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柳染画桥 水墨韵徽州

 zzm1008图书馆 2021-11-18
 09-01 

  安徽省简称皖,主要由安庆和徽州两部分组成,一条长江横亘其中,江南之地统称皖南。

        “安徽的风景,看皖南。”

          在皖南,不仅山清水秀,还有那田园风光中藏匿了许多古村落,与苏浙一带水乡有着鲜明的别样风情,这里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雕梁翘角飞檐,更多的是有桃花源里的隐逸,静谧而富于诗情画意。走在亦山亦水的明清建筑里,怀古探幽,寻古问今,不知不觉的就迷失了自己,总有一种情愫牵引了你的梦。

  陌上的春天,花开缓缓,轻拾一抹牵念,于匆忙的行旅中,竟邂逅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般的徽州胜景。

  自晋代“衣冠南渡”开始,河洛一带的许多豪绅大族南渡长江避乱,迁移皖南定居的不计其数。

        徽州原本就是多山丘陵的贫瘠之地,而盛行于中原地方的合院式民宅居室,在人多地狭的古徽州只能是个奢望,于是在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天井式楼居“,即徽派建筑。

  徽州人信奉并讲究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之观念,因此明清时期的徽州,文化教育兴旺发达,商贸繁荣昌盛,实力雄厚的徽商以文雅、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人文环境更为丰富,自然景观尤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约五千有余,这些村镇的布局、外行、水系、园林等十分考究,多以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集徽州山川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使民居、祠堂等形势成了粉墙黛瓦,雕镂精湛,具有经典风格的传统徽派建筑,村落坊间拱桥连贯,石碑牌坊林立,亭阁书院掩映在白云炊烟之间。

         这样的景致下蕴藏着特殊之意境,早已成为国人精神中的原乡所在。

  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土地上,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其中宏村、西递和呈坎,在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是徽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国家5A旅游景区,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画里宏村

       享誉国内外的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为汪姓族人聚集地,这里背依黄山余脉,常现云蒸霞蔚之奇观,或如浓彩重绘,或似泼墨写意,宛若一副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其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古村增添了风情万般的气象。

        古宏村内部的建筑规划工整,其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在古时,牛为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泽子孙的保障,这在我国众多古村落中极为少见。

       宏村的美景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呈半月型的月沼映衬着山村风起云涌,一汪季水入眼,清冽的山泉从门前流淌,有南湖晓月倒影,更有雷岗夕照挥洒,真乃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唯美西递

      西递古村落在宏村的正南方向,两村之间相距不到20公里。感觉有所不同的是,西递有近山的烘托,有如世外桃源而更显恬静唯美。

      近千年来,西递以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闻名天下。

       村口现存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有唐朝皇家血统的胡氏家族的后人们迁居到西递后,就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徽州文化的萌芽。早在17世纪中叶西递已发展成为全国最为繁华的城镇,迄今西递 仪礼之风流传百世而不衰,与明清时代胡氏宗族留下的家训有着莫大的关系。

       西递村现保存有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瑞玉堂、大夫第、敬爱堂等堪称徽派民居建筑之典范。西递村的追慕堂中,依旧供奉着先祖李世民的塑像,两厢绘有名画 “昭陵六骏图”,使人不尽联想起与唐人的渊源。

        西递的宅院颇为古朴典雅,楼台亭阁配置精美的雕刻彩绘,屋内家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无不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精华。

       这里,每一处老宅都是一部厚重的书,每一块青石小巷,都印迹着历史的足迹。漫步在西递村中,随处可见画家或学生在这里写生作画。

  八卦呈坎

      呈坎,别名“八卦村”,是迄今发现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这个典型的风水村落,四周环绕着八座山峰,分别对应八卦的八个方位,一条小河曲折回环于村中穿过,亦如八卦阴阳太极的分界线,三街九十九巷,盘根错节,宛若迷宫。

      更令人惊叹的是,呈坎名人辈出,自唐代以来,涌现出一大批高官、名家、巨贾、诗人、隐士等,所以,呈坎古村的宅邸大都十分精致而奢华。朱熹老夫子更是给予“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美誉。

