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迹标识有了绍兴模板

 cxag 2021-11-17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禹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大禹文化?近日,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创、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编制的《绍兴禹迹标识导读》出版,这是继《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出版后,绍兴对大禹文化认识不断深化的又一标志,对绍兴建设文化高地,实施文旅融合意义重大。今日,绍兴日报对此专题刊文《禹迹标识有了绍兴模板》。现将报道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禹迹标识有了绍兴模板

徐霞鸿/文

近日,由绍兴市文广旅游局主创,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编制的《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Image

《绍兴禹迹标识导读》

这是继《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出版后,绍兴在大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的又一次创新实践。这也是绍兴打造大禹文化研究高地的一个有利举措,禹迹标识从此有了绍兴模板,今后《中国禹迹图》《东亚禹迹图》的编制也将有统一标准。

大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

Image

《绍兴禹迹标识导读》全书约46万字,是绍兴大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翻开此书的正编部分,64个绍兴禹迹一目了然。

Image

绍兴禹迹标识揭牌仪式

“每一个绍兴禹迹,不仅有明确的地理坐标、文字简介,还配有古今地图的对照以及实景照片、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等内容。以古地图为例,同样是一座会稽山,我们在清·嘉庆《山阴县志》的《分境图》中,以及在清·康熙《会稽县志》的《会稽山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地理位置。”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在绍兴水利系统工作了30多年,对大禹文化研究情有独钟,是这部《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的主编之一。

Image

石帆山上大禹像 / 戴秀丽 摄

他告诉记者,从一张《绍兴禹迹标识图》开篇,到64个绍兴禹迹点的详细解读,不仅倾注了众多专家的学术之力,又有实地考察的调研数据。“这64个禹迹点分布在全市各地,南到会稽山,北至海塘边,东上四明山,西临浦阳江。每一个点我们都进行了实地走访,重要的点段还去了两三次。”邱志荣说,编撰这部书时,他们还创新性地为每个禹迹点配上了一个二维码。读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还可以获得更多图文信息,甚至还有定位导航。通过这个定位,就可以直接导航到现场去。

Image

绍兴禹迹标识图

副编部分,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历史文献”,除了选取以往文献有关绍兴大禹、会稽山、祭禹等的记载外,还增添了《山海经》《诗经》《尚书》等的珍贵内容。“近现代研究”,主要是用本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介绍“大禹相关的碑铭研究”,是“禹迹”“禹像”的溯源和考究;“禹迹图选录”,主要选摘北宋《禹迹图》及四川《阿坝州禹迹图》《北川羌族自治县禹迹分布图》等供读者分享及参考;“绍兴尧舜遗迹新考”,则是对绍兴地区历史悠久的尧、舜遗迹的最新调查整理成果。

Image大禹陵景区禹河、窆石、大禹陵、大禹庙、大禹祠标识牌柱

书中所选登的碑拓、篆刻、书法、老照片等,具有较高的文史和艺术价值。此外,也不乏现代学者的学术研究和野外考察的最新成果。这些内容,既是悠久的大禹历史文化的汇集,也是多学科、跨区域精心研究的学术文化成果。

编制标准的有益探索

Image

“大禹文化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如果说《浙江禹迹图》注重的是学术和文史,这部书侧重的则是大禹文化的传承普及。”邱志荣说,这部《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的编撰,始于《绍兴禹迹图》与《浙江禹迹图》的编制。

Image

宛委山航拍

2018年4月16日,《绍兴禹迹图》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张区域性成规模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紧接着,在2019年绍兴公祭大禹陵典礼前夕,《浙江禹迹图》又发布了。

Image

大禹陵及甬道

“这两张图的成功编制和发布,在大禹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弘扬上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示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实现资源转换、文旅融合,把禹迹从文献和图中延伸活化到大地上,深深扎根到社会民众之中?”邱志荣说,设置“绍兴禹迹标识”的想法,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的。从2020年10月开始设计到2021年7月,64个绍兴禹迹标识已经全部安装完成。

Image

绍兴禹迹标识一览表

“从《绍兴禹迹图》的编制,到《浙江禹迹图》的出版,再到今天《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的制定和落地,这是一个对大禹文化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是从2017年底的一次绍兴专家访日之旅中开始了对绍兴禹迹的探索与实践。

Image

2017年日本禹迹图

正是在他的全力筹划和推进实施下,以及在广泛征求国家、浙江省、绍兴市有关文物、水利、文史、文旅、传媒等领域专家学者意见的前提下,“绍兴禹迹标识”的内容和形制最终确定并成功落地。而此次编辑出版《绍兴禹迹标识导读》一书,何俊杰也是主编之一。

Image《东亚禹迹图》编制启动仪式

“这是大禹文化研究从文字到实体、从资源到标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有益探索,是文化遗产活化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和创新。”何俊杰认为,这些实践是大禹文化还原于民间土壤、走向社会大众的一次时代创新,其成果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赞誉,在保护、传承、利用大禹文化方面有着非凡的意义。

志在编制《中国禹迹图》

Image

“接下来,我们又在考虑如何推进《中国禹迹图》的编制。当然,这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邱志荣说,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和绍兴市文广旅游局集聚国家、省、市专家,将共同商议制定一份“禹迹图编制规范”。

Image

会稽山/骆海淼 摄

“制定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让此项工作尽量更规范、更有学术品位、更有影响力,求同存异,避免散乱和片面情况的发生。”邱志荣说,目前,《禹迹图编制导则(试行)》初稿已经完成。“首先由我和中国水利报社原副总编辑张卫东起草了初稿,然后在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的主持下,又集思广益,并由研究会秘书长李云鹏作修改。之后,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会上对这份《禹迹图编制导则(试行)》初稿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求,丰富完善了要旨和内容细节,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Image

大禹雕像 /戴信华 摄

“《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的出版,对《中国禹迹图》的编制来说,具有样本意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魁一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不少典籍中有大禹的记载,他也曾写过一篇《先秦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及其含义的初步解释》,但对于大禹的研究光是有这些文献的考证是不够的,如今绍兴能将这些禹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并编制成一部《绍兴禹迹标识导读》,是非常有价值的。

Image

禹庙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也持相同观点,“禹迹图是学术大案的基础,《中国禹迹图》如果能编成,相信能解决大禹学案的许多争论问题。绍兴开了头,有开拓之功。”

“早在10多年前,我就发出过九州禹迹的申遗呼吁。”安徽的大禹文化研究专家汪群看到这本《绍兴禹迹标识导读》,并听说绍兴要推动编制《中国禹迹图》,感到非常振奋。在他看来,这对安徽来说,很有借鉴意义。这种经验,值得推广到全国去。

Image

稽山何巍巍(刻石山、秦望山)/戴秀丽 摄

“《中国禹迹图》编制当然是一件大禹文化研究发展中的大事,而关于大禹文化的考证和研究,既是探索和积累,也有经世致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大禹文化的任务要求。”邱志荣说,他在编制《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的过程中,发现大禹研究的民间力量还是挺强大的。这既是诸多专家学者和大众的参与过程,也是绍兴大禹文化传承建设的新收获。

“预计到明年上半年,《中国禹迹图(简图)》就可以发布了。”何俊杰认为,《中国禹迹图》的编制,对于绍兴建设文化高地,实施文旅融合,坚实绍兴“东亚文化之都”的基石,意义重大。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绍兴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