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技术动态(413)

 昵称jYn8f 2021-11-18

南京工程

向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迈进

近年来,南京工程公司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创建,加快推进发展动能转换,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通从科研成果到生产力转化的大动脉,打通新技术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规划引领 机制改革释放活力

健全创新责任体系。南京工程公司形成以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业务部门为管理层,各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层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设立公司重点科研任务支持清单。对于承担的国家和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专项任务,他们实行“项目长”负责制,挑选精兵强将,组建研发团队;实施揭榜挂帅制度,研发工作坚持项目化推进。

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根据成果创造与转化不同阶段的特点,该公司建立“关键贡献者优先”的持续激励制度,落实中长期激励措施。对于重点研发项目,该公司设置专项经费,实施全周期激励,提高这一类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给“项目长”在人员配置、考核奖励、经费使用上给予更大权责。他们还建立完善试错容错机制,完善研发课题立项机制、运行机制、退出机制。

自主创新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该公司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把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硫酸低温热回收技术是节能增效的典型。每年全国硫酸行业产能1.25亿吨,该技术使硫酸装置的余热回收率提高20%,吨酸综合能耗则下降50%以上,实现硫酸低温热回收技术的国产化,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市场潜力的前沿减排技术之一。2013年,该公司成立了CCUS工程技术中心,主动参与CCUS技术开发及工程设计,组建研发团队,先后与5个方向的技术研发工作。

2021年6月,由南京工程公司承担设计的中晋太行矿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直接还原铁工业示范装置产出合格海绵铁产品。该技术开发出焦炉煤气干重整制还原气工艺包并将其工程化,突破了国内不能生产直接还原铁的瓶颈,同时也为二氧化碳化学转化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采用南京工程公司牵头、中石化南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学联合开发的二氧化碳矿化脱硫渣关键技术,万吨级二氧化碳矿化脱硫渣工业试验装置建成。

规划引领 机制改革释放活力

健全创新责任体系。南京工程公司形成以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业务部门为管理层,各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层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设立公司重点科研任务支持清单。对于承担的国家和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专项任务,他们实行“项目长”负责制,挑选精兵强将,组建研发团队;实施揭榜挂帅制度,研发工作坚持项目化推进。

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根据成果创造与转化不同阶段的特点,该公司建立“关键贡献者优先”的持续激励制度,落实中长期激励措施。对于重点研发项目,该公司设置专项经费,实施全周期激励,提高这一类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给“项目长”在人员配置、考核奖励、经费使用上给予更大权责。他们还建立完善试错容错机制,完善研发课题立项机制、运行机制、退出机制。

人才驱动 营造全员创新氛围

南京工程公司始终坚持“人才是公司的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将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作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

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尤其对于紧缺人才,实施个性化引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方式,近年设立“优才工作站”,从海内外重点高校吸引研发人才。

逐步扩大专家队伍规模,形成不同层次的专家梯队。该公司成立2个首席专家工作室、13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内部“导师制”,通过下达任务书、培养协议,培育了一批业务精通、善于钻研、专业领域能力突出的中高层级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空间。他们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让更多的技术人才通过创新得到合理回报。

营造全员创新氛围。他们坚持将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同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团队有机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团队人员构成“老中青”结合,形成了“职工创新积极性高,创新人才进步快,创新团队成果多”良好局面。

宁波工程

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近日召开的2021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上,宁波工程公司和宁波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大型低能耗S_AGR酸性气体脱除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2021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以“科技赋能·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紧扣化工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精选鲜明主题,创新形式内容,会议层次规模再创新高,学术交流水平持续提升。年会的召开将对促进化工科技学术繁荣,推动化工领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挥重要作用,为东北及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化工学会于2019年开始设立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下设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三个子奖项。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是中国化工学会会员的最高学术称号,目前学会已经拥有会士98名,其中两院院士43名。

四建公司

“焊条领用APP”助海南炼化建设

近日,由四建公司数字化工程部开发的“焊条领用APP”软件在海南炼化乙烯工程项目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焊条领用APP”软件是四建公司数字化工程部聚焦工程建设“又好又快、高质量、数字化”目标,结合管道施工和架设业务难点,在成功研发推广“管道施工管理软件”“脚手架管理APP”基础上的又一技术创新,也是海南炼化项目以重视技术开发,狠抓技术攻关为抓手,努力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此次试运行中,首先由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模拟软件中焊材申请人员、审核员、保管员等用户角色进行试用,熟悉和打通软件应用流程。然后,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单元多的特点,工程技术人员分成多路深入施工现场,按照焊工岗点布置,为在场的所有焊工进行轮流实地培训。焊工通过培训很快熟悉了软件使用,并从中感受到快捷便利高效的功能。在短短两天时间试运行后,现在已经完全实现把焊工线下签焊条票的工作转移到线上,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四建公司在建工程项目,海南炼化乙烯工程项目得到了四建公司各部门给予的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此前,四建公司数字化工程部选派技术人员以海南炼化乙烯工程项目为试点,通过宣贯推广会、专题培训、试运行等方式,在“管道施工管理软件”“脚手架管理APP”应用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