      呈坎的晒秋广场为秋色一景。广场旁就是静谧的湖塘,湖岸鲜花绽放,远方起伏的山峦,恰似水墨丹青,一下恍若步入诗画般的梦幻世界,简直是一副惊世的山水佳作,美得让人窒息。

        花儿静静地开,水流静静地淌,生活静静地过.....无怪乎有人云: 游呈坎,一生无坎。

      或许只有来过,方知何为 '岁月静好'。

  仙境西溪南

       西溪南位于黄山南麓,是个远离喧嚣的原生态古村落。村前一片开阔的溪水河滩,走过了石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高耸的枫杨林,清澈的溪水穿林而过,古树浓绿成荫,仿佛踏入“绿野仙踪”。

这是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至今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古时村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清溪涵月'、'山源春涨'等等。

      这里的建筑虽比不上宏村、西递、屯溪等民居恢宏大气,也没有那些精致的雕梁画栋,但是粉墙黛瓦马头墙依旧随处可见。

     每年四、五月间,新绿涨满,水天倒影一色,郁郁葱葱,满眼都是青翠碧绿的,令人欣喜若狂,随手一拍皆是美景,深得年轻人的厚爱。

      西溪南还是为数不多的免费景点,有如藏匿的世外桃源,只等有心人来寻觅探幽。

  紫霞山庄

       潜口民宅坐落于黄山紫霞峰南麓,在休宁县潜口镇一个小山峦上,汇聚明清经典传统民居的建筑群落,其规模弘治,颇具匠心。

       它是将散落于歙县境内破损的明清古建古宅,采取“原拆原建、集中保护”措施,迁移复原了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成为一处徽派古建筑专题博物馆。况且还是个免费的5A级旅游景区。

  行走在皖南的乡陌村落,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与其北方村镇的形态截然不同,好似身处繁华的都市街井,几乎看不到农耕稼樯表现。有谁能讲这里是村外遇见田埂,抬头看见山峦的穷乡僻壤。

  昔日的徽州古村落,并不为传统的生产型农村,而是消费型的村镇集市 ,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称号。

      徽州古村落的建设与规模,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民众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市井习俗。

  徽派民居以青瓦小窗马头墙为基本定式,外观形式低调,宅院内部却是别有洞天,营造庭院,开凿水池,、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各种雕刻工艺更是出神入化,彰显着院落主人的财富、地位和审美;花鸟鱼虫、戏曲民俗皆可入画,堪称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以期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民众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夜读徽州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此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以及云南丽江,皆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城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古牌坊等。城墙内的徽州古城气派而又宏大,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城内街巷纵横,处处都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几条幽长的老街,狭窄的小巷,斑驳的高墙,每座宅院里都有属于它的历史和故事,深藏于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之中了。

  在古城内有一座非常特别的牌坊,名曰许国石坊。许国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此牌坊是封建旧制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宏伟建筑,成为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此厚重许国石坊为全国首例,更是徽州四百多座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誉为“东方的凯旋门”,已成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

  徽州古城属于收费的景区,当然不能随便进出。好在傍晚时分,景区人员下班后,城门自然敞开,以便利民众生活及往来。

      此时,簇拥着彩色小旗的旅游团队潮流退去,熙熙攘攘各色游客也所剩无几,古城又恢复了本来的祥和安宁,夜色中的徽州城又沉静了几许。

  晚风习习,静谧的河水泛着流光溢彩,夜幕下的徽州古城显得温馨而恬静。

       我泊车在古城对面的河滨公园,巧遇一对湖南某高校的青年教师,于此驻车扎营已经有十多天,这对青年才俊前来游学研习徽派文化艺术,日出暮归的工作与生活节奏有序,怡然自得。

        与之交流愉悦,且有感触良多,徽州确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典藏,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精华,须得潜心慢读仔细品鉴。

  温婉而韵致的徽州,是一个鲜活的视觉盛宴,是一副意境深远的画卷,是一种潜藏于精神的文化基因,还是一场绵延千年的繁荣盛景,足矣让人眷恋,让人思念 。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