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地爆发校内感染,疫情中的孩子让人泪目:除了疫苗和特效药,我们还忽略了重要一点

 亲子学乐 2021-11-18

双11这一天的上午,亲子学乐编辑部里空无一人,不是因为大家都去抢购了,而是因为每位父母都在前一天接到了学校/幼儿园老师的通知:

这一天上午,学乐君们统一请假,去陪孩子做核酸检测了。

其实,前几天学乐君这里刚刚做了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刚过两天,政府又要求学生和家长、老师再做一次,是因为这一轮的疫情爆发,校内感染的很多。

河南郑州荥阳市洞林水岸小学有18名小学生确诊,新密市外国语学校有10名小学生确诊,多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周口某实验中学有10名初中生确诊,荥阳某幼儿园和托育中心也有数名孩子确诊,最小年龄仅为3岁。

发布会上通报,郑州本轮疫情主要有家庭和学校两条传播链:孩子在校内感染,进而全家中招。

比如某一家三口中,7岁女儿先感染,继而是爸爸,最终妈妈也没能幸免。

某一家四口中,7岁的弟弟先感染,继而是15岁的哥哥,接着就是妈妈、爸爸全部中招。 

凛冬刚至,疫情重来。

自10月16日内蒙古报告1例确诊以来,卷土重来的疫情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多点散发至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超千例。

且这一轮疫情,不仅数量和范围远超以往,而且还是让人揪心的校内感染。

除学乐君所在的河南多所中小学不幸被卷入,大连34名高校学生也没能幸免。河北省辛集市也有多所小学爆发聚集性疫情,本土确诊58例病例中,27例是中小学生。

连教育部都发文,要求做好学校管控和保障。

这一次,病毒对孩子们下狠手了。

甚至因为一名家政人员被感染,她所服务过的1名3岁男宝和1名1岁女宝均不幸被确诊。

前段时间的莆田疫情中,一百多位确诊病例中,超4成是12岁以下的孩子,最小的也仅4岁。

很多确诊的孩子,只能独自一人拖着行李去住院、隔离,甚至因为年龄太小,连医疗床自己都上不去,还得医护边安抚边抱着放上去。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爸妈,且是在如此凶险的情况下。

作为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河南荥阳的一大批学生在深夜紧急做了全员核酸检测,等结果的过程中,困到不行的孩子们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

有些被紧急集中隔离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防护服,只能在小小的身体外套上大人的防护服,扭动着走向隔离……

还有些孩子,在初冬的深夜蹲在路边,耐心地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苦苦等待转运。

甚至一名生病的两岁宝宝,因疫情防控要求,在不能得到医护人员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爬上转运车。

北京昌平区,也有两所学校因老师和学确诊,而被卷入疫情漩涡。一时间,所有的孩子们都成了密接者,放学不能回家,紧急做核酸、彻夜等结果。

直到凌晨12点多,有等候在学校门外的家长被通知回家收拾行李,一部分学生需要集中隔离21天。 

夜色之下,小小的孩子们身着防护服,背着大书包,乖乖地排着队上车,同样听话得让人心疼……

深夜排队做核算的,不仅有大孩子,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安然入眠,却在勇敢地排队做检测,不哭不闹。

我们心疼,也只能说声“孩子,加油!”

因为,这世上,父母愿意为孩子承担一切痛苦,但这一次,父母实在无能为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初爆发的时候,大家都还在调侃,这个病毒似乎对孩子比较友好,无论是感染率还是重病率,孩子的比例都比成年人小很多,甚至很多父母因而暗自侥幸。

但在新一轮疫情中,情况却正在发生变化,孩子的身影越来越多出现在流调中。为什么会有此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也给出了解释:

首先,中国成年人的疫苗接种比例已经非常高,但3-11岁孩子的疫苗接种才刚刚开始,因而孩子会是这轮疫情中的薄弱点。

其次,就是这一轮校内感染的环境。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都是人员密集的场所、相对封闭的环境,感染起来更加容易。

而各个孩子离开之后又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进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监控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1月,如今5岁以下儿童的确诊比例已经翻倍,5-14岁的确诊比例已经翻了3倍多。

变异之后的新冠病毒,不仅疫苗效果大减、感染数量更多,孩子们的处境也变得更加危险了。

近期,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兴趣班停了,或者转成了线上课,而不少学校和幼儿园也加强了监控,甚至停学、封校。

