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品《孙子兵法》:从“计”谈起

 古典读书治学 2021-11-17

漫品西游很好,关键就在这个漫品。《孙子兵法》高中时候读过,盗版书,便宜,那个时候喜欢军事,男孩子嘛,都这样。那个时候看翻译,再看后面的故事,对于文言文本呢,想着背下来,但是记忆力资质够呛,于是也就粗略地读一读,学一学,古典文本,全本学习的,也就孙子兵法了。有这个缘在,心目中对孙子兵法还是有感情的,这是与诸子百家儒释道经典的“初见”吧,所以念念不忘。漫品经典,还是蛮适合我的,读书,思考,学习,写作,合在一起了。漫品就是玩味,体会,要真明白才行。漫品,就是放松,不急不躁,仔细体会,慢慢地学,细致地读。与自己的工作啊,生活啊,合上,相互应证。

在事上磨,在事上反思。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做事的方法论,特别是这个“计”,计划,计算,合计,筹谋规划,是行动之前的谋划。我现在打算写《孙子兵法》这个专题了,怎么写?打算写多久?怎么一个频率?写到什么程度?看什么参考书?在什么时间写?如何和其他学问结合?如何在生活、工作里运用孙子兵法的智慧?这些都是计的范畴,思考这些就是在应用。这就是后面说的“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

计,就是做整体的,系统的,深远的规划。计,从言,从十,也就是做周全的谈论,论证,谋划。十,十全十美,万无一失,或者说是争取十成的把握,这就是庙算。庙算,要有胜算才能做,争取完全的胜算,虽然不可能,但是这是“计篇”所追求的。这个十全十美呢,不能仅仅看成功,更要看失败,失败了,如何全身而退?记得三国演义里,赵云啊,面对失败,退兵时能来个回马枪,退的很有法度。十全十美要能成能败,应对自如。

《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就是兵法里“计”的要义啊!

战争需要“计篇”,读书写作也需要“计篇”,工作需要“计篇”,做事情都需要,这是一个认真的态度,和开始就要有能成的把握。

孙子兵法,日本人用的比较好,商场中,企业管理中,用得比较多。这呢,在中国是常见则不疑,进而是常见则不珍惜。上学是地摊上都能买到,几毛钱一本的盗版书,还没什么人买。哎呀,现在想想啊,不知说些啥了。战国时候,那孙膑和庞涓之间,不就是因为这本孙子兵法嘛,争得那么厉害,现在呢,变成大白菜,我们每每听说我们的孙子兵法多么多么厉害,都进了西方的军事课堂,军事院校必学什么的,可是咱自个儿不学的。说不学呢,也过了,孙子兵法的智慧,早已经化在我们的民族性里了,我们看到抗战时候的游击队,大字不识的军人,孙子兵法的智慧运用自如。所以,可能读书人最爱掉书袋,只会书面研究一些孙子兵法,运用层面,书呆子一个。可能搞孙子兵法研究的,不少都是这样。

一般研究儒学的,看不上孙子兵法,而张文江老师把兵法放在文明的竞争策略这个高度来观的时候,对我是有启发的,读一读兵法,对一个读书人是有好处的,防止读书读傻了,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对这个“计”字,对孙子兵法,存敬,修己以敬,敬事而信。有这个心在,就能把书读透。这样,才可能生智慧,真正学到古人智慧思维,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智慧,“智周万物,道济天下”,这是古人的格局,学就往这儿靠一靠。

儒家智慧,在知仁勇三达德。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勇者成仁。事上历练,不可不计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