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天下 | 碧血残存千秋不在 寻访鄂西抗战遗址记

 人文武汉 2021-11-17

应湖北军民抗战博物馆馆长万学工之邀,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田联申、孙庆力、韩少斌、罗时汉等参加了博物馆组织的重返湖北抗战“鄂西会战”遗址寻迹之旅。

宜昌大撤退纪念碑

宜昌中心人民医院高志航塑像

宜昌东山草堂

此次行程的第一天11月9日寻访了宜昌大撤退纪念碑、宜昌爱尔兰方济各天主教堂高志航灵柩暂厝处、宜昌中心人民医院院内高志航塑像及“墓地”、东山公园东山草堂张自忠将军公祭处等市内旧址。

长阳高家堰

留下记忆

寻找残碑

砸碎散落在山上的残石

留下记忆


谭雄飞烈士墓

第二天赴点军区土城乡曹家畈白刃战场、长阳高家堰馒头咀(珠包)山巅第五师烈士纪念碑遗址和师部旧址,以及青岩村谭雄飞烈士墓等,并在高家堰镇政府目睹了第五师阵亡将士题名录等收集来的残碑。又驱车三小时赶赴石牌,沿途踏访柘木坪村遗址。

石牌古镇

“野渡无人舟自横”

新立的导游牌

导游牌为宜昌石牌要塞旅游区立

浴血池为原迹

“浩气长存”为时任第五战区副司令官孙连仲题

忠烈祠前合影

“忠烈祠”为时任31师师长乜子彬题

长江第一拐,石牌要塞旅游区风景也很美

第三天流连于石牌抗战遗址:石牌忠烈祠;“陆军三十一师抗日阵亡”纪念碑,原碑为陆军三十一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今碑下方缺将士纪念碑5字;浴血池为当年遗存;炮台群等遗址之间。石牌抗战遗址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巩固国防,光线虽暗字迹清晰

宜昌市正在打造石牌要塞旅游区,由抗战纪念馆与抗战纪念园组成。扩建的石牌抗战纪念馆已初具规模,石牌抗战纪念园已进入收尾阶段,当年在长江边与山上都建筑有炮台,有部分炮台因建葛洲坝淹没江中,大部分炮台遗址尚在,其中倒石沟炮台群中的2号炮台内垣石刻“鞏固国防”顽强地提醒人们这里曾是抗日的战场。我们期待这两个项目早日竣工,石牌要塞旅游区融入三峡人家风景区,游玩三峡人家的游客可同时感知历史的厚重,穿越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第四天又赴点军区尖峰村第四十四师公墓碑和平善坝战场遗址。午后又赶往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宜巴高速下,瞻仰了新建的预四师南边抗日将士陵园,并顺访了川汉铁路旧址之一的张家口火车站。四天紧张的行程,令人意犹未尽,田、孙、韩三人决定第五天去宜昌三游洞抗战旧址,回程再赴荆门龙泉公园张自忠纪念馆。


“不共戴天”,冯玉祥题

石瑛张难先在三游洞开会记事碑

湖北省政府在三游洞办公,时任湖北省代主席严力三题

山河依旧在,相隔82年的合影

提及宜昌大家并不陌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我们不止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同行的作家罗时汉曾作为记者长驻长江日报宜昌站多年。田联申老师也曾因经商在此客居数年,更让其感怀不已的是其父辈与这片土地的联系。1943年守卫石牌的第三十一师,就是其伯父田镇南所率参加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的老部队,时田镇南已升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守卫石牌的三十一师乜子彬师长,台儿庄大战时为三十一师下辖的旅长。其父田镇瀛是参加过宜昌大撤退的湖北省建设厅技正。田老师流连于宜昌老街,寻访父亲日记中曾遭日机轰炸的老地名东城、学院街(今学院路);站在三游洞石刻前,度量着老照片中父亲所站的位置,其感触绝对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荆门象山龙泉公园张自忠纪念馆

张自忠亭

人是有感情的,注入了情怀去做一件事情,就有了无穷的动力,是超越了金钱和物质的力量。万学工馆长多年来就做这样一件事情,他踏遍了湖北周边的山山水水,去寻访抗战遗址,去告慰那些无名的英灵,寻觅着让他们再现于世人的机遇。“英雄无名无以能名,烈士有功有所表功。”宜昌也有一批充满情怀的人们,他们是几天来一直陪同我们的苍狼徐晓光、杨红钢、熊晓维、秦怡以及南边的建筑商王鹏。

徐晓光(左)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徐晓光是一位职业探险家,也是一个有生命境界的作家。他历时四年,自费对宜昌周边抗战遗存进行田野调查,完成了纪录片《碧血千秋》。正像我们在珠包看到的碧血残碑一样,决不能“碧血残存,千秋不在。”几天来,我们看到了他步履的坚定硬朗,看到了他与遗址附近乡亲的朋友之谊。也看到了他站在自行车棚指着高志航埋骨处的不忍、他祭拜那些雄魄的侠骨柔情。站在谭雄飞墓前,听他讲述老乡如何用背篓将烈士残骸收拾背下山埋在自己家中。他们又如何找到烈士墓碑,将其移回原处并修复墓茔还如何赴柳州、台北查找烈士生平资料和亲人等等,就好象他在为失散多年的父辈兄长而尽力。因发现和建设南边陵园的王鹏与徐老师相识相交相亲,而依托的就是那份敬仰英烈的情怀。杨红钢默默的为我们安排行程,秦怡驱车为我们打前站,又护送我们到石牌并连夜赶山路回家。熊晓维一直为我们前导提示行车,沿途记录拍摄、视频。

谢谢了,师友们。也许我们之间不用谢,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情怀。年近七旬的原湖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昌庆旭老师为留下永久的记念,从朝霞洒在石牌开始,到夜色浸满三峡,一直在忙碌,攀爬,脚步越来越困钝也未停歇,第二天又和大家一道继续前行。

人文团队曾寻访过张自忠殉难的宜城,出生地山东临清。此次又拜望了公祭的宜昌,驻扎的荆门。毛泽东曾亲书“尽忠报国”,哀悼这位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军衔将军。董必武曾题词“青史名垂姓宇香”。几天来,我们从残留的碑文中读到的一个个姓名,已无从知道他们的过往。而更多的枯骨遗骸连冰冷的姓名也未留下。南边村宏伟的陵园也只有三千多位这一概括的数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是真实存在过的伟岸身躯,曾流淌过鲜红的热血,他们的背后是“最后的国门”。在石牌的山里,有一处摩崖上五个大字“敌人的坟墓”,这是当年的战士对侵略者的宣言,我们坚守的阵地就是敌人的坟墓。我们要告诉国人,他们为谁而战!为谁而亡!

文图韩少斌昌庆旭孙庆力田联申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编辑:田联申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全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发起人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