对于防疫的举措,我们严格遵守、认真执行,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就像钟南山院士所说,这一轮疫情,最多一个月就能控制。

根据最新的消息,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已经在研发中,已经在10月份提交了上市申报材料,有望在年底前获得批准上市。

所以,关于疫情,我们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但有时候,黎明前却是最黑暗的时刻,更不能掉以轻心。

应对疫情的威胁,全民已经形成共识: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少外出。我们严格遵守就行了。

但在疫情切实的感染威胁之外,我们也需意识到,疫情和病毒,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且会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亲子关系造成影响。

在疫情不断反复、疫苗效果不足、全球防疫变成持久战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层面的心理防护,才能更顺利地战胜疫情、迎接胜利呢?

根据全国各地的研究,高达9成以上的成年人在疫情出现后表现出了焦虑、恐惧的情绪。也就是说,全民都因疫情受到了情绪上的影响,只是程度上有差别而已。

而孩子们虽然懵懂,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而且根据专家研究,由于疫情以来亲子陪伴、夫妻相处的时间忽然增多,家庭内部矛盾冲突表现得也更加明显。

新一轮的疫情,也有多地出台了间歇性的停学措施,至少很多家长也会主动停掉孩子的兴趣班、课外班。

如此一来,亲子共处的时间同样会大大增加,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否又会重现家庭冲突加剧的局面?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学乐君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1.规律安排作息时间

在平常的学习周期内,孩子们无论主动或被动,都能比较好地保持作息习惯。但在疫情之下,居家隔离、停学停课的那些孩子,却没有了外在的作息要求。

很多家长也觉得疫情之下,应让孩子放松放松,好好休息,因而早上不再要求早起,晚上不再要求准时上床睡觉。

但这样打破规则的做法,却未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久的坚持;但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却只需要一闪念。

规律的作息时间,不是为了应对上学,而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因此,规律作息就没有理由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改变。

这一点,对于家长同样有效。也只有家长能做到和平常一样早睡早起,才能带动、督促孩子一起行动。

同时,规律的作息也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这些同样是对抗疫情的有效武器。

2.做科普、培养好习惯的绝佳时间

疫情的危机,如果说有什么正面收获的话,那就是很多孩子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

当疫情消失的那天,口罩可以摘掉,但勤洗手的好习惯却可以持续保持下来。

如今我家孩子每次从外面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洗手,完全不用督促,甚至会反过来监督我们,要求父母必须洗手。

疫情的大环境之下,同样是家长给孩子做科普的好时机,关于病毒、关于疾病、关于传染、关于健康、免疫力、疫苗的相关知识,都可以更有效地传达给孩子。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所说的“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不是正适合现在这个阶段来做吗?

疫情早晚都会过去,借此机会养成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宝宝,不也是因祸得福的幸事一件吗?

3.好好读书,做好陪伴

猛然间多出来的亲子共处时光,除了鸡飞狗跳之外,还是值得好好把握的黄金时间。

亲子学乐的读者们,家里肯定都给孩子买了不少书。平常由于工作忙、时间少,可能有一些书根本没来得及好好看、好好读。

借这段时间,把那些成套的绘本、科普、历史故事拿出来,一本本读起来,亲子讨论起来吧。

外面寒风呼啸,凛冬将至,屋内温暖如春,书声朗朗,谁敢说这不是人间的一片温暖天地呢?

读书不能也不应该占据孩子的多数时间,大多数时候,亲子一起玩耍,一起做饭,陪孩子掌握一点点新的生活技能,都是非常温馨的画面。

疫情以来,谁家的孩子学会了洗碗,谁家的孩子学会了拖地,谁家宝宝学会了自己洗澡,谁家宝宝学会了自己擦屁屁,都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疫情之中的进步和温暖。

在学乐编辑部讨论的时候,我们都说,这次疫情会在将来的历史书上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整个世界的局势都因这场疫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一代孩子,非常不幸地在童年遭遇了这场影响世界的疫情;这一代孩子,非常幸运地在这个时代、这个中国遭遇了疫情,而不是别的时代、别的国家。

这是他们童年时代留下的残忍伤疤,还是将来可以忆苦思甜的力量源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这些家长为他们做了什么。

我相信,这一代的父母,会做出让自己的孩子引以为豪的行为。让我们给自己点赞,是我们共同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