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 孝 道 || 张维舟(河南孟州)

 菊野文化传媒 2021-11-17






谈 孝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农耕社会的伦理范畴。孝道要求儿女对父母、媳妇对公婆对师长要敬重,要唯命是从,百依百顺。那么同辈之间,即兄弟姐妹妯娌之间呢,那就要讲悌,也就是岁数小的要敬重岁数大的。这样做目的是要促进家庭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中国人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一个人的修行,道德的提升首先要“从我做起”,从我对长辈、对兄姐敬重做起;反之衡量一个人的德行如何,首先是看其对长辈是否孝顺,这是底线。

中国封建社会从经济形态方面来说是由一家一户构成的农耕社会,从政治制度方面看,是宗法制度,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封建世袭制。君权神授,至高无上,世世代代没有穷尽。平民百姓只有刨土坷垃、拉大板车的份儿。皇帝老子为了不绝种,就要求他身边的大臣以至于每个百姓对自己要“忠”,服服帖帖,说一不二。为此万死不辞,这叫做“气节”“道义”,并把忠君与爱国等同起来,使百姓感到为国家去死,悲壮崇高,死得其所。讲孝道,从自身做起,直到忠君爱国,这就是封建社会为人之道,为事之道,也是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是怎么来的?孝道和由孝道引申出来的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起根本的作用。

但这忠孝,包括气节、道义,又是双刃剑。一般来说孝道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和睦幸福的家庭,“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好的家风形成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这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百姓都期盼,都拥护的。忠君爱国是更高的道德要求。那时候老百姓都把忠君和爱国混为一谈,没有也不可能把二者加以区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君王和百姓彼此思着念着,必要的时候臣民为国君战死沙场,或被俘杀身成仁,都有保家卫国的意义,都起到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然而到了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的时候,孝道忠君等就变了味,成了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鲁迅)。这就是说孝道忠君是“双刃剑“。一百年前,五四运动先驱们高喊“打倒孔家店”“唤起民众”,“思想启蒙”,就是要人们擦亮眼睛,认清这些礼教吃人的本质。

今天,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号召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孝道?怎样对待孝道之类的历史遗存?前面我们说了,孝道是双刃剑,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而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则是我们的道德底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栖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这同我们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观点精神上是一致的。


既然一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够了,何必再提孝道?
 

一,我认为孝道在我国有两千年之久,正面典型不可胜数,积极作用不可估量,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有时候也是我们恪守的原则。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多信仰,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信仰马列主义,但孝道则是民俗文化,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倡导孝道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国民间有“百善孝为先”,这话今天来看也是正确的。

2,历来家庭矛盾、家族矛盾,宗族之间的矛盾,都是最令人头疼的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就道出了此中的苦衷。这类事情,说大不大, 说小不小,一般来说政府不便干预,有时候城市街道办事处出面调解,效果并不显著。但如果从娃娃抓起,用我们身边的典型,对全社会进行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教育,这也可以说是孝道教育,进行模范家庭的评比,情况则可能是另一样。

3,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二百年的历史,是西方列强用尖炮利舰武力侵占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帝国主义用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文化对我们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进行“和平演变”(现在称为“颜色革命”)的历史。1991 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和紧接着的东欧巨变,使“和平演变”的可能变为触目惊心的现实。在这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又把目标对准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美国对中国除了军事挑衅、武装干涉以外,加紧了文化侵略,利用一部分人媚外心理,大搞心理战,妄图不战而胜。我国现在以至于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我们会处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是文化侵略和反文化侵略,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我党的第十八大报告上提出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提高全民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对抵制西方文化侵略与和平演变、对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我们这里讲的孝道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孝道文化是从“仁政、敬德、尚和、重礼、笃行”的周礼文化衍生出来的,是积极的,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基本精神上一致的,都回答哲学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孝道更多的是要对师长对先民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慎终追远,砥砺前行。

由此,我们对历史上与孝道相关的物件,大者如建筑,道观庙宇、墓地、碑文、车辆、兵器,小者如笔墨纸张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等,还有各行各业的器材要很好的保存。因为这些遗物曾伴随着它们的主人生活和战斗,它们从各个角度见证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朴素、善良、真诚、守信、乐善好施、热爱和平,尊老爱幼、温良恭俭让等美德,我们睹物思人,感念他们的大恩大德,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对于保护文物,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将保护文物提出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我们要深刻领会,结合当地实际,不折不扣地执行。四,从养生方面来说也要讲孝道。

葛洪《抱朴子  内篇  对俗》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为本。若德行不休,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在鲁迅逝世的时候写过一篇短文《鲁迅》,其中说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顺着郁达夫的思路,我认为:不知尊老爱幼、孝敬师长,不知感恩感德,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崇敬在大夜弥天时给我们带来光明的人,不感念在枪林弹雨中把生存献给我们,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人,就不配做中国人。

对孝道,我作如是观。

作者简介:河南孟州人,江西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任教期间曾担任过鹰潭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鹰潭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芦甸评传》、散文集《读书杂谈》、散文集《守望》,参编《芦甸诗文选》《天涯三人行》。近几年在海内外华人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芦甸评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芦甸研究的空白。《读书杂谈》被中国伯乐文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论文《和谐伦和整体观》被收入《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文集》,与张炜合作《龙虎山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为2015年炎黄文化研究会六省大会论文集采用。近期主持编纂《道文化纵横谈》(40万字,沈阳出版社出版),又协助编辑《月湖政协》文史部分。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五月雪   

组稿: 湘子   石峰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伤木  初一  真实

 主编:菊野芳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