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趣事 铁九师白国喜 1984年下半年后,通霍铁路主体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我在处机关电影组放电影,为干部职工服务。工作之余,电影组的几位同事闲聊说,山上的蘑菇好吃,咱们有机会去东边的山上采蘑菇吧,回来自己炖着吃,一句闲话引起大家的共鸣。8月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吃过早饭,电影组老大哥李献才(75年河北兵)、黎朝勇(77年广西兵)、廖定发(81年广西兵)和我(82年河南兵)四人穿上水靴,拿着棍棒,带着防蚊帽及刀铲袋子向着东山进发了。 霍林河煤矿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而特有的野生植物如蘑菇、蕨菜、黄花等更是餐桌上的美味,引来不少当地牧民及食客上山采摘。 机关营区从矿区第一小学附近搬到电厂的北侧,和电厂隔一条排水渠,东侧是一条市区公路,公路东侧一百多米就是我们修建的铁路路基,铁路东侧是窄窄浅浅的霍林河,霍林河东侧就是广阔的科尔沁大草原与远山。我们一行四人翻路过河一路往东,大约一个多小时才走到最近的山脚下,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绿色,间或还有几个蒙古包,以及成群的牛羊。置身绿色的海洋,极目远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现实中呈现,我们很自然的哼唱起了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里距离市区近,野生植物差不多被采光了,还得翻过山那边去。 霍林河的山大部分是丘陵小山,平均海拔600米-1000米左右,且都是土石结合,边坡缓慢。我们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往上爬,因为都是年轻人,除老李三十出头结婚外,其余三人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精力旺盛,没有感觉累,连走带跑的,一会功夫就爬到了山顶上,再回头望去,哇!煤矿四周都是山陵,中间是平原,蜿蜒的霍林河如飘带镶嵌其中,机关营区的位置正在盆地的中央位置,两万平、托修、珠斯花城区村落、工厂楼群尽入眼底。东边则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远山与天际相连,蓝天白云,地上是绿色的世界,大自然鬼斧神工,在阳光的照耀下,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对科尔沁大草原顿生敬慕之意。 我们继续往东下山坡,准备在第一和第二道山之间的开阔地带寻找蘑菇。下了山,进入了谷底,我们四个人戴上防蚊帽,手持棍棒,散开行动,寻觅蘑菇。霍林河的蚊子个大毒性强,被盯上就是一个大包,痛痒钻心,另外,草原还有蛇、狼等野生动物,拿上棍棒穿水靴就是防蛇与狼。草原的蘑菇外表呈黑灰色,丰硕厚实,无毒味香,是上乘的好食品,“小鸡炖蘑菇”就是东北的特色菜,但无毒的蘑菇都生有“蛆”,没有“蛆”的蘑菇不能吃。 我们没有经验,蘑菇也不好找,大家分头寻找,发现一个蘑菇,就高喊一声“我发现一个”,一是本能的心理反应,二是相互照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有野生动物出现。“这有一个”“这个真大”“今晚有蘑菇吃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非常的开心,对蘑菇有没有毒,表面看不明白,是蘑菇就收起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西斜,大家只顾寻找蘑菇,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饥饿,更没有想到天气会变。 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尤其是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渐渐地,天空飘来几丝乌云,空气也变得凉爽起来,大家没有放心上,以为不会下大雨,仍在各自寻找。不一会儿,乌云越来越多,远方出现了闪电,凉风嗖嗖的,我们这才感觉“情况不妙”,收拾好袋子准备原路返回。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还未走出山,瓢泼大雨就倾泄而下,老李招呼大家赶快跑,几个人撒开脚丫子往回跑,但没跑多远,个个还是被浇成了“落汤鸡”。 还好,都是年轻人,大家一边跑一边安慰说“没事,就当洗了个澡”,十多里地的路程,一口气跑了二、三公里后雨停了,天晴了。尽管全身湿透,十分狼狈,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还是美滋滋地。 回到营区已是下午二、三点钟,大家冲个澡换好衣服,准备休息一会,四、五点钟起来拾掇蘑菇,晚上喝点小酒换换口味。电影组住的是帐篷,我们备有炒瓢碗勺和柴油炉,有时放电影回来晚了就自己煮点面条吃,经济又实惠。 收拾蘑菇也是费心事,得把蘑菇里的“蛆”一个一个挑干净反复洗再下锅煮,但还是难免“挂一漏万”。六点左右,当大家把蘑菇清理差不多的时候,一件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营区突然停电,天也渐渐黑了,这可把大家难住了,还有一些蘑菇没有收拾完,天昏也看不清,扔了又舍不得,留作下一顿吃还没有多少,老李说“洗干净一块炖了,有那玩意吃着更香呢”。就这样,大家把所有蘑菇放在锅里炖了,因为一直没有来电,炖熟以后连汤一起吃进了肚子,大家边吃边说“香,真香”。 这次采蘑菇、吃蘑菇的事儿,过去三十六年了,每次谈起这件事,大家还是津津乐道,异常兴奋,这也算是人生中的一件难忘的趣事吧! 责任编辑:梦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