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淇淋:希望之光

 陳昱文 2021-11-18

那晚,在云南宁蒗支教的亲戚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片和一段感悟:

摄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高1班

【走出大山是孩子们的梦想。丽江宁蒗时常停电,2021年11月14日晚7:10,来自江苏省海安市支教的我随手拍下应对自如、挑灯苦读的学生们。努力无需理由,此刻没有借口。梦想烛照未来,青春奋斗无悔!】

我将图文转发到群里引来热议,不少群友回首当年在汽油灯或煤油灯下“挑灯夜读”的情景,都觉得现在大山里的孩子太不容易了。

亲戚三十年里先后两度赴丽江支教,以前听他说八十年代末,学校位于半山腰,教室年久失修,时不时还会来点地震,山上滚些飞石。山区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太好,支教老师里有人要好心切,对学生言语批评稍显严厉,彝族家长第二天就曾操家伙到学校“兴师问罪”,那阵势想想怪“吓人”的。

现在的校园漂亮多了

看着照片里身着校服的孩子们埋头自习,心无旁骛,一桌一烛,高度相似,估计是学校标配,学生们习以为常,与平时并无二致。这种场景与前几天网上曝出某职业学校课堂上老师认真板书讲解,学生们在台下呼呼大睡无人在听的视频形成鲜明对比。我不知道爆料者是在何时何地拍摄,不过冠以职校之名,让人误以为职校教育大抵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至少在我们学校尤其是对口班大概率看不到此情此景。我们很多老师来自普高,即使后来调进也有不少来自基础教育的同事,大家平时聊天觉得对口班的学生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些学生中考未能如愿,但是在对口班勤学知识苦练技能,尽管起点低些理解慢点,老师们耐心教学生们虚心学,自打06年开始我校对口高考就开始独领风骚十六年,即便是没考上本科的学生也努力专升本专接本,还时不时传来她们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好消息。

我想学校本身不是问题,我孩子曾经就读的重点高中当年也有十多个没考上一本,有的小家伙每次考完戏言一看名次就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本次月考,即使偶有小“进步”,他也会一脸坏笑说,不要高兴太早,那肯定是有人生病请假缺考。

写到这儿,我想起我校曾接待对口支援陕西学校的学生来交流学习半年,那些孩子乘车来如途中见到街心花园喷水池,有学生怯生生地问“地接老师”是不是水管坏了,老师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我倒是理解缺水山区的孩子对水的感情,大学期间来自祖国西北的同学说他们那儿一年洗澡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有着严格次序:妹妹、女眷们、男丁们,最后水还会倒入猪圈,我们当时笑着说“猪”的口味可够重的。

如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陕西的孩子看见盥洗间的水龙头未关会第一时间拧紧,因为完全是下意识的行为;如果发现损坏会立马报告宿管员,甚至拿上扳手上楼一试。这些来自陕西旬邑的孩子与照片中秉烛夜读的宁蒗学生们不是一样可爱吗?朋友们看到这张照片觉得很震撼,让我们身处鱼米之乡的孩子们看看同龄人求学之路上的艰辛和付出,追寻梦想之光的执着和坚守,是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初衷和愿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