充塞了整个人生。奋斗还是需要的,但希望能笑着努力,不要将幸福永远推迟到明天。

就像芒格大师用“逆向思维”方式所说的“只要懂得妒忌、怨恨、反复无常、意志消沉、不屑客观、不从其他人的经验学习,保证可以轻松拥有悲惨的一生。想要幸福?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所以,人生还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要在阅读中汲取精华,使自己收获普世智慧,活得更洒脱、更幸福。

在该书“最新的普世智慧”部分,查理老先生对年轻人的人生建议让我思绪万千,结合自身经历也悟到了很多。

  1. 期望别太高。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很少去关注自己比平均水平高出了多少,相反更容易把目标定得很高,去持续关注自己与目标间的巨大差距。有期望是好的,能为生活提供努力的方向,但期望值太高往往激励人不敢直面现实的落差,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限制个人发展。尤其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应该做的是调整好个人心态,降低期望值,使自己处于舒服的奋斗状态,默默忍耐,静静等待,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不管我遇到怎样的境遇,我始终告诉自己一句话“我若盛开,蝴蝶自来;我若精彩,天自安排”。

  2. 拥有幽默感。幽默感是乐观心态的语言体现,在困境的时候与其悲观抱怨,倒不如幽默得自嘲一番,以此来调试情绪。同时,幽默感也更像是一种语言的磁场,能向外辐射出积极的精神氛围。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能吸引到更多的追随者,在困难来临之时,更具有领导者的从容与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