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州雪

 风雨起苍黄 2021-11-18

春节到合肥过年,遇上一场大雪,银装素裹,将合肥城装扮庐州古城。

         在上海,已经是好久没有看见一次像样的大雪。大年初四,我们到包公园,观赏雪景,亲触这雪白的世界。

  包公园是合肥市中心的著名旅游景点,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主要景点包括浮庄、包公墓园、清风阁、包公祠等。

  我们首先从清风阁开始观赏雪景。

  清风阁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 清风阁景区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功德广场区由大门、引路灯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几部分组成。

大门的层顶四角分别是马、牛、羊、仙人带路,平台四角为四角兽。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灯柱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经过考证并符合历史的文化氛围。灯柱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灯,顶部为四角小亭。中国许多古建筑上采用莲花刻饰多与观音菩萨联系较多,而用在这里则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愿清廉之风长明于世。

登上清风阁,居高临下,包公园的雪的包裹中,一派银装。


在皑皑的白雪中,红梅也争俏。

   过明月亭,前行十数步,便是鱼沼飞梁。立于石桥,只见桥下池水清澈见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筑。这种石雕建筑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鱼沼飞梁。

  出了清风阁,便是包公墓。

照壁的后面是“子母双石阙”。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肃穆处所的外部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也有在大阙旁建一小阙的称“子母双石阙”。

中国建阙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初为城门,城墙到此而缺以作为门,所以称城阙。墓门建阙约始于西汉。中国的古阙虽然很多,但大都残缺不全。像包公墓园之内的“子母双石阙”,只有这一座。“子母双石阙”的母阙高6.4米,子阙高4.5米。

  穿过神门,一条笔直的“神道”直达包拯墓冢。神道右旁立有石柱,

名叫“望柱”,又称“华表”、“和表”、“桓表”和“诽谤之木”,相传立柱之习原是尧舜时竖立于交通要道的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之用的。后改石柱,并在上面刻上多种形状和花纹,设在陵墓前的大柱又称为“墓表”,一般常见的均为石造,柱身雕有蟠龙纹饰,上为云板、蹲兽。包拯墓园的这根望柱,北宋时期二品官就是位应享受的待遇,柱呈八楞形,高3.6米,柱身刻有缠枝牡丹,柱的上端是寿桃型光焰。

神道两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组成墓前石刻群,名为“石像生”。墓前石刻群既是一个朝代的艺术型制,又表现了一个朝代的政体特征。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寝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数量、品种则沿用唐制,显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员。

在包公墓的后面,有历代名人的碑刻。

在进入浮庄之前,我们沿着包河逗了圈,沿河的雪景,亭阁,小桥相映成辉。

我们一边漫步,一边玩雪球,陶醉在这雪的天地间。

可能是春节的缘故,包公园人不多,一路走来,仅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行走其间,环顾雪景,有一种特有的宁静和惬意。

湖光、树影,雪色,加之雪的勾勒中,那素描般的线条,仿佛进入一种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在自然和人文之间,雪似乎将他们之间搭起一根纽带,并将时间凝固,将合肥瞬间回到庐州。

转眼到了浮庄。

浮庄的得名,是因为这一片坐落于包河之中的建筑,远看如一片飘浮于水上的荷叶,又因粉墙黛瓦,屋架 连绵,颇似徽派风格的古村落,故名“浮庄”。浮庄不是古代建筑遗迹,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1985年出资建造,包先生是包拯后裔。浮庄建成之后,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取的名,南大门那块金匾上的“浮庄”二字。

浮庄是中国的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环境优美,该茶馆,掩于幽静、通幽之处,临水而建,外面有一个很大的亲水平台,浮庄1985年建成,是博采苏、扬、徽派园林艺术精华,依水就势的一座古典建筑物。占地约0.53公顷,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因建筑物相似中国古代村庄,又像一片荷叶浮在包河水中,故称“浮庄”。

院后东行,有一座仿苏派造莲舫,置于包河中,上舱配以“穿过花世界,划破云水天”楹联,显得古朴典雅。从莲舫东行数步,便是浮庄园林建筑的主体,有一组环水而建的秀丽的楼台亭阁,首当其冲的是“镜中天”,内里妙联有:“东西岛影含楼影,上下天光透水光”。“楼眼波翻天地窄,放怀月映水云宽”。“一堤杨柳莺啼树,四面荷花蝶戏鱼”。整个浮庄景物,匠心独运,古色古香,游人曾以“桃花浮庄溶溶月,柳絮包河淡淡风”赞美浮庄胜境

湖中有岛,岛上有湖,亭台楼榭,在雪色的映衬中,更胜于西湖的小瀛洲。

包公祠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虽然已经走了不少时间,但在湖光,雪色和点缀其间的美人的刺激下,依然游兴不减,兴致勃勃。

包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在包公祠,我们听到了“铡美案”的流传千古的不朽的故事,也为包公刚直不阿的精神所折服。

夜色已近,公园的游客愈渐稀少。

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在大雪笼罩下的庐州古城